说说我们的一周一交流:读《邓彤老师品评写作课:写作教学密码》
本学期,工作室“一周一交流”活动主题定为:交流读书感悟:读《邓彤老师品评写作课:写作教学密码》。
我们共读一本书邓彤老师是我们宁国人,有幸和邓老师妹妹同过事,所以,每次见到邓彤老师,会莫名地感到亲切,总觉得这位专家就是我们自己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写作教学密码》这本书也是来自邓彤老师的推荐,封面上左下角的那句话“立足课堂真实情境,从学理层面探求写作教学中诸多瓶颈问题”概括了此书的特色,而这恰恰满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
我们第一次交流分享的是第一章《写作教学:如何向传统汲取智慧》内容,课例是丁慈矿老师的“对课”实录,这个课例包含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基因密码。通过学习,我对于“对联”有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对联,是汉语表达的经典模式。它折射出汉语的气质、风格,正弥散着中国文化在汉语结构特点、表达模式上的 独特的韵味。
从写作教学角度来看,邓彤老师在书中有非常具体的品评。
首先,对联写作是学习汉语表达的有效路径。
一是简短为主。言简意赅是写作的高级境界,对联写作有一个七字为宜的“黄金长度”,正体现其表达简短的特点;
二是简洁为上。汉语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短句。为了表明这个观点,邓老师既从英语写作和汉语表达的不同风格进行分析,还结合极善写短句的作家沈从文、汪曾祺的作品为例,如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中的“一月,下大雪。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你看,大多是2-3字为一句。但简短几句就点明了时间、事件与情势。言虽简,意颇丰。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因而,在我们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将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三五个字的短句;
三是诗性表达。对联写作具有文学创作“陌生化”的特征。关于“陌生化”一词,这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陌生化语言”,其实就是以熟悉写陌生。往往是指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的语言,却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语言的陌生化,更容易引发我们诗意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今年的中考研讨会上,有一位专家就指出,学生不仅在写作上,在解答阅读理解上,常常缺少陌生化词语(文本语言),套话过多。对于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我们教师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在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时加以引导。
在主持人带领大家交流分享后,我下午毕业班的一节语文课的主题临时改为《结合中考谈对联》。在与学生交流关于“对联”的知识后,还结合了一些中考试题进行当堂训练,学生兴趣浓厚,这节课的效果很明显。正如邓彤老师所说,对联,是写作教学的一座弥足珍贵的有待开发的富矿,正期待我们一起去开挖。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