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如此渴望他人的认同?
自从公众号开通原创以来,Q小姐变得患得患失了。
每发出一篇文章,她都会留意阅读量有多少,赞赏有多少。
阅读量和赞赏多,她就很有动力,受到鼓舞。
阅读量和赞赏少,她便失落,开始怀疑自己。
心想这篇文章一定写得不怎么样。
她觉察到自己是多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事实上,她的公众号文章得到了很多不错的反馈。
然而,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同,急于求成,她拼命在标题上下功夫。
这也卓有成效。
她拟出了不少有趣的或是霸气侧漏的或是哗众取宠的标题。
直到有一天,
有人问她,你的文章想要向读者传递什么?
她意识到,这段期间,她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和粉丝量而写。
这可并非她的初衷。
她的初衷是在生活中实践心理学,然后分享。
渴望得到赞美,却忘了初心。
让阳光进来.VK摄影回到Q小姐的童年。
她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声中长大的孩子。
一直到现在,她回到父母家,还有邻居的大伯大婶说,Q小姐小时候是多么地受欢迎。
他们争着抢着要抱她。
她常常被村子里的人藏起来,好多次父母都找不到她。
他们把自己的碗递给她,让她用手抓饭吃。
她要什么东西,他们都满足她。
因为这样,Q小姐形成了一个人生信念。
“我是中心。”
周围的人都是为了“我”而存在。
如果旁人无法达到“我”的期待,就会心生不满。
这也是武志红老师说的“全能自恋”。
而全能自恋只发生在婴儿时期,我们一定要父母的照顾才能活下去。“我”用哭声操控着父母,“我”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成人了呀。
心灵却还在儿童期,甚至婴儿期。
Q小姐还有一个心结。
她害怕失败。
她在赞美的光环中生活了太久,
她认定被赞美被认同才是有价值的。
害怕失败了,便没人喜欢自己。
学校里的演讲比赛,
她在乎的是,如果自己做不好,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而不是如何面对和解决演讲比赛中遇到的难题。
太关注自己,
却因此惴惴不安。
一个人的童年对他人生的影响有多大,不得而知。
春光.VK摄影我们现在的家长,都知道不要打骂孩子。
不能责骂孩子,又不知道还能怎么做。
很多家庭,采用的是“赞美”法。
连孩子吃了一口饭,家长也会说:“宝宝好棒呀!”
殊不知,
赞美孩子,没有任何益处。
从小接受父母、老师以赞美的方式教养长大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会持续渴求他人的认同。
得到他人的认同,确实能让人开心。
可是,得不到的时候呢?
就像Q小姐,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同,急于求成,为了写而写。
得不到,就失落,痛苦。
就像小时候的她,得到父母的赞美就开心,为了赞美才用功学习。
而万一成绩不好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再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了。
读书、学习这件事已经失去原本的意义了。
很多渴望认同的孩子,他们是遵照父母和老师的意愿行事,而不是听从自己的心。
他们在意外在的评价,而不具备内在的驱动力。
比如说,在走廊上看到垃圾,有些孩子会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人会注意到自己捡起垃圾放进垃圾桶。如果没有人注意,就会视若无睹地走开。
还有的孩子,有想做的事情却说不出来,自己做不了判断,都交给父母做决定。因为一旦结果不如预期,就可以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
你期望,自己的孩子,如这般活不出自己的人生么?
我想,答案是否定吧。
那么,如何从渴望他人的认同中解放呢?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不责骂也不赞美孩子,而是要“给孩子勇气”。什么是给孩子勇气,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所谓的人生课题,就是人际关系。不只是大人,小孩也会因为人际关系而烦恼。然而人是无法独活的动物,任何人都无法回避人际关系。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让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绽放.VK摄影让孩子喜欢自己,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比如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缺点”。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没有耐心”,换个角度看,其实孩子“很果断。”
还有“注意力不集中”,仔细想想,他是不是很擅长“同时处理很多事情。”
父母多关注正面,看到孩子的优点,不但父母对孩子的看法不一样,孩子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会改变。
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贡献
“有贡献”、“被需要”也能帮助孩子构建内在的价值感。
对于只想得到赞美的孩子,他们根本不关心自己做的事是否对他人有贡献,只在意能否得到赞美,也只考虑到自己。
这样的孩子,父母必须引导他们去关心别人。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social inerest),也叫社会情感。
学会关心他人。
学会和其他人互相帮助,也能为他人做出贡献。
他会更加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
想一想,一个内在有价值感的孩子,还会不会如此在意外界的评价?
父母可以在日常的养育中尝试用鼓励代替赞美。
每一期的家长课堂我都会带领学员做鼓励和赞美的体验式活动。家长扮演孩子,去体会他听到父母说赞美的话以及说鼓励的话,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想法和决定。
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以下两组话的区别。
赞美:你自己把衣服穿好了,妈妈真高兴。
鼓励:我看到你穿好了上衣,还穿好了裤子和袜子,你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独立了。(描述型鼓励。)
赞美:这些标准你都达到了。真棒!
鼓励:我相信你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最好。你有自己的判断。(授权型鼓励)
赞美:宝贝你太能干了!
鼓励:我谢谢你帮我扶着玻璃门,方便我推着婴儿车出去。(感谢型鼓励)
鼓励(Encourage)的词根是从拉丁”Cor”而来,也就是“心”的意思。鼓励能赋予人信心和勇气。
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就是“给孩子勇气”,协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
你同意吗?
这篇文章,献给在自我成长和育儿路上的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