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还是不知道
周末我得空,找时间阅读我之前写的文章,发现自己经常在文章里提到类似这样的观点,即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都通过手机、网络来了解新闻、认识世界,更加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产生焦虑。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的一个小人按捺不住就跳出来了,叉着腰问我,看手机容易焦虑?合着按你的意思,手机有还不如没有呗?知道得越多反倒越焦虑?这真是一件听着新鲜的怪事。我一时间也被他问住了,是啊,这真是奇怪。诚然,通过手机、网络了解世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而且我们确实能够非常便捷地在上面看新闻、刷朋友圈、了解到新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闻;同时它也缩短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这一点来说,手机网络这个载体对于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每天网络上的信息量又过于庞杂,我们人类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加上关注的兴趣方向以及兴趣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生活中很常见到以下的几类“先生”。
1. 拿来先生。这一类先生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就很常见,就是无论遇着什么事情,都能说上个3、4句,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新闻以及他人的评论当作自己知识罢了。这一类先生总是持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地诲人不倦的态度,殊不知自己肚里其实空空如也,毫无可取之处。这类先生对于信息持一种“拿来主义”的态度,看到事情的一种角度,不加辨别和全面了解,就直接拿来充作自己的态度。
2. 野蛮先生。这类先生对待信息的态度,比上面提到的“半桶水先生”要好,他们在表达、交流信息之前,有自己的思考。但之所以称呼他们为“野蛮先生”,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架过于僵化,同时处理信息起来又过于野蛮。其实他们在了解信息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思考模型了,他们绝不允许有新的知识、信息来挑战这个模型,尽管真的出现了新的信息,他们只会野蛮地把信息粗糙地处理成他们认知里的样子,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纳入自己的模型里面了。
3.紧张先生。之所以叫他们“紧张先生”,是因为他们在面对信息的时候,比别人更容易紧张焦虑,因为他们什么都想知道,患得患失导致的持续性焦虑,总会感到自己不在场的时候,别人经历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们无时无刻地不在了解新的热点,新的知识,生怕错过了什么——错过了别人都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的事情。因为他们信奉一条准绳:我只有了解一切,我才能掌握一切。
......
在写完这三位“先生”之后,我从他们的身上多多少少都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无从下手,思考问题不深入、不能全面看问题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学习到一种对待新知识、新信息的处理方法,在这里分享给各位简友:当我们遇到以当前自己的知识储备没有办法消化的知识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处理,也不要恐慌和排斥,世界那么大,我们有不了解的东西或是学问简直太正常了,你就暂时把他放在你脑子里就好。说不定等到你哪一天,相关的知识储备充足了,或者类似思考的框架搭起来了,我们的大脑自然而然地会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的。
这是对于信息的一种处理态度。我想面对手机网络上的庞杂的信息,我们并不需要每个都追着去了解,毕竟我们的精力也有限。我们应该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看看自己对于这件信息是持怎么样的态度,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想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去处理信息,从而更好地生活。
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看自己。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