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书香澜梦第十四期(12月)主题征文
阳光 小酌盼望已久的退休生活到来了,但是高兴了两个月,无聊就浸满全身。每天窝在家里,除了忙家务,就是刷手机,有时一周都不下一趟楼。
她发现自己认为的幸福生活并不一定幸福,如果只是不满当下,只是把希望的幸福生活寄托给未来,真是挺傻的一件事。
她偶尔强迫自己出去,但不知能去哪里,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晃着,看着车来车往,但感觉整个世界都与自己无关,自己已不被社会所需要,毫无价值感涌上心头。
她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完满走完自己的后半生?
带着这个问题,夜里她做了一个梦:她与丈夫来到了一座木屋里,梦中的丈夫一改往日的不勤快,主动和她把木屋收拾的干干净净。木屋内没有家里的繁杂东西,简单而朴素,这正符合她的心意,简简单单最好了。
无论是家里的陈设还是人际关系她都希望简单点,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缠不清。
丈夫也会体贴和关心她了,夫妻也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不休了。
丈夫还破天荒的采了一束花,插在桌上的瓶子里,花儿很漂亮,灿烂地绽放着,花儿展现着它们的青春模样。
她知道一周以后,花儿就会凋谢,失去往日的风采,如同她短暂的青春。她不愿意看着花儿凋谢,所以她不再喜欢买花,但后来她也想通了,不管怎样花总要凋谢,她能做的就是把它们留在画板上,花儿就永不凋谢了。
她架起画板,放上画纸,她要把这美丽与灿烂定格在画布上。画画是她很喜欢的事情,因为在这当中她可以体会到极其的快乐与享受。
她并未系统学过,但第一次画国画,好得她自己都有些惊讶。她第一次画油画,也是出奇的好。也许有一点小天赋吧,但这天赋只能在退休后自娱自乐一下。如果早点系统学一下,她会不会可以成为一个画家呢?
她很看得开,并不遗憾,其实成为什么不重要,只要能画画,享受那份快乐就行了。就是当初学了画画,也不一定还保持这份喜欢,因为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就不再珍惜了。
几天后,花瓣落下,散乱的铺在桌面上,她没有收拾这些花瓣,就那么放着。她挑了红色的花瓣碾成泥涂在指甲盖上,如同小时候用夹竹桃的花瓣涂指甲一样。
丈夫拿来一壶米酒,两个杯子,乳白色的酒装在古朴典雅的黑色老式酒壶里。屋里静悄悄的,两人都不说话,只是一人斟上一杯,静静地体会米酒进入身体的温暖。
老夫老妻不用过多的语言交流,也没有很多的期待了,只要身体健康,慢慢陪着自己一起变老就行了。俗语讲得真对:少时夫妻,老来伴,对方在那里陪伴就不寂寞,就不孤单。
窗帘还没拉开,从里面可见外面的阳光已迫不及待地想进来,丈夫起身缓缓拉开窗帘。她目不转睛地期待着外面的风景,阳光如一群顽皮的孩子马上涌了进来,跑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温暖而灵动。
一湾水静静地呆着,静静地流淌着,诉说时光的变迁。草地环抱着河流,河流滋润着草地,生生不息。高大的树木直冲云天,伟岸而挺拔地矗立着,顶天立地的气势让人仰视。但它的影子却折了几折来到了木屋里,落在了地面和家具上,它们达成了不太可能的相聚。
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沐浴在阳光里,微闭着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此时此刻,她感觉太阳是属于她的,整个世界也是属于她的。
此时,她感觉自己很富足。她此时感知到世界上太阳在无私的付出,草地和树木在无私的付出,河流也在无私的付出……人们拥有这么多东西 ,仍不断地在向大自然索取。
夫妻二人相伴走出木屋,踩在柔软的草地上,张开双臂拥抱阳光。然后一起漫步在河边,周围一切都静悄悄的,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疾驰的汽车,也没有各种处理不完的杂事。
只有天空、草地、树、河流,世界安静了,他们的心也安静了。不知不觉两人拉起了手,走了一会儿,两人跳了几步舞,然后相对一笑,继续走路。
他们回到了人类当初的样子,简单但快乐!他们发现物质太过充裕也并不一定是好事,他们回忆走过的大半生:为了生活他们每日奔波,但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仍是奔波不止,对钱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他们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条公路,公路上有车,车上有奔波的人。他们知道他们又回到现实生活中了。
她的梦也醒了。
但她知道梦给了她答案,她也知道她该如何过好自己的后半生了。
她把家里不必要的东西进行了断舍离,让家变得简单和简约。她找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努力改善与丈夫的关系,发现一切的源头都来自自己。不再向外求,而是关注自己。
周末她会开车到远离城市的大自然中去,晒晒太阳,走一走,看山看水看树看人,然后在速写本上画上几笔。
她家的花瓶里有花,她也会支上画架画画。偶尔也会与丈夫小酌一杯,还特意买了古朴的酒壶和酒杯。
她发现生活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也可以活得很幸福。她不是有钱人,但她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让她感觉自己也很富足。
她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年轻时的情绪无处安放,便开始写日记。帮她度过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也让从一个愁写作文的学生,变成了提笔就可顺畅写文字的中年人。
她发现写作很好,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时,可以写写文章,写写回忆录,写写自传打发寂寞的时间。她一直觉得普通人的人生也是值得书写的,有心的儿女也许会看一看,了解一下父母的人生经历。
年纪大了空闲时间多了,不依赖孩子的陪伴,也不现实,可以用画画消磨时间。她准备把以前写的日记整理一下,录入到电脑里,也算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
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她感觉后半生才是真正的为自己而活。
人有两件事情是自己完全无法把握的:一是不知自己何时出生,二是不知自己会以何种方式离开。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尾。
人决定不了自己怎么离开,那就尽量在自己有选择权的时候,好好选择自己满意的活法,尽量活得尽兴,不枉来人间一趟。
每天都有人离开,当听到熟悉或者熟知的人走了,这是提醒她:要好好活,尽兴地活!
有一天睡午觉,她梦见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她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她向下看见自己躺在那里,儿孙们在一旁默默伤心。看着自己还算面目慈祥,并没吓着孩子们,她还算满意。
她被推进了冰冷的冷柜里,他们以为她感觉不到冷了,其实她感觉很冷很寂寞。她知道她只剩她自己了,一切都与她无关了。钱财、房子、衣物、家具、家人、朋友都与她无关了。感觉好轻松,放下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飘飘然存在着。
庄重肃穆的仪式开始了,她周围都是白色的菊花围绕着她,她很满意,她喜欢花,她想起她以前画过菊花。挂在墙上的照片是她自己选的,她喜欢的一张照片,这是她在别人眼里最后的样子了。
亲朋好友都来了,她朋友很少,但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人好,好相处。她觉得人还是活好自己,不想与过多人交往太深。
接下来她被送进了炉子里,她没有感觉了,家人捧着她放入了地下,入土为安了。家人和朋友各自散去,慢慢适应了她的离开,各自开始忙碌的生活。
她觉得就应如此,衰败落下才有新芽生出。她走完这一程的旅行,也要开始下一程新的旅行了。
有人叫醒了她,她知道自己在梦里死了一回。
她知道这个梦总会到来,但这个梦让她更清醒了。
她有个习惯:凡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她开始看《西藏生死书》,她随时做好准备,要让自己不惧。她心变得平静了,她开始不怎么吃肉了,不知是年龄大了不好消化,还是不杀生的理念,她自己也说不清。
她不会为了任何事情打扰自己的内心,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知道有一天她会没机会做。
她想停下来,好好写一写、画一画、走一走,做些看似无用但却非常有用的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给自己提情绪价值。
其实是情绪决定了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年纪大了,健康最重要。看着失能的老人,吃喝拉撒都依靠别人,真是人间的悲哀。自己健康了就不连累家人、国家和社会,看透这些,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后半生了。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