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保持热情的正向小循环

2019-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马伯远

热情、可期待、使命感、价值,是我专注做事的本质原因

你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或者说,你的人生高光时刻是什么?

这是在我迷茫时被问的最多的话题:大一作为班长,用十七个小时给班级做视频,将是我铭记一生的高光时刻。

但我却从未深入思考过,为什么会花17个小时,守在电脑前完成这件看似枯燥且没有任何利益好处的事情。

直到昨日:

经过大量的思考与论证,我找到了让我专注做事的原因:

①热情:真的喜欢视频剪辑

②可期待:做的这么好玩,我看了开心,别人看了肯定也会开心

③使命感:作为班长,想要为班级做点什么。而且我不做,就没人做了

④价值:班级关系的纽带,青葱岁月的见证

按照我以往的尿性,思考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但这次我想要深究一下,这四个标准对我有什么用?

先看看有没有普适性?列一对成就事件:

熬夜一个月给学院元旦晚会做视频,熬夜一周,给专业的《非诚勿扰》拍片子,剪视频

喜欢剪视频(热情),这东西这么好玩,期待让更多人看到(可期待);就我愿意花时间,而且有能力做这件事(使命感);这个东西,可以让我们的活动更加出彩(价值)

为头马圣诞晚会拍照:

喜欢摄影(热情);这个瞬间太美了,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大家也会夸赞我(可期待);只有我和另一位摄影师在摄影,拿着这个玩意,只有我来做(使命感);好的活动更需要好的照片纪念,它会成为西安头马人的一个共同回忆(价值)

再看看有哪些事是真正喜欢,但没有坚持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写作,我的小说:想到其中情节,会让自己兴奋的睡不着觉(热情),

期待成为《诛仙》那样的神作,从此一鸣惊人,吃穿不愁?(期待值太高),

实现人生的唯一通道(使命感),

初稿大纲发给起点编辑,杳无音讯,发简书,基本无人问津(期待落空),

不甘心,继续写作(热情),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作品真的有人会喜欢吗?(自我怀疑,期待不确定)

我真的有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儿嘛?(使命感不确定)

在网文泛滥,数据爆炸的年代,这个故事,真的有那么大价值嘛?(价值落空)

内心期待,每天背着电脑准备写作,却常常放下(热情渐渐消退)

从这儿,这个循环打破的开始,便是期待值:

1、没找到期待的点(预期价值),或者期待太高,导致无法实现。

例如我写小说,期待成为《诛仙》那样一鸣惊人,从此吃穿不愁,但自己辛苦写成的东西,却无人问津时,产生落差,期待落空,进入恶性循环

重新梳理一下:

热情:开始的源动力

可期待:能预见到价值,只要有一个人喜欢我的作品,能为一个人带来欢乐,就够了

使命感:这个东西会不会让自己夜不能寐,我不做,它就永远消失了

价值:需要有反馈,从第一个人开始,获得价值肯定,找头马这样的正能量圈子

热情:更喜欢,也更有自信的做这类事,不断循环

一个完美的增益循环!

但与其被动发现,不如主动分析:在开始一件事时,先自己构建循环

1、我真的喜欢这件事,甚至没有报酬去做嘛?

2、我的期待是什么?只要有一个人欣赏、认可、为他带来幸福就好

3、这件事,是否除了我没人可以替代,或者,达不到的期待?

4、跨出第一步后,价值如何能被肯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