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

乡村|大家和小家

2022-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心在成长
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一期【乡村】
网图侵权可删

小时候总盼望着快点长大,而长大后又常常怀念小时候。

周国平在《快活的日子》里写到: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我一直很庆幸自己出生于乡村,乡村承载了整个童年的回忆,不管好的坏的都成了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家在村里算是一个大家族,在我们乡村里一般用“人头旺”来形容。

爸爸四兄弟,我们堂兄妹一共有16个,加上爷爷奶奶和家里的四妯娌,一共26口人,外嫁的大姑那些还没有算上,我爸爸排行老七,底下还有个双胞胎叔叔。

其实“人头旺”的家庭在乡村里还是比较有名望的,而且我们家家人相处得特别和谐,妈妈的妯娌之间也从来没有嚼舌根,兄弟也是互帮互助,爷爷奶奶更是德高望重,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

我们家不仅人多房子也多,地盘也多。在我们村里,我们家在村边,门口一大片空地上都栽着百年老树,那是爷辈的长者种下的,真是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村里的人中午或晚上,不管大人小孩都像听到了集合令似的聚集在这片大树底下聊天,玩耍,一会是孩子追赶玩游戏的吵闹声,一会是大人们聊天时爽朗的笑声,这片土地是村里大多数人的回忆。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四兄弟都是外出做建筑工,只有农忙时节和过年才会回来。

那时家里的田地还没有分开,都是大家一起种的,爷爷奶奶那时的身体还算硬朗,也会帮着一起做。

在乡村里犁牛耙田这种活一般都只有男人才会做,因为实在太重了,也是个相对难的技术活。

但我们家的四朵金花(四妯娌)在我爷爷的教导下都学会了,村里人个个对她们竖起大拇指。

每到农忙时节,我和堂哥,堂姐他们也会下田帮忙插秧,割稻谷,在田里嬉戏打闹,追青蛙,抓蚱蜢等等……总之小时候有一堆泥土都觉得可以玩很久很久。

爷爷是个比较严肃的人,每次春耕时,他就会跑到田边监督我们有没认真干活,那时的爷爷已经不需要下田了。

在很远的地方看到爷爷的身影,我们就赶紧说:“爷爷来了,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不然等下就挨骂了。”

然后我们就埋头憋着笑很认真地干活,假装不知道爷爷的到来。

抬头一看,爷爷挽着双手放背后,站在田埂上,满意地笑了,就差没有捋一捋胡子了。

后来,我们的田很多都被育种队的人承包去培育水稻了,每个小家就剩下几块田,爷爷就分开到我们每个小家自己去种了。

从那时起爸爸就没有再出去外面打工了,而选择留在村附近的家具厂里做木工,这样可以照顾到家里,也可以照顾爷爷奶奶,毕竟伯伯和叔叔他们都在外面。

爸爸在我的印象里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不管我是醒着还是睡觉,他都是在干活。

他不是特别节省的人却不会浪费一分钱,家里该用的他一样不会亏待我们,但是却拒绝我们任何的铺张浪费。

他好像是个比较幽默的人,但对于我却又一本正经,这个问题在我小的时候就一直扎了根,却一直没有答案。

爸爸看到堂姐她们都喜欢讲笑话逗她们,或者是叫着她们的外号和她们开玩笑,但是爸爸对于我从来不这样,每次都是默默地对我好,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唯一觉得非常喜欢的相处方式就是家里开了碾米铺和小卖部之后,爸爸对我好像不那么正经了。

每次零食进货回来,有新品零食爸爸就会说:“这是新品,也不知道好不好吃呢?你帮我尝尝好吃不?”

其实爸爸知道我想吃又不敢拿,他就用他的方式让我不用觉得自己为难,又可以吃到想吃的东西。

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充满快乐的时光,直到弟弟生病那年,好像让我一瞬间长大了。

我不知道弟弟是生了什么病,总是发烧,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背着弟弟到镇上的卫生院去打针,有时一去就是半天或者一天,后来严重了还住院了。

那时我多盼望妈妈能早点回来,我和妹妹总是躺在床上哭,觉得很无助,不知道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

家里养有牛、猪、鸡鸭,这些都需要人去喂养,可我和妹妹都不会做,但心里又特别焦急,害怕会饿到它们,却不知道担心自己有没有饭吃。

当然这些活最后都是伯母她们主动帮我们做了,而我也承担了带妹妹的职责,学会了煮饭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这样的生活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只记得妈妈和弟弟转了好几个医院,最后转到市区里的医院,弟弟才能康复出院。

弟弟回来后,一切终于好起来了。

爸爸还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工厂里下班了回到家里还不停地修修补补,手工做家具,反正爸爸不是在建房子就是在做家具,这是我印象里的爸爸。

村里的小伙伴们都特别羡慕我,因为我家总是有一些限量版的手工家具,凳子和小桌子之类的,它们的造型都是很独特。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和妹妹特制了一张有滑轮的学习桌,每天下午下课的时候我就推着学习桌到大树底下做作业,也吸引了好多伙伴一起写作业,学习氛围真是好不融洽。

妈妈在我眼里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女人,自身散发的人格魅力让人不由得佩服。

家里在村里开着大型的碾米机,也售卖肥料、麦皮、猪糠之类的,妈妈不仅经营得有声有色,家里的家务活也从不怠慢。

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到田里忙农活,给菜浇水,回来就把家里所有的脏衣服都清洗干净,我们起床时妈妈把一切的活都已经做完,桌上就盛放着香喷喷的早饭了。

从小妈妈在我心里就是我的榜样,她主次分明的分工和有条不紊的干活方式我一直都仿效着。

村里人说到妈妈的时候除了一番称赞还是称赞,都说妈妈能干,善良,夫妻关系又好。

爸爸虽然没有大本事,但他对妈妈是真心地疼她,平时去哪里他们都是出双入对,齐去齐回,家里有商有量。

家里建大房子的那年,爸爸每天在工厂里上班,下班就一个人建房子,他不让我妈妈帮忙。每次我妈妈过来帮他的时候,他就装嫌弃地赶我妈妈走,说她不会做,让她去陪我们看电视去。

一栋三层楼房,每层有200方左右,全都是爸爸一个人一砖一瓦地砌起来的,全程包括装修和安装水电,入住都是他,我是由心地佩服他。

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而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着一生,我想我属于后者。

这个大家和小家承载了我所有的童年生活,也治愈着我现在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