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葩学生谈谈窄化效应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55人  玲玲A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千年都难等到的奇葩学生,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奇葩?

奇葩1:当着全班的面在班群里,说话不经过大脑,对我破口大骂:"在美国,我可以把你告到破产"、"就你这样的也能当老师,真是奇迹!""辣鸡""有种明天放学别走,校门口等"………

奇葩2:事后谈话,他说骂我是因为我态度不好。

"我哪里态度不好?"

"你上课很少笑。"

………

他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就是一个人的态度。

奇葩3:有一次叫他去办公室读课文,他问:"读课文还是背诵课文?"我开玩笑地说:"你要是会背诵,我要去买个猪脚拜神了。刚刚叫你下来就说了是"读",读吧!"

他觉得我这句话伤害到了他的自尊心。

后来,他看到坐在我隔壁一个老师在微笑,就觉得其他老师在嘲笑他。他说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嘲笑他,而且我语言有暴力!

奇葩4:当他跟我道歉完毕,他又说了一句话:"我是来跟你道歉的,你就不该摆着臭脸对我。"

这个学生,我觉得已经不是"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问题了,而是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有自成体系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个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事情。但是,他所出现的"窄化效应"是可以通过训练克服的。

什么是“窄化效应”呢?《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中解释如下:

窄化效应 ” ,就是偏好出了问题,因为他只关注了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点的偏好。罗文斯坦从神经生理学上来找问题的原因,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窄化效应”,是因为在当时存在着“体内因素”(visceral factors),你也可以理解成处于 “ 窄化效应 ” 的人,体内分泌了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所导致的行为 “ 驱动力 ” ,九匹马都拉不住。

所以当一个人钻牛角尖的时候,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就只有那一件事,他会对那件事呈现出强烈的“暂时偏好”。而且,这时候他的注意力就在当下,就在那件事上,当前能够把心中的那份情绪释放出来就格外重要,什么长期、未来,什么自己发过的誓、外人的情感,全都不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窄化”。

正如那个学生一样,当他处于窄化状态时候,一味的装牛角尖,发泄自己对我的不满,以及他自己的情绪。

针对这类学生,一般我采取冷处理法,交班主任先沟通交流。

针对奇葩1:这个事情由他而起,是不尊重教师的体现,特别严重。校长和级长以及班主任都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他意识到自己错了。

针对奇葩2:

我问他:你从高一至今,会不会发现这种现象'和蔼可亲的老师你们经常不放在眼里,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

他点头。

我继续: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上课我要严肃的表情,不怎么微笑。如果我笑着跟你们上课,会有多少人听课?保持一个“严师”的形象,听从指令,上课才能保证大多数人跟着我走。当你们习惯了我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可以不用那么严肃,甚至可以跟你们开玩笑。

他点头表示明白。

针对奇葩3:

完全没有这回事。老师如果想语言侮辱你,有什么好处?这是很普通的玩笑,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玩笑开不起,那我们之间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玩笑。如果这事情真的伤害到你的自尊心,我跟你道歉,是我不理解你的内心承受能力。

针对奇葩4:

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换来一句“对不起”。你有女朋友吗?

他点点头。

你跟你女朋友吵架过吗?

他又点头。

那你们吵架之后,你跟你女朋友道歉,她会马上原谅你,说“没关系”吗?

他说不会。

那就对了,老师也是人,和女朋友一样,人与人相处过程中,不是你做错事,就可以马上得到别人的原谅。你懂了吗?

他想了想,说懂了。

我给他继续讲我为什么上课对他们严格,为什么一开始不会原谅他,以及对他的期待和要求。

一个月后,他要参与比赛,唱英语歌。于是,加我微信,说很多单词连读听不出来,希望我给他指导。我花了一个小时听了那首歌,一句句给他分析指导。

主要原因:留守儿童,父母离异,母亲不在身边,父亲在广州上班很少回家。

如今,他似乎长大了。上课认真听课,也更懂老师的心了。

教育,不过于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