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人间文品文章池

共读七:如何呈现展示?

2021-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巧说诗语

《小说写作教程》第7章,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展示?不仅给了正确的示范,也给了不少反面教材。

通俗来说,以作者的口吻写的,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叙述的,只能被叫作“讲述”。

用人物的语言来写的,从局内人的角度来描述,才能被称为“展示”。

对比来说,展示是实时发生的,它与现实生活的自然步调一致;讲述则往往是笼统、压缩、跳跃的。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吧。

要是我说“害怕”,你不会感觉到害怕。假如我说,“巴巴拉吓得要死”,你还是不能感受到巴巴拉的恐惧。

但是我说:巴巴拉才七岁大,她被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堵在了一个死胡同尽头,这个男人对她说:“小宝贝,过来。咱们一块儿开车兜风去吧。”因为有这个情境的缘故,你或许开始感受到了她的某种情感。假如她说:“我妈妈在哪儿?我要找妈妈。”这时候,你就开始真正感受到了她的恐惧,因为她感觉到了恐惧而且尽管她没有使用“害怕”这个词语,她仍然把这种恐惧表达了出来。

也就是说,你必须把人物的行动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不能使用概念化的标签或者概括性的词语来说。具体、具体、再具体,故事只有包含了人物个性化的具体细节和他们的行动(展示),才能产生这种视觉享受。

区分“讲述”和“展示”不太难,难题是这并不总是一个要么对、要么错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讲述与展示的混合体;有时我们呈现给大家的并非完整的场面,而只是局部的场面。

局部的场面给予我们的是总体规划(概略性)的一种铺垫,而且混杂了足够多的人物对话以及具体细节,从而给我们留下一种初步的印象。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区别界标,一边是高度现实主义的绘画,在这里你看不到笔锋的标记;一边是印象主义绘画,寥寥数笔就能给你呈现某个意象。在局部的场面中,你必须给读者提供充足的视觉信息(正如印象主义绘画的疏朗大笔需要展示其笔法风格一样),这样一来,读者的想象力才能填充画面上的空白。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展示也比一箩筐一箩筐的讲述要好。

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去展示,少去描述。

有时,展示并非面面俱到,但是它却拥有足够多的个性和具体细节,从而给我们带来一种体验,帮助我们直达人物内心世界,而词典的定义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展示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手法。它让我们感觉到文中的角色是怎样的人?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就被作者带入了一个痛苦的(愉快的)、戏剧性的,或者其他的,他想展示给我们看的那种场面之中。

当然,讲述也不是完全没用。它可以用于应付那些不出彩的材料,假如你只是偶尔用用,这种手法当然也是好的。有的时候,使用快速生动的讲述或许要比使用漫长舒缓的展示效果更好一些。不过,讲述应该是你在最后时刻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总结性叙述(讲述)还包括另外一种倒叙的手法,倒叙是一种回忆,回忆的内容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经验片段。这时候,你需要把为数众多的材料压缩到一个短小的篇幅里面。

另外,假如你感觉自己无法把全部事情都讲出来的话,你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问题仍然是,难道你不能运用展示手法来将故事写得更好吗?你可以试一试,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片段,然后把整体的经验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你有什么理由,你只要记住:讲述是有风险的。理想的情况是,你希望创作出一个值得全部展现出来的精彩场面,这些场面戏剧性极强,值得你把一切血淋淋的细节都告诉读者。即便你打算写局部的场面,尤其当你还是个新手的时候,我也要推荐你先把场面写完整,再想方设法制造足够的戏剧性使故事生动起来,然后假如你有需要,可以再把完整的场面修剪、压缩成一种总结性讲解。这样一来,你在练习技艺的同时也提高了你的技巧,而且不会害怕或回避写作练习了。故事里所有大的、戏剧性的情节都应该把场面呈现完整,当然,其中要有足够的戏剧性值得你对它们作出完整的呈现。

总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多去“展示“,少去“讲述”。如果读者能从你的文字中,仿佛亲眼看到了人物的样子,仿佛亲身经历了故事里的事情,并且还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就是成功的展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