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扎根淮安大地办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的办学选择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校风的江苏知名高等学府,多年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大学精神,始终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骨干教师和应用型人才。淮阴师范学院现有64个普高本科专业,面向19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成教生1万余人;与10余所名牌大学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10余名;同美国、法国、韩国等2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外大学就读的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100多人,已接收韩国、法国、美国等国留学生60余人。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汉清认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高校更加注重凝心聚力,更加注重强基固本,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办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内在品质,坚守优秀传统,努力开拓创新,做精师范,做强社科,做实应用,扎根淮安大地办大学。
做精教师教育固特色
6月18日晚,在观看了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学生专业素养汇报精彩演出后,淮安市教育局局长朱亚文兴奋地说,淮师学生就像种子,已经在淮安大地生根开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歌猛进式的跨越发展。改名换姓、扔掉师范的帽子,这也曾让淮师人羡慕过,犹豫过。但是,淮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文理基础学科见长的传统师范院校,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已然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形成了对教师教育独到的理解。
承续还是割裂?淮阴师范学院校长朱林生说,只有坚守传统,才能更好地创新。
近日,教科院小教双语(理科)班的陈小园结束四年的淮师生活,走进淮安市实验小学开始从教生涯。来自苏北农村的她就是淮师选择与“淮安模式”的受益者:每学期两周进入合作学校,听课、磨课、上课,介入班级管理,这让她早早地就对小学的日常教学管理熟稔于心。
说起“淮安模式”,得从2009年说起。这一年,有这样一批坚定、执著的淮师人,积极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项目进行合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摸索,他们别出心裁地构建了由“重点师范大学”—“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协作推进地方区域基础教育变革的“淮安模式”,打通了教育研究机构与教育实践单位之间的隔阂,提升了淮阴师范学院在淮安乃至全省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为自己寻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这一模式得到叶澜教授的盛赞。2012年,“淮安市新基础教育中心”在淮师成立。
目前,淮阴师范学院在稳定本科师范生招生规模的同时,还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与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师范大学合作,联合开展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层次。
一段时间不太受待见的师范专业竟然得到学生与家长的青睐,淮阴师范学院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提出转到师范专业的申请。经过不断地打磨与历练,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有着较强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师范毕业生极具就业竞争力,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和“学在淮安”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做强人文社科塑品牌
作为一所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不缺文化,缺的是对文化软实力的挖掘与变现,让人民真正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与 “崛起江淮、包容天下” 新淮安精神的激励。
作为《西游记》创作地及其作者吴承恩的故乡,《西游记》是淮安得天独厚的资源。淮安西游记文化产业园作为省政府2014年重大建设项目,经省发改委正式批准。这一项目也是继2013年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江苏省首家获批的主题公园。
在此之前,作为江苏人文社科传统强校,淮阴师范学院先知先觉地把关注与研究的触角伸向地方文化。上世纪80年代,该校教师蔡铁鹰即开始专注西游记研究,其研究成果被央视《子午书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文化开始》、《网上大讲堂》等栏目详细介绍。淮阴师范学院则为西游记文化研究量身成立了“西游记与地方文献研究所”。如今,蔡铁鹰教授先后被聘为淮安市政府文化顾问、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的文化总顾问,力争把更多的中国元素与西游记文化精髓融入体验园的各种游乐项目。
这只是淮阴师范学院人文社科专业教师服务淮安文化产业的一个生动个案。近年来,淮阴师范学院充分发挥人文社科高地的辐射作用,成立淮扬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淮扬文化研究院等专门研究平台,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淮扬文化研究、淮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等系列,积极关注当前淮安的精神文化生态,促成了江苏省企业文学研究中心、江苏省旅游培训基地、淮安市廉洁政治研究中心等在淮阴师范学院挂牌成立。
每年一次的周恩来班评选牵动着所有淮师学子的心。就如2013届周恩来班班长王越所说,“创周”一直在路上,“学周”也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路上”这显然已经成为淮师人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也一直激励着淮阴师范学院把周恩来研究继续引向深入,铸就了全国周恩来研究“北有南开、南有淮师”的格局。该校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
做实理工应用谋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实施加快推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面前,淮阴师范学院以更宽阔的胸襟和视野、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决心做实理工应用专业,对接淮安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工作,努力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助力淮安谋发展。
淮阴师范学院主动牵头,联合中科院、淮安市科技局、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等17家单位为协同单位,成立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得省政府批准立项。此中心是江苏“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59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省财政投入4000万元给予支持。
淮阴师范学院经常举办各种关涉区域发展的高峰论坛。每年一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论坛已成传统,邀请和吸引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官员,研讨淮河生态经济带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今年论坛研讨的主题是: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还积极关注淮安传统产业与新的经济生长点,紧扣淮安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作文章。淮阴师范学院不仅涌现出研究小龙虾的丁怀宇、专注泥鳅苗种繁育的常国亮,还涌现出研究生态农业的赵祥祥、进行凹凸棒土研究的褚效中等一批服务地方产业的明星。淮阴师范学院先后建成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基地。
宽阔视野与责任担当为淮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也为学校自身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五年来,学校与204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266个,承担国家级项目6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93项,承担与地方合作的横向课题116项。
党委书记朱汉清说,今后一个时期,以文理为主,文、理、工、管、法、教、史、艺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江苏省属高校淮阴师范学院,将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扎根淮安、服务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推进转型、特色发展这一发展主题,不断推进队伍建设、学科科研、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方式这四个办学转型,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位居同类高校前列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本文首发于《淮安日报》2014年6月24日头版头条,作者:朱延华 张同刚 陈树湘。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