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们一起”专题之“在路上·对话自己”征文第三轮“2017,我们一起”专题之“在路上·对话自己”征文第二轮随笔散文

2017,我们一起︱对话自己:知止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180人  邹敏娟
图片来自网络

李叔同有幅字,上书“知止”二字。

“知止”一词来源于《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老庄哲学中,“知止”是指满足之后便不再求取,适可而止。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宁静和心灵的超脱。知止,是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是主动拒绝迎面而来的万紫千红,是清风徐徐拂过水面,不带走一个涟漪,是雪中一树白梅,清气满乾坤。

读《徒然草》,从字里行间看到的,无非就是“知止”:放下过多的欲念,安闲生活,简素度日,赏花鸟虫鱼,看云卷云舒,品世间百态,修度己之心。人们大多都崇尚激流勇进,却很少有人明白,知进的同时,也要懂得止和退的道理,所谓进退自如,行止有度,正是如此。

西汉时期,著名的谋士张良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协助汉高祖一统江山,为汉室基业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之后,他却自请离朝,去僻远的微山湖做留候。功成身退,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心灵操守。身处红尘,诱惑无处不在,唯有心地清明的人,明白什么时候该行,什么时候该止,什么东西要留,什么东西要舍。行于当行时,止于当止处。这样的智慧,源于对自身的透彻认识,也源于对世事洞明的体察。

知止,就要学会删繁。人生看似漫长,实则弹指一挥间。在有限的光阴里,如何能做得了无限之事呢?现在忧虑着将来,父母担心着子女,得到的唯恐太少,失去的又恐太多,患得患失,殚精竭虑,又有何乐趣可言?珍惜人生,不如删繁就简,摒弃那些超出生命所求的欲念,在内不为杂念所绕,在外不为俗事烦心,心无挂碍,只一门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何愁不成?

年轻时,往往喜欢花开荼蘼的热闹,那些隆重热烈,那些盛大繁复,令多少人趋之若鹜,心向往之。只是,中年之后,回头来看,再华美的花瓣也免不了随风凋零,只剩下一地残红。有人说,人生自少年时起,便是在做加法,一步一个台阶,努力向上攀登;而中年后便要开始做减法,一步一步向内收,收敛光芒,修炼自身,以保持心灵的洁净通透。物质的欲念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它就像传说中的无底洞,任你日夜操持,苦心经营,填进去的都落进了无涯之中,来也虚空,去也虚空。吉田兼好法师说,人一生就像一座雪雕,你可以不辞辛苦地添加积雪,把它越垒越高,可它的底座总在不可避免地融化。

知止,也要学会止语。语言本是心灵开出的花朵,但若是谣言、恶言、无稽之言,反倒成了从心里爬出来的一条毒蛇,伤人,也自伤。有智慧的人都是谨言慎行的,因他见识广博,知道自身的渺小无知,从不妄自尊大,夸夸其谈;又因他蕙质兰心,明辨是非真伪,从不卷进口水之争,做无意义的辩论。所以,我们通常所谓的大家,都是蔼然可亲、言简意深的。

不说,有时候比说更美妙,有一种尽在不言中的诗意。清少纳言是日本天皇皇后藤原定子的侍女,与定子感情甚笃。彼时,清少纳言被人传言与藤原道长一派的左大臣有暧昧,觉得人言可畏,便离开了定子的身旁,回家居住。一天,定子送了一封信给她。她发现是定子的亲笔,顿时“心里觉得发慌”,打开来看时,却发现里面没有书信,只有一片“山吹”的花瓣,花瓣上写着一句话:“不言说,但相思。”这片贞静端然的花瓣,如皎洁的月光瞬间照进清少纳言的心里,使她决心不再顾及旁人的闲言碎语,毅然回到定子身边。

不言说,不用言说,我心,如朗朗明月,天知,地知,我知,你也知。

人生匆匆,知止当止。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亩薄田,一缕炊烟,一窗风月,一卷闲书,便是人生至美风景。

《2017,我们一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