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告诉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先改变自己
故事背景是1962年,正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而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邮政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了这么一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册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又似乎采用了绿色象征通畅的含义。
故事中的两个身份反差的主人公在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抛弃固有的思想观念,接受理解彼此的思想认识,与环境和解,自我意识逐渐苏醒,与自我和解的一个过程。
1.唐谢丽博士
一个黑人音乐家,有着不凡的音乐造诣,为白人表演音乐却仍得不到尊重。脱离自身的群体,时刻保持优雅得体的举止,处处表现的像个绅士,但得不到白人的认同和尊重。
在一次次被侮辱,被轻视后想起他的搭档托尼对他说的:不要总想这个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想想自己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在托尼的鼓励下第一次走进黑人酒吧,第一次为同种族的人进行表演,第一次获得人们真正的尊重与认同,自己很开心的说,这真是自我突破。
在剧中能感觉到当时黑人的社会处境及其艰难,即使作为四处 巡演的明星,只能在杂物间换衣服,不能再餐厅吃饭,甚至不能使用卫生间,虽然这些已经成为历史,但不可否认种族歧视的影响仍然存在,仍然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去消除。
2.托尼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白人,在酒吧工作,举止粗鲁,但因为是白人反而处处受到优待,可以随意出入社交场合。
托尼一开始也歧视黑人,家里来了两个工人是黑人,工作完后托尼将黑人喝水的杯子丢到了垃圾桶,可见他的内心对黑人并不友好。
因为工作关系,他成为唐谢丽博士的司机,带他到种族歧视更严重的南方巡演,在一路相行的两个月中,他们的认识慢慢被改变,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开始与彼此和解,与自己和解。
在同行的路上,唐谢丽博士帮助托尼修改家书,使得托尼的家庭关系更为融洽,托尼也劝导孤身一人的博士学会与家人联系,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还怕先踏出第一步。
这是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片子,你能在剧中感受到黑人受到的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但它却不是在压抑的讲故事,整个故事情节紧凑,笑点不断,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片子。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存在着地域歧视,我们喜欢在共性中找个性,喜欢贴标签。
剧中有一段唐博士在邀请表演的餐厅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他愤而离席在附近的黑人餐厅表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所以人有时不能与环境较劲,要多想想自己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改变从自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