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晗东教授的报告《润物无声》,感触颇深,特做此文。
好久没有听过这样畅快淋漓的报告了,在层层文化中徜徉,在片片美景中流连,即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又是一种精神的洗涤。让人浑身充满激情,热血澎湃,不吐不快。
张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雕塑家,画家,公共空间设计师,“学校整合设计”理论的创建者和实施者,曾主持设计学校三百余所……本以为他的设计是高大上,脱离生活,可听过后,如醍醐灌顶,顿觉生活中处处皆景。
他认为,设计者每到一处地方都需要去寻宝。成为一个寻宝人,然后才能去创造一个校园的文化理念。
在他眼中,两棵普普通通的树木可以是宝,成都市东城跟小学的两棵大杨树本欲伐去,在他的执意挽留下,成了“巴金”塑像的歇息乘凉处,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虚怀以待,静静的看着孩子们,悄悄的等着孩子们,在明媚的春光里和孩子们共同享受静谧的时光……
寻宝在他的眼中,一块平淡无奇无处安放的石头是宝,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石头上面加上一只手,取“点指成金”之意,他还可以在石头上面刻上不同书法家的字~“乐”,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共多少个字,取名“寻乐石”……
一个废弃的玻璃架可以是宝,他可以把这变成孩子们追逐梦想的星光大道,一排没用的柱子是宝,他可以把这变成孩子们随处读书的阅读岛,一条灰暗的楼道是宝,他可以变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孩子在攀登的同时享受文字与现实结合之妙……
什么是宝?在我们眼中一些根本无趣无用的东西,在他的手中就变成了宝,可见,所谓的宝,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来自于人类的改造。这种创造来自于他的内心,热爱生活的睿智的心。
生活中许多人有一颗敏睿的心,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变废为宝。所以撒哈拉大沙漠中,三毛会用破旧的轮胎做成沙发,会随手捡起掉落的枯枝加上绢纸制成梅花,会在沙漠中仍旧把自己活的快乐潇洒……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宝,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没有去寻找,把它们遗失在了记忆的角角落落。
小时候,一根软软的白蜡条和白菜疙瘩就是宝,放上棉花加上煤油,用火点燃,在一上一下明明灭灭中度过整个佳节元宵。
上学时,一根小小的筷子就是宝,把它削尖削薄,染上红色,系上彩色的丝带,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簪子,它会陪伴一个又一个周末,让我们做个与古人相约的美梦。
现在,用过的鞋盒可以是宝,改为收纳箱,穿旧的衣服可以是宝,变成手提袋,喝过的饮料瓶可以是宝,制成小喷壶……
生活中处处是宝,可是有些人却看不到。匆匆忙忙的人们,被金钱挡住了眼睛,被惰性扯住了脚步,被无知遮住了耳朵,他们看不到春天的生机盎然,听不到夏日的虫鸣私语,闻不到秋日的累累香果……这样的生活太过无聊!
真的,听了这个报告,让我更感到生活的美好!安静下来,放慢脚步,去寻找生活中的宝。
生活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创造,生活如此多娇,我们一起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