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职场友情:别怀疑,怀疑就是不存在

2020-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本周休息

我是本周休息,

一枚对生涯发展和自我实现有浓厚兴趣的90后。

关注公众号「本周休息」,你将认识一个严肃中透露着可爱的灵魂(* ̄∇ ̄*)

《老友记》剧照

所谓孤独就是,

有的人无话可说,

有的话无人可说。

——今日份的毒汤

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

最初是因为提出辞职后那段时间,我比较消沉,几近于做好辞职后失去朋友的心理准备。而后不断在网上看到相关问题,总是有人问职场中是不是有真正的友情,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不只有我在意,很多人都渴望一份真情。

这个内容,聊起来略显沉重。所以,我决定一开始就定个乐观的基调:

友情,无论在哪儿,都是存在的!新入职场的年轻人们,请不要丧失交友的信心!

01  工作以后的第一位好朋友,成了我的伴娘

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最容易和同期进入的新人交到朋友。彼此都是学生过来,至少很多人都带着那一份纯真。

14年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工作6年了。那一年和我一起进入公司的W,在我们共事2年左右就跳槽了。

其实我一直没有说出来,我很庆幸W辞职了——无论我俩谁先辞职,都是一件好事。同一个部门友情长存是很难的,总会面临着竞争,一旦存在利益关联,关系疏远在所难免。

我是一个对友情比较悲观的人,除了学生时代特别重视的几个朋友,其他都是被动联络,很少会有去主动经营。但是W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可以主动一点,主动可以换来对方的主动,关心可以换来对方的关心,在你来我往中,情谊就坚固了。

职场里的交情第一步是产生工作关系,工作配合得好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才回去发觉,原来在私人层面,对方也是我生活中想要交往的朋友人选,于是在非工作日,才会有一方提出邀约,一起逛街、游玩,让彼此交互的内容逐渐立体化,羁绊加深。

在我婚礼的时候,W已经离开公司2年了,我在考虑我的伴娘人选的时候,除了老家已婚的闺蜜和未婚的表妹,下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那个时候我有个粗浅的认知:就是如果要体现出对一个朋友的重视,一定要让对方参与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场合,让亲朋好友也知道这位朋友的存在。

在职场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随着工作的开展和职位晋升,核心接触的人群会在不经意间更新迭代。

在工作若干年以后,很难再与后面进来的应届生新人成为亲密朋友了,交往的对象变成了同样工作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而且年龄的跨度带来的客观阻碍会削弱很多。

当彼此不再去想自己的年龄和经验、层级是否会成为沟壑、把自己和对方当作一个纯粹的“人”时,就容易变为真正的朋友——这是我的一个感悟。

在公司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的入职6周年纪念日,同事准备了一个小仪式。

我在一旁听到领导对着大家说,即使离开了公司,我也是他的好朋友的时候,心里超级感动。

那一刻我的感觉就是,这几年的工作和情感付出,值了。

《老友记》剧照

02    职场友情的维护与经营

职场里的友情之所以会遭到质疑,很大一部分是在于,任何一方离职之后,这个友情就会迅速变淡然后消失不见。

人们在感慨感情经不住考验的时候,其实也需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有珍惜过、努力经营过。

方法一:降低工作内容在话题中的比重

有一次我和一朋友聊起这个话题(这位朋友也是工作以后交到的朋友),她给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对于经营维护工作以后交到的朋友非常有效。在践行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很受用,所以也想拿出来分享一下。

她说,如果碰到了很聊得来的朋友,一开始大家聊的都是工作,这个在所难免。如果要坚固友情,同时为了防止因为离职而感情变淡,就要让彼此谈话的内容中私人部分逐渐超过工作部分。

比如一开始聊的内容100%是工作,后面逐渐加入各自私人生活部分,共同参与对方的兴趣爱好,让工作内容的比重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因为双方都离开原先的平台是很常见的。

除此以外,主动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对方认识,让自己的好朋友也与之成为朋友——这一点特别重要。这样双方会因为第三个人的存在而增加互动的机会和频率,话题也会因为这第三个人的存在而增加许多。

我后来发现,这第三个人,除了可以是我们原本的好朋友以外,也可以是自己的伴侣(异性朋友的伴侣,成为同性朋友就比较容易)、孩子。

尤其是孩子,如果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参与进来,并与孩子之间建立感情,就可以大大巩固大人的友情。

方法二:主动挑起话题,主动“利用”对方

我以前是心理活动不外露的人,很多话在心里想过就当说过了。

好几年前了,我和W有一次去逛超市,走出电梯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样东西,我当时心里赞叹了一下,照旧没有讲出来。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W脱口而出对这件东西的评价。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

这件事情很小很小,但我一直记得。会让我有个反思:就是很多东西不讲出来,可能没办法发现朋友的内心活动与自己是如此地相似。发现相似的部分,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果不说出来,不分享出来,就没办法知道,原来对方竟然和自己有这么多共同语言。

现在的我主动发微信分享一些东西的频率已有所增加。我不去过多地想对方是否在忙,也不去为对方的不及时答复而忧心忡忡。

我只消明白,我的举动至少传递了一个信号:你在我心里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有什么想法就会想到告诉你,有什么情绪就愿意说出来。

在我辞职以后,工作时的好伙伴仍然会问我一些工作上的问题,我会把这个信号解读成我变成了她的朋友。虽然身处不同城市,但是以后如有机会遇见,肯定会在某个城市相约聊天。

提问、索取对方的建议,友情如同亲情,索取也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请教也是很好的一个挑起话题的方式,对方总是有我们没有的经验、资源和优点,适当”利用“一下朋友,这次你利用我,下次我利用你,只要利用的背后有深厚的感情作为支撑,利用过后仍然用心经营,就不会成为彼此的负担。

方法三:见面永远是第一要义

说到这个我就觉得,我变了很多。宅女终也有一天变成乐于出门了。

6月份我辞职的时候发了个朋友圈,然后就有一位同在杭州的朋友给我发消息,说辞职了就多了很多见面的机会了。我连连说是。

结果没想到,即使闲下来了,也把见面的时间拖延到了11月份——整整4个月没联络。

有一天我在翻看微信好友,突然打开了跟她的聊天界面,发现6月份的应允始终没有兑现,一下自责,实在是太不主动了。于是赶忙发消息,立刻约了当周的周三吃个饭。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如果双方都不主动,一辈子就这么长,说不定往后见面的次数,一个手都能够数得过来。只消这么一想,行动上就会利索很多。

这方面女性的客观环境更加严峻些。无论怎么解释,女性在结婚生子后更多精力偏向于家庭这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相夫教子在当代社会仍然是女性很重要的一个付出所在,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舍弃掉一部分朋友的交往。

女性其实更容易失去朋友。因此在安排与朋友见面的日程上面,也需要更加细致和用心才是。

“出逃两日又何妨”这种事情,可能在男性身上更容易实现。就连随时造访、半夜宵夜喝酒,在电视剧里面也是男性居多,更遑论现实中。

《老友记》剧照

03    友谊口袋

前段时间我播客,正好聊到了朋友这个话题。一位主播说,她在工作以后,把交往的人列入朋友范畴的数量越来越少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停止列入了。主要原因是精力有限,她要确保和老朋友们的交往质量。

她的友谊口袋——package已经满了,装不下新朋友了。

这番言论我深以为然。

对于每一个接触和交往的人,我心里都有一个不那么明确的标准:即通过观察自己内在的情感浓度,分别给他们贴上属于不同关系层面的标签。

我倒是没有明确的友谊口袋的容量大小,只不过在区分是否是朋友的时候,很慎重。

认识的人、熟人、同事、朋友的朋友、室友、领导……这些其实有可能在某些场景下都来往密切,但是都只能陪伴自己走过那特有的一段日子。

再回到文章最开始,我说职场里是可以交到朋友的,从校园步入职场的人,当然需要有这样的信心,只不过这样的信心,同时也要匹配一定的鉴别能力。

那些误认为交好的同事最后散了的、被伤了心的,由此认定职场里再无朋友的,其实只不过是认错了关系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