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小思考|我们输出的日更该不该结构化,体系化?

2021-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全世界谈恋爱

在简书待了有一段时间,其实每天在每个思绪的当下,我都在想这个或那个是否可以作为日更的话题。是的,有很多话题的可能性。

日更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记录生活、小感悟、微型读书笔记……

毕竟只有100字。

可是近几天,我竟然有一种想要停止日更的想法不是我没有什么可写,而是有太多类型的内容可写,要求又不高,导致自己觉得输出内容的质量似乎也并不高。大部分人自我“激情”觉得写得不错,但其实不过是浏览者的白开水。

目前已经开始的系列:

1、复盘与微习惯体系

2、生活中的一点甜

3、成为“谁”的本质

4、每周阅读感悟与实践

(未来会再开始一个专业度的模块)

说实话,1、2系列过往完成都不错,当然还需要完善。

3、4总感觉缺乏一些深度,体系、结构化,而我想停止日更就是想把这两个模块的内容好好打磨再输出。而不是为了日更,放任思维野马的缰绳,导致每一篇都像不痛不痒、未到火候的碎碎念。

我们有想过简书对我们自己的意义吗?为什么要结构化吗?

我在与简书相遇的50天里,分享过简书于自己,有觉知、修炼、遇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现在又有其它的期许:我想通过文字,体现思维、认知的深入、变化、升级,普通人成长的记录(精耕、跃迁、突变)。回流自己,分享给他人。

基于此,我必须让简书内容深入的结构化、体系化。而这需要时间去思考、输出,而不是浮躁的日更。


几个问题供简友思考:

就算每天坚持日更,这是量的积累,还是质的突变?简书这块宝地对于个人的利好怎样才是最大化?

每个人的情况和阶段不同,最大化利好的具体含义也不一样。

大部人每天花在简书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我们有没有让简书的叠加效应像个坚固的飞轮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快?如何做呢?

我们发自内心喜欢的简书账号有哪些?因为什因素真心喜欢它?有没有100%只是因为内容因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