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范雨素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40人  采采芣苡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被一篇近7000字的个人自传《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屏,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引来了10万+的点击率,范雨素一夜之间爆红网络,手机被打爆,有人拿钱追到村里。

褒奖之词铺天盖地,有人给她冠以“底层作家”的称号,有人说他的文字写出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有人评论她的文字更加接近于文学的本质,给混沌的文学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范雨素走红,固然有她的过人之处,但也不像媒体渲染的那样,上升到反思生活的意义,思考社会问题那样的高度。

这篇文章之所以大火,跟范雨素的身份的特殊性,经历的传奇性及对生活态度的柔和性密不可分。

在大家的传统意识里,一个育儿嫂的工作就是做做饭,洗洗碗,拖拖地,带带孩子。但说到一个育儿嫂,44岁,初中毕业,离婚带俩孩子,利用空闲时间写作十来万字,写自己的生活见闻,自己的喜怒哀乐,很容易被包装成一个小人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身份和行为之间的差异性,容易博人眼球,好比北大学生卖猪肉,凤姐的征婚广告,巨大的反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的高度围观。

一些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刚写出来的时候,也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刘慈欣写出《三体》后,还在电厂工作了十年,《哈利波特》问世后,罗琳辗转多年才找到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雷雨》初次公演后,并未引起轰动。范雨素以育儿嫂的身份坚持写作,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和想象。

这篇文章里,范雨素讲述了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经历。这些真实的人生经历,无需煽情,无需渲染,无需技巧,就足以打动人。即便是同为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图景,范雨素笔下这些经历的传奇性,深深震撼了世人。

作为一个贫穷的乡下的孩子,范雨素从小饱读诗书,八岁看懂一本竖版繁体字的《西游记》,13岁只身逃票流浪到海南,生活了三个月,又一路逃票返回家乡;

最了不起的人是母亲,一个乡下老太太,卖粮食来买文学刊物,全家吃红薯,积极支持儿子的文学梦;

14岁就当选妇女主任,干了四十多年,因大儿子一句迂腐不堪的话:村官再小也是贪官污吏的一员,果断辞职;

五个子女没一个省心,傻的傻,死的死,残的残,轻生的轻生,母亲以柔弱的双肩担负起了生活的全部苦难,简直是现实版的《活着》;

大哥哥一个农民,怀揣着文学梦,文学家没做成,倒养成了文人的习气,满嘴之乎者也,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小哥哥做了官,仕途平顺,却迷上了赌博,背负巨债,要轻生;

大姐姐五个月的时候发高烧得了脑膜炎,成了智障,母亲一直不放弃希望,中医西医神医,从不放弃治疗,但大姐姐在二十岁的时候又发高烧,夺去了生命!

小姐姐患小儿麻痹,大脑是万首诗词的存储卡。

这简直是个书香门第,在温饱也解决不了的农村,这样的家庭确实是个异类。这些天然的素材库,真实又稀缺,不虚构不想象不夸张,自然表露出来,已使人触目惊心,不是一些优秀的作家运用写作技巧能够达到的。这现实的人生使那些绞尽脑汁设计情节,死呀活呀情呀爱呀,倾倒无数年轻人的言情小说,显得矫情做作,无病呻吟。

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把目光聚焦在闪光灯下的少数人身上。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某某某明星婚内出轨等等等。底层人物的生活面貌,难以窥见,偶有报道,也是浮光掠影,都不及当事人日记体式的现身说法,来得猛,来得烈,来得激动人心,来得说服力强。

范雨素文中描述的工友以及工友孩子的生活状态,读来令人心碎,孩子小小年纪不上学,父母为了生存不能照顾孩子,城中村里租房,大姐姐照顾小妹妹,一星期见一次母亲。在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故事切切实实就发生在身边,范雨素使我们惊觉,原来在大家习以为常的舆论外,世界的另一端还有那么多不被关注的真实的存在。但孩子是不知愁的,每天唱着“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唱得眉飞色舞,玩得欢天喜地。读来有一种难言的苦涩。

即便生活困顿不堪,即便经常遭遇白眼和欺侮,范雨素的字里行间并未有怨怼不满,相反还充满了幽默和风趣,不抱怨命运不公,不指责社会不平,不卖惨,不攻击,不摆出一副我是弱者你们都得同情我的姿态,不展示出一副全世界都对不起我都欠我的态度,以爱和包容的胸怀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我的大女儿告诉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大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她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范雨素以自己的方式向每一个比她更弱的人传递爱和尊严。相比那些永不满足,无限索取,不懂感恩的人,范雨素对待生活柔和的态度使很多物质生活社会地位比她高的人汗颜。

也许她在所处的环境里见多了世间更悲惨的事,也许从小的生活经历奠定了她善良淳朴的本色,她始终是平和的,宽容的。这种宁静,恰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更能产生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

范雨素的人生是粗劣的,她的走红是个人能力积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没有小时候读那么书,有这样的经历她也写不出来,没有网络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她写出来也不会被大众知晓。过分的炒作,只会使原本的质朴本色变味。 

尊重范雨素,客观公正对待范雨素,不消费别人的苦难,愿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