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己无关,真的是一种幻觉

2024-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茈情岢待

        或许是因为做为一名考研辅导教师的缘故吧,所以,我总是在思考,有什么好方法,才能让学生们对我所强调的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而恰恰在今天,当我阅读一本书时,书里的一小块内容给予了我些许的启示。

        书中举到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说的是,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中,明明是我们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最后,别人却突然跳出来,邀了功领了赏。于是,我们就有可能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然而,另外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好像,我们并没有付出什么,但最后,却也依然得到了嘉奖。可是这时,为什么我们会默不作声呢?为什么我们心里会一阵窃喜?为什么我们没有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呢?

        这似乎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更为在乎,甚至只在乎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曾经在学校读书时,无论老师再怎么强调再三,无论父母再怎么耳提面命,可是,我们就是无动于衷,我们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如今,我算是有些如梦初醒的感觉了。原来,我们之所以对那些重要的知识,对那些有用的道理,印象不深,亦或是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感觉它们和自己全无关系。

        数学中的定理,物理中的定律,英语的语法,语文的修辞等等等等,虽然,它们的确都挺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会感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全无关系。所以,我们也才会在考试之后,迅速的将它们遗忘。

        而反观,同时,也是我猜测的一件我们肯定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是——别人背地里说过的我们的坏话。

        那种印象深刻的程度,会让我们茶不思,饭不想,会让我们夜不能寐,甚至,我们还很有可能记很久很久的时间。就像是,在影视剧中,我们听到的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不仅如此,对于别人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地里说过的我们的好话,我们同样也会印象深刻。

        这不同样也说明了,我们总是更为在乎与我们相关的人、事、物吗?

        另外,这似乎还说明,为什么我们总是更为在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为什么总是更为在意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那既然,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我们想记住某人、某事、某物,记住那些对我们真正有用的知识或是道理,那就应该让他们尽量与我们产生关联。那究竟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与我们产生关联呢?

        首先,可以先假定那些知识和道理与自己有关。其次,运用多个感官去感知它们,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即书写或打字等。当然,最重要的肯定还是把它们真正的运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就比如,“复利效应”可是被爱因斯坦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一个认知。可我们也只是在课本上学过,然后就不了了知了。也许,当我们每天抱怨,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不能实现人生逆袭的时候,却没有想起,原来,我们的确可以把这个“奇迹”应用于我们自己身上,耐心的等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奇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