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灵阁】读《呐喊》
读完《呐喊》,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可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尽管和鲁迅先生不处在同一个时代,但这一段段文字中所体现的内容的深刻、言语的犀利和手法的高超,让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通过鲁迅先生看到我国新旧文学交替时期的种种现象,真切感受到“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的“呐喊”了。
首先,从内容上讲,鲁迅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虽然读到的是个人,但看到的却是群像。
读《明天》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四嫂子,还有单四嫂子所代表的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读《药》时,我们感慨华老栓一家的麻木愚昧,而这也是当时几乎所有人民的通病;读《阿Q正传》时,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到可笑又同情,但藏在背后的值得人们深思的农民问题……所以,在读鲁迅的文章时,就像能感觉到一把利剑劈开混沌的空气,直插封建旧社会的心脏,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直达灵魂深处。
其次,从言语上讲,鲁迅的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通常一提到鲁迅,人们总会联想到他那犀利的语言、犀利讽刺的文笔,也正是这般犀利的语言,唤醒了许多在“铁屋”里沉睡的人们,给予了打破“铁屋”的力量。
同时,鲁迅还善于根据作品内容调整语言的色调,比如《故乡》《社戏》采用抒情的笔调,使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狂人日记》《药》采用冷峻的笔调,使作品表达的思想更有冲击性;《孔乙己》《阿Q正传》采用喜剧的色彩表达悲剧内容,使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性质。正是这新颖多样的语言艺术,给了读者多方面的艺术享受,也为后世提供了写作的借鉴。
最后,从手法上讲,鲁迅通过写实、白描的手法,“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更好地反映现实问题。
不仅如此,鲁迅还善于发掘蕴含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片段和生活场景,集中突出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不同与以往的小说,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鲁迅的有些小说仅有一段片段的刻画,达到了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出丰富的社会内涵的艺术效果。每当我看完一篇文章,书中的片段就像一幅幅版画一样深深刻在我脑海里,令人在感慨中久久不能平复。
在今天,尽管时隔多年,但每当读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眼前似乎还能看到那个吃人的封建旧社会,看到那群为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先驱者,看到那个在寂寞的原野呐喊的猛士。
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迅,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细细品读和思考先生留下的瑰宝,做到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思想文化与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