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笔记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118人  凌枫同学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两个声音从未停过,它们一直在我的耳边响个不停,一个是羞愧,一个是佩服。

作者程浩,因为在知乎上对“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为什么会这样觉得?”的回答而走红。从一出生,就未下地走过路,被医生判断活不到五岁,2013年8月21日,程浩离开了这个世界,年20岁。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程浩是谁,也从未读过他那个著名的回答,在读到他写的“命运嘛,休论公道”,我已被他深深折服。他说自己是一个“职业病人”,“除了读书、写字、生病外,一无所长。”然而他所写的每一篇文章,观点的独到、思想的深刻都是我目不所及的,同样的年龄,在读他的文字的时候,依旧会有醍醐灌顶之感,更不用说,他所写的这些文字,还是在他20岁之前写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羞愧和佩服会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读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我就在zine上写到“同样的年纪,他有着我远远到不了的思想境地。或许是他的疾病,让他更珍惜生活,认真生活,从而有了这么深刻的思考。”下一秒,我才意识到,我总是为他人的成功找理由,仿佛这样就能说明自己没有这样的思想境地也正常,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我真的有和他一样的处境,我就能到达他的思想高度了,并不见得。遂即老脸一红。现在再看,依旧为自己当时有这样的思想而感到羞愧。

我们大多数人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当我们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遇到某些阻力或瓶颈,第一时间不是去想怎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突破瓶颈,而是喜欢思考如何才能‘绕道而行,曲线救国’。这不是不可以,如果能达到目的谁不希望轻松一点呢?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选择‘取巧’的动机是什么?是迫不得已还是懒惰成性?这才是应该思考的。

这段话让我获益匪浅。我不禁开始回想我曾经的一些选择,究竟是真的觉得对实现目标更有用还是说自己不敢去承担另一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劳累)。而在这之前,我也从未有这样的意识,不会去客观的思考究竟做这个选择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就拿昨天写的文字来说,我说有些主题已经想好,我也会写,但现在不会写,原因是没有表达的欲望,也就不知道写出来的是不是我想要的。其实吧,说白了,就是懒,还找了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

更为可怕的是,在我知道是因为懒而不想写的情况下,我依旧选择了不写。这就好像一匹已经饥肠辘辘的马明知道如果自己不往前走,找不到草地就会饿死,但是依旧停留在原地,原因只是不想动而已。

我忽然意识到,懒惰开始让自己变的像绣花枕头一样,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焉。为自己找了太多太多看似无法反驳的理由,殊不知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我曾不喜欢的那种人。

程浩说: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都被证明是在走弯路,一切阻挡我们的困难都应该被正面解决,因为那才是走直线。

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里,我可以做个更加自由的人,而在这之前,我得先自律。

写于2017.2.2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