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2:差生陷阱
今天继续黄静洁老师的这本《学习的格局》,触动我的部分是“差生陷阱”。
孩子天生智商相差不大,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一点点的差距,甚至造就了差生——是孩子所处的环境。
第一个陷阱:被恐吓的学习
孩子在学习受挫时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恐吓。例如,面对一个作业完成质量差或分数不高的孩子,父母选择去说:你要再这样下去,再不改进,你就……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很惊异,因为我的思维模式也是这样子的,看见孩子犯了错误,看见孩子不良好的表现,我马上就想到了最坏的结局,而且把这结局分享给孩子听,想着他会因为这样的恐惧,而赶紧立马改变。
实际上,孩子在这样被说教的过程中,他损失了价值感,他会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别人永远比我好。
孩子没有安全感、不自信的时候,内驱力就会很低,就进入貌似勤奋、低效率学习学习模式。
如何改进:只有孩子情绪愉悦时,才能保持专注。让孩子在完成目标时和好的感觉联系起来,比如在他达成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去正向激励(而反面管教的批评,恰好是让孩子产生坏的感觉)
哪怕孩子现在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总可以和他自己比,和他昨天比,正向的去激励他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第二个陷阱:不允许孩子犯错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很紧张,甚至将孩子的错误,当作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每当孩子犯错,家长就会紧张及时的去纠正,孩子本身没有感受到错误之后的结果。
2006 年,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尔教授的“有效犯错”和“无效成功”的概念。
例如家长在后面催促,甚至帮孩子写作业以便按时完成作业,这个看起来是达到完成所有的目标,但是孩子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没有感受到,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自然后果,这便是“无效成功”
例如孩子认真的准备了一场演讲赛,虽然到最后没有冲进决赛。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和心智,这便是“有效犯错”。
而不允许孩子犯错,之所以构成陷阱,为孩子,将不敢大胆的试错,指刻意去规避错误,他敢于尝试的勇气,以及愿意付出的努力,就大打折扣。
如何改进:让孩子在错误里呆一会儿,让他知道犯错之后的感受,让他去面对,犯错之后的直接后果,再想清楚如何面对和补救,那么这个错误,就能够让他成长。
第三个陷阱:缺失目标
黄老师说,这个是形成差生的真正病灶,目标的重要性,很容易理解,在此不赘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数的目标,学校的目标,很多时候是家长的目标,而不是孩子的目标。
真正要做的是:让孩子自己找到目标,哪怕是很小很近的目标,也需要确定目标,并为之努力。
我私自认为,这个部分是我们教育很欠缺的部分,好似大家的目标就是取得好成绩,考上一个好学校,找到一个好工作,因为这些目标,没有辨识度,和很多人一样,因此熟视无睹。
我们很缺乏微目标和微计划的引导,比如:这个学期,要成为有毅力的人,那我去坚持每天早起的习惯,要更好的利用时间,去坚持利用计时器番茄钟的习惯。
黄老师给出了一拆一分的方法,也是将大目标,拆分成细小目标,一点点努力去实现。
总结以上三个陷阱,最主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处于积极情绪、找到自主感,可控感和意义感,发挥自己的努力,设立自己的目标,不怕犯错,找到高效率学习的状态。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有积极的心态。
我想到泰戈尔的话: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没有自信就缺乏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如果我们已经很不自由,那么尽力要去做的是想办法引导孩子追求他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