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有效人脉,打造高质量人脉圈?

2020-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商业圈圈

比尔·盖茨曾言:“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不难发现,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扮演哪种角色,“出门靠朋友”成为大多数所尊奉的人生宝典,金科玉律。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的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财富的创造、分配和转移。那么,如何寻找有效人脉,打造高质量人脉圈?

 


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

圈子,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

在近代史上,曾国藩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他交友有则,领军有谋,处事有道,教子有方。

回首他的一生,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他个人的学识修养、智慧谋略之外,还离不开一点,那就是社交格局。

“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的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称的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八交九不交”,基本上囊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八交:交胜己者、德胜者、趣味者、每事吃亏者、直言者、志趣远大者、惠在当厄者、体谅他人者。

九不交: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不孝不悌者、迂者、落井下石者、好占便宜者、德薄者、全无性情者。

“师友扶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从求学到任职,曾国藩一生都在结交有志之士,贤德之师。学术上互相砥砺,事业上相互扶持。

记得曾在网上看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所处的圈子,决定了他的眼界。

一流的朋友谈梦想,二流的朋友谈事业,三流的朋友谈事情,四流的朋友谈是非。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利他,才能利己

积累人脉,要善做一个“给予者”。

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在稻盛和夫著作《活法》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的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相传在一个村庄内种有很多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果农们便会进行采摘。

可令人奇怪的是,那里的果农总会在树上留下一些柿子,而不是全部采摘,按照当地果农的说法,不管这些柿予长得多好,也不会摘下来,这是传统,因为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究其原因,原来这个村落是喜鹊的栖息地,一到冬天,喜鹊们便会在果树上筑巢过冬。而有一年因为雪下得很大,喜鹊无一幸免。到第二年春天,柿子林虫灾泛滥,果农颗粒无收。

直到这时,果农们才想起了是那些喜鹊消灭了虫子,才有他们的丰收。自此之后,每到柿子成熟季节,果农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春天时喜鹊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说到这,小摩想到《活法》中这样句话:“成就自己的前提是先成就他人,立己先立人。”

心存利他之心,福虽未至,祸已远矣。所以,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这样一个基本心态:想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地帮助别人。当我们心存“利他”之心,懂得为别人着想,很多美好也会不期而至。

 


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

你自己的本事、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

罗振宇曾在2020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道:“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的财富状况,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还取决于自己有什么样的人际连接能力。

作为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曾说过:“所谓人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没有价值的人脉是一种短暂的求助关系。”

简单来说,人脉代表的是一种社交关系,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其本质是互惠。

想要积累人脉,我们则需要不断精进提升自己,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别人。只有当你能帮到他的时候,他才会来帮你,这就叫做双赢。

而真正有实力的人,并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打交道”上,因为他们明白,想认识”牛人”最好的方法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牛人”。

在多数人眼里,美团创始人王兴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创业者,殊不知,在创业初始阶段,当面对创业中突如其来的困难,很少有人向他伸出援手。

在创业的15年中,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更是一度被挂上“连环创业者”的名号。

直到2009 年,王兴再次创业,成立美团网。18年9月,美团顺利上市,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

而美团的业务也从最开始的“团购”,不断向外卖、酒店、门票、娱乐,甚至出行、金融拓展,每一次拓展,都有数十家公司与其“争相合作”。

与其说人脉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倒不如说人脉是一个人成功的结果。

高质量的友谊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最好的社交,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让自己成为“牛人”。

 


远离无效的酒局和社交

方是成年人真正的自由

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曾说:“我在30岁以前,拼命做加法,30岁以后,要懂得做减法。”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人际交往,我们都应该学会给自己去除冗余。

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不刷微信、微博的白岩松和其他人相比,显得格外“另类”。

“当年轻人都开始不读书的时候,谁读书谁就会杀出一条血路。谁用手机的时间少一点,多给自己一点无聊的时光,伟大的创造就有可能诞生在谁那里。国外的作家已经说得很明白,‘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顺便把与无聊有关的伟大一并拿走’。”白岩松在采访中说道。

作为知名主持人,比起将自己无限制沉溺在交际圈中,白岩松更乐意将时间用在看书、观察、乃至发呆上,这让他产生新想法,见识更广阔。

熟人太多,真正的朋友太少。对于很多根基不深的人来说,所谓的社交,看似“全线飘红”,实则虚假繁荣。

营营于社交,逐逐于交友的我们,在很多时候沉没在“相交满天下”的幻影中。

殊不知,“朋友多”是一把双刃剑。在生活中,太多的“朋友”,往往也占据了我们的心力,瓜分了遇见“重要他人”的机会,也抢夺了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而真正清醒优秀的人,早已舍弃无效社交,懂得为社交做“减法”。

因为他们知道,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人和事情上,把时间留给自己和最亲近的人,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消遣”,也是对自己莫大的尊重和成全。

 

远离无效的酒局和社交,方是成年人真正的自由。

 

这个时代,单打独斗注定难以走远。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个人资产。

在社交中,我们要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坐标,善交益友,勤于利他,提升价值,学会“断舍离”, 不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徒然消耗心神,而是把时间省下来,留给那些“重要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