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感谢简书平台,聚集起这样一帮优秀的人
福楼拜说,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受得越少,他就越可能按事情真正的样子去表达它。
这是刚读到简友临而灵的文章《什么是好的作品》中引用的,有些触动。从条件到结论出乎意料,“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受得越少”,怎么反而“越有可能按事情真正的样子去表达它”?
试想一个人对一件事毫无感受,会如何表达呢?譬如,小男孩拥有了心爱的汽车玩具,会兴奋地大呼小叫;小女孩看到橱窗里的芭比娃娃,会眼巴巴驻足不走。如果商厦突然出现火苗,熊熊火焰即将舔噬过来……
男孩与女孩,会是怎样的触动?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事后又会如何描述这件事?显然,玩具汽车与芭比娃娃的命运,更牵动他们的心。
如果他们点燃了一间破败不堪的屋子,看熊熊烈火燃烧起来,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如何描述?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在大火上?
看当下许多作品,呈现为电影或电视剧时,是直接毁原~著。原因或视角不同,关注点各异。
过于关注触及心灵的事物,往往会失去事件本身的原貌,这或就是写作讲求的真实性?
其次,作者要冷静客观真实地展示,让读者自己感悟,主观介入过多,难免一副好为人师的圣~人说教面孔,让人倒胃口。
过去许多老人带孩子时,唯恐饭食过硬伤及孩子胃口,会帮着咀嚼细碎了,再喂到孩子嘴里,小孩会张大嘴眼巴巴地望着,等着……
作者要牢记的是,读者都是成年人,即便是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再者,实践证明,这样的喂食方式正在被淘汰。
想到福楼拜的话,或该重新检视一遍之前的文字,是否有让人倒胃口之处呢?
真诚感谢临而灵,给纯熙灵感,收获一篇更文,还有更多有意义的启发。真诚感谢简书平台,聚集起这样一帮优秀的人,让纯熙能看到目标,看到自身欠缺,随时自我调整,开心往前走。
能紧跟优秀者的脚步后面也是幸事。这不妨算作2021年又一个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