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课的境界
日常课的境界
原绿色
日常课是相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所谓“公开课”而言的,按照大家流行的说法,应该叫做常态课的,就是普通老师日常工作中课堂的样子,但我觉得从汉语的严谨性来说,常态课应该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课堂教学基本是一种不可重复的事业,我们普通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因为每一天不同的情况会呈现各自不同的样态,所以喜欢称作“日常课”。
日常课和公开课按说应该差不多,至少应该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框架,但大家都懂的,日常课和公开课差距之大,不是一般的大。打一个比方,公开课如果是到饭店宾馆请客的大餐的话,日常课就是我们居家过日子的家常菜。大餐当然有大餐的气派、味道和品位,但家常菜才是我们实际生活的样子、口味和水准。请客吃大餐考虑的是客人的需要,公开课当然也是给领导、评委和听课来宾看的,没人听没人看还觉得没意思没效果。日常课却不喜欢让人听,要是老师上日常课有一个局外人在场,总觉得不舒服,但日常课才是教育自然的状态,真实的样子。
日常课因为老师和学校可以自己做主,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上公开课的那种紧迫感,一切处于一种自由、自然、习惯和放松的状态。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状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事项,日常课的弹性就有点大。这一节的内容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到另一节再讲,上课没有讲完,老师可能会拖堂讲完,也可能就马上下课,余下的内容留到下一节课讲,一切由老师根据当堂课的实际情况定。比如,语文老师还兼《道德与法制》课,语文老师可能就把道法与语文进行了整合,或者干脆就把道法课上成了语文课。过去我们的体育老师经常“被生病”,音乐美术也经常被挤占,原因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课堂有了意外,老师自己就要先处理“意外”的东西了。学校要搞什么活动,比如大扫除了,老师开紧急会了,说占课就占课了,有时候课上到一半被打断的也有。日常课拖堂似乎也是常态,只是拖的时间长短不一而已,虽然学生比较讨厌老师拖堂,但除了个别老师能够准确把握上课时间,恰好在下课铃声响起讲完最后一句,大部分老师都会留一个小尾巴的,当然也有提前讲完了只等下课的现象。有时候校长去随机听课,老师说我这节做练习呢,你别听了吧?校长知道老师可能准备不充分不愿意让看见不是太好的一面,大多数时候会尊重老师换一个教室去听,有时候校长就特别想看一看练习课或复习课老师怎么上,就坚持留下来听,也是考验老师的基本功和随机应变能力。我在做县级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带队去乡下检查,一看好多课堂没有老师,一问情况,昨天刚刚下了一场雨,老师们都抢时间去地里种玉米了,学生自己在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呢。这当然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过也是日常课的一种真实写照。
日常课看起来似乎有点“乱”和“散漫”,其实这不仅是生活常态的缘故,还是学习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态。学生和老师都有一种“安全感”,都能够在一种相对平静自由自然的学习状态里成长,就像婴儿是在睡眠状态才长得快一样,日常课上师生的真实表现让学生发育更健康。当然,偶尔有一节公开课,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锻炼,会有一些特别美好的收获和难忘的记忆,但我们很难想象,长期在公开课那样紧张的状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会不会“受损”?
虽然日常课不像公开课那么看起来美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每一次听课评课都会挑出一条又一条的毛病,但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样平淡无奇的日常课中不知不觉成长起来了。大多数老师公开课上的好,日常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好,有的老师公开课上的总是得奖,日常教育教学质量却很一般;有的老师上不好公开课,日常课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看头和章法,但学生的质量却不错。不管怎么说,日常课的水平和状态才是教育的水平和状态,提高日常课质量才是一项真功夫。
教育当然追求上好每一节课,每一所学校也都要求老师“精益求精”确保每一堂课的质量。比如,大部分学校都把日常课的各个环节夯实抓牢,从提前备课抓起,要求老师至少要提前一周备课,或者要求教研组要集体备课,个人再做针对性修改,有的甚至要求提前备好一学期的课。过去检查老师备课笔记是教导处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一般学校都会有专门印制的备课笔记,规定好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等栏目,有的还分出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活动设计栏目,但是怎么区分教案质量却成为一个难题。教导处缺人手没时间又没办法,只能简单看书写是否认真漂亮,项目是否完整,次数是否足够等等表面现象。其实,在上日常课时,有很多老师是不喜欢按学校的要求机械地写教案的,他们喜欢在教科书上批批改改,学校的要求和教导处的检查评比经常被一线老师质疑反对。一时间,批评写教案检查教案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呼声很高,曾经有很多人建议取消写教案或取消检查教案,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个学校还是有自己的要求,很少有校长敢于放开让老师不写教案的。现在有网络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了,上课用课件成为常态。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课件资料可以让老师们借鉴,教育部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汇聚了大量的参考资源,我自己上课就喜欢把希沃资源库里的课件修改一下拿来用,怎么检查“教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或许,以后会看电子教案吧?
上课当然比写教案更重要,学校自然盯的更紧,各种日常课检查、听课、教研活动等也是学校必须抓实的工作。为了提高老师上课的水平,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具有研究意味的课属于公开课范畴,暂且不论。有的学校或许会给老师更多更大的上课自由,但大部分学校日常课都盯的紧,因为只有把日常课抓住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一般都会结合各学科特点提出各种各样的上课要求,还会总结提炼出各种课型。比如上课流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团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等等,但大体上抓的大同小异,套路都差不多。有的校长提出“开放办学,推门听课”,每一节日常课课都可能成为公开课,就演绎出好多趣味故事,效果应该会好一些。有的学校把日常课像公开课那样要求,创造了许多“课堂模式”。比如洋思中学在蔡林森做校长的时候,就统一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步子,多反馈”,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我觉得,日日清了,其它当然就清了。杜郎口中学借鉴洋思中学的做法,又结合当时学校老师素质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出老师讲课不得超过十分钟的要求,探索出学生自学为主加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收获的学习模式,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把课改当成“改课”,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核心一般集中在从教师教为主向学生学为主的转型,“高效课堂”的提法和做法一时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就有了课堂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等争鸣和说法,就分出了日常课追求的高低和品位。
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日常课从“一根粉笔一张嘴”到实物投影仪,到平板电脑,到现在的网络、大数据、空中课堂……日常课堂的容量和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但从人的社会性特点来看,日常课还是喜欢目前师生聚在一起的学习形式。
日常课的效果不但需要课堂上下功夫,功夫也在“诗外”。比如所有科目的课外作业,语文的课外阅读和写作,英语的课外练习和实际运用,音体美的课外技能训练等等。就像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一样,如果没有课外的补充和巩固,那也不是完整的课堂学习。所以,日常课的作业布置也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有的好老师能够让学生课堂上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候不需要布置作业,但布置作业的水平却是老师必不可少的功夫,也能看出老师的水平和差距。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趣味盎然,但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布置作业的水平不够。甚至因为作业泛滥,老师批改不过来,演绎出了所谓“家长作业”等奇葩,造成很多笑话。所以,国家专门出台政策规范作业的布置,也在想法提高教师布置作业和命制试卷的能力。
如果把日常课分分类,比较一下,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和境界。
按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来看,有的老师把工作当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课上的“应付”,套路化程式化,说不上什么味道;有的老师当成一种责任,课上的看起来不一定怎么出彩,但就是有效果,让学生有收获;有的老师把工作当事业追求,态度很认真,每一节课都上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的老师把上课当做一门科学,课就上的环环相扣,严密严谨;有的老师把上课当“审美”来追求,课就上的美轮美奂,充满艺术的味道,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幸福。有的老师有一种使命感,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课堂不仅教学,而且育人,育人比教学看得更重,充满了教育的味道。
按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来看,有的老师自己水平低,课上的差,学生学不会,还难受;有的老师自己水平低,课上的也没有什么亮点,甚至口才木讷,板书也一般,似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就是负责任,肯下功夫,和学生的关系也好,学生喜欢学,学得也不错,人们说叫“中用不中看”;有的老师自身综合素质高,口才好,思路清,讲的头头是道,就是成绩上不去,人们说叫“中看不中用”;有的老师素质高,课上的好,学生学得就好;有的老师的板书让学生佩服,全班都自觉模仿。有的老师普通话标准,让学生很享受。有的老师徒手画漂亮,让学生叹服!……说白了,日常课和老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素质低没水平的老师课肯定上不好,讲科学有方法的老师上课效果都好,讲艺术有绝活的老师都受学生喜欢。一般是名师出高徒,当然,也因为有高徒,很多老师成为了名师。
按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来看,有的很功利,就是为了学生的考试和分数;有的很理想,是为了真正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有的比较务实,既仰望星空搞育人,又脚踏实地抓成绩;有的却目标不清晰,只是在完成工作任务而已……有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就是“应试”的课堂;有的老师为了学生学知识,就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有的老师教给学生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课堂;有的老师为了育人,就是“育人”的课堂。还有人把课堂分为传递知识、教授方法、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四类,只是传递死知识的课堂越来越少了,“授人以渔”教授学习方法的课堂就算日常意义上的好课了,能够启迪智慧培育人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已经有了相当的境界,润泽生命的课堂应该成为老师们的最高追求。也可以说,传递知识的日常课是低层次的课,教授方法的日常课是优质课,启迪智慧的日常课是理想的课,润泽生命的日常课就是伟大的课了。
按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看,有的是教教材,有的是用教材教;有的会运用白板、多媒体技术手段,有的还保留着传统的方法,甚至什么都不拿上“裸课”。有的只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有的老师把学生带到“实景”中亲自动手实践……有的是满堂灌,以老师讲为主;有的是满堂问,课堂上一片是不是对不对。有的老师用心,善于想办法,比如把难学的数学计算法则或难记的历史顺序、化学元素表等等编成“顺口溜”,有的把数学物理也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一学就会;有的老师的课很有个性和风格,有让听课的学生久久回味的故事和特点。有的是让学生自己学,该安静地看书就看书,该安静地思考就思考,该大声发言就大声发言,该集体讨论就集体讨论,该展示就展示,该质疑就质疑……曾经,课好不好主要看老师讲的好不好,现在,基本形成共识,课好不好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学,教会学生学,已经成为主流观念。但老师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回到教的老路上去。其实,也不必过于拘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学,需要老师讲的内容老师也要理直气壮地讲,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没有条件的老师讲清楚了也很好。
从课堂的教育教学生态来看,有失控的课堂,老师管不好学生,课堂纪律不好,学生自由散漫;有高压课堂,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战战兢兢地;有宽严有序的课堂,师生规则意识较强,但又相对民主,学生放松;有理想的课堂,师生关系进入一个比较美好的境界,平等自由,学生生命舒展,放飞心灵,又努力学习,自觉自主,健康幸福成长……
按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老师特别关注课堂学习效率,好的老师不仅关注学习效率,还考虑学生身心的健康发育,关注学生成长的综合效果和效益,而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却只管自己讲完内容基本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效果。所以,有负效课堂,就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心灵的课堂,老师们要特别谨慎,把住“不伤害”这条底线;有低效课堂,就是老师很卖力,学生学得却很吃力效果还不怎么好的那种课堂,需要改进;有高效课堂,学生学习收获很大的课堂;有魅力课堂,师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得成效高,还身心愉悦,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按作业布置情况来看,日常课上的好的老师作业少,课没有上好的老师往往会“堤内损失堤外补”,作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还损害学生的身心。有的老师布置的是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有的老师布置的是举一反三高效提升的作业,有的老师布置的是实践性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
站在不同的角度,日常课都可以分出优劣好坏来。但说到底,日常课和老师的人格和能力密切相关,老师的人生境界决定了课堂的境界,老师的素质、追求、专注和坚持成就课堂所能达到的最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