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宫遗珠·清

试作篇·蹲安

2014-07-11  本文已影响421人  橘玄雅

试作篇·蹲安

小提纲:

蹲安的语汇

蹲安的出处

蹲安的动作

蹲安动作上的可变性

蹲安的场合

蹲安的接安

某些清宫戏里的蹲安

与万福礼的区别

蹲安,又叫蹲儿安、蹲礼,是旗礼中的一种女性常礼。它实际上是“单腿安”在女性方面的延伸,在语汇上,京旗老人一说“单腿安”,经常不区分男女,在女性场合,实际上即是蹲安,故而也被称为“女请安”、“女打千”、“女单腿安”。一般旗人口中的女性“请安”,多指这个礼。

蹲安的出处已经不可具考,《御制增订清文鉴》中有“妇女蹲拜”一条,满文作“domnombi”,具体解释为:“hehesi juwe galai buhi be gidame ilanggeri doroloro be domnombi sembi。”即“女性用双臂压在膝盖上三次,这种礼叫做妇女蹲拜。”这种解释和晚晴时的蹲安在次数上虽有不同,但是动作基本一致。笔者猜测,清初的蹲礼或许是直接取代跪礼而用的,故而有三次之说。又及,东北以及直省驻防中,老人管这种礼叫“京蹲安”,有可能是发源自京旗。

具体行蹲安的时候,行礼者先将马蹄袖放下或抖下(如果有马蹄袖的话),在受礼者正面或稍侧立正站稳之后,双手放于自己左腿之上,双腿屈膝蹲至一定程度,同时口中称词请安,蹲后自动起身,恢复立正姿势。整个过程略微低头以示谦逊,上身保持直立。

涉及到蹲安的书籍和口述对于蹲安的细节描述不一,不过大体上来讲均是上面的动作,而不同记载的变体如下:

1.行蹲礼时,女性双手位置是比较随意的。赵之平《记北京的一个满族聚居区——外火器营》中说“双手扶膝”。李级仁《西安八旗小史》中说“用左右两只手平放在大腿根前部。”李玉琴《我的宫中生活》中说“二格格赶紧站起来,双手捂着腿往地下一蹲。”但是同书李玉琴记载宣统帝教他行礼,则说“(宣统帝说)‘这样吧,你就直腰往下蹲,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在口述的方面,S府的A女士亲自演示了蹲礼,其双手也是放于左侧大腿的上半部,在录音人问及具体手势和位置时,其表示,“这不重要,有(这个礼)就行。”而在田野调查之中,新疆锡伯后裔双手位置在左膝稍上或双手各置双膝稍上之位,东北三家子后裔的双手位置也是双手在左膝或双手在双膝稍上的位置均有。可见,无论是膝盖、大腿根、抑或是普通的放在腿上,都是可以的,而京旗基本都是以双手放置在左腿一侧,而东北和新疆则有双手分置双腿的现象。

2.行蹲礼时,女性双腿是否需要前后分离,有很大的不同,应和家世身份有关系。在普通旗人的记录中,如赵之平《记北京的一个满族聚居区——外火器营》一文中说“两腿并直下蹲”,用了“并直”的描述,而李级仁《西安八旗小史》中说“全身向下一坐”,更为简单,这两种记录与晚清外国人拍摄的北京民俗影片一致,影片中的旗人妇女出自普通人家,其蹲礼不分前后脚,只是径直蹲下。而在世家的记录中则不然,李玉琴在《我的宫中生活》中说“左腿蹲下保持平的,右腿向后撤半步,比左腿蹲下去矮一些。”启孮更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中说“外三营妇女相见,只一蹲就完了,但府邸世家绝不这样简单。府邸世家妇女请安时应左腿在前,右腿稍后移,双手扶左膝再蹲身下去,方是正规姿势。”也印证了普通旗人和世家旗人行蹲礼时的不同。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新疆以及三家子的满族、锡伯族后裔中,也个别的存在右腿后撤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都出自这些地区的“讲究之家”,这与京旗的情况也吻合。

3.行蹲礼时,蹲的深度是否有区别,有较大的不同,猜测应该也和家世身份有关系。整体来说,对于蹲礼程度的记录并不多,溥铨在《我的家庭庆亲王府片断》中只说“口称请王爷安,是用双手扶膝下蹲到一定程度再起来。”形容的程度并不明确。而作为孤例,李玉琴在《我的宫中生活》中说“左腿蹲下保持平的,右腿向后撤半步,比左腿蹲下去矮一些。”这个应该是目前为止记录蹲安程度最深的一个。另一方面,在口述和田野调查中发现,这种行礼的深浅和具体场合有关系,或许涉及到身份、年龄等众多因素。但无论如何,如李玉琴记载的深度是极少的个例。另一方面,即使如李玉琴所记录的深度,也绝没有某些清宫戏所体现的那种“全蹲”乃至于“全蹲不起”的姿势。

除去上面三条外,还有一条尤为注意,即是蹲安作为一种常礼,在行礼的时候必须有所称词,即“请某某的安”等言辞。以目前的记录来看,不存在只行礼而不问安的情况,即所谓“哑巴安”或者“怯安”。

蹲安的使用场合跟单腿安相仿,但是稍微复杂一些。如S府的A女士所说,“小时候请安都是双腿安(跪安),长大了,就请单腿安(蹲安)。”而这个“长大了”具体是一个什么年龄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而除去S府外其他的旗人家族是否有女性跪礼,也并不统一。

简单来说蹲安的场合有两种:

1.平辈、朋友之间互相请单腿安,也用在仆人之间。

2.晚辈对长辈请单腿安。但是与年龄或许有关。

在蹲安的情况下还有一个特例,即是宫廷中的蹲安如何使用。宫廷中似乎只有日常的见面礼才会使用蹲安,这还不包括每天早晚的正式请安。在正式请安的场合,皇后对太后也是要用跪安而不是蹲安。目前对于宫中蹲安的记录并不是很充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于蹲礼的接安,和男性的单腿安一样,根据受礼者的身份和想法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接安”方式:

1.若长辈受晚辈的蹲安,一般来讲颔首微笑,口称“起来罢”,或单手或双手做一个虚的扶起的动作,就可以了。

2.若尊长受晚辈或晚生的蹲安,若要还礼,可以作半揖还礼,或者上前一步,扶行礼者之臂,这样既有礼尚往来的感觉,也更为亲近。

3.若主人受仆人的蹲安,亦可以如1或2的方式来接安。

4.平辈受朋友或者平辈的蹲安,则可以与之相对请蹲安,即互相请单腿安。

无论采取那种方式,一般行礼都要有所表示,这是古人颜面的体现。所谓“A给B行礼,B视作无物”的假设,在旧时代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需要注意的是,某标榜着“礼俗讲究”的清宫戏里出现了女性行蹲礼后长蹲不起等待受礼者接礼的场面,以目前采访过的几位老人描述,这种场合是很“匪夷所思”的。蹲安在这方面如跪安和单腿安一样,是施礼人行礼之后自行起身的,虽然受礼者也可以点头、口应甚至扶起,但是受礼者的动作并不是蹲礼结礼的必须条件,而且以目前的记录来讲,没有老人表述过蹲礼可以行礼很久。

另一方面来说,旗人的蹲安和汉人的万福礼在动作上有所相近,不过万福礼的双手位置比蹲安要高,而且行万福礼时双手似有动作,这还待汉礼方面的朋友多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