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的五阿哥,25岁因得“怪病”而亡,如今这病却很常见

2023-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周言昨日

前言:

永琪和小燕子的爱情故事令人难忘。然而,真实历史中,乾隆帝心爱的第五子永琪却以悲剧收场。25岁那年,永琪因一种奇怪的疾病突然离世,给乾隆帝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如今看来,永琪所患的“怪病”实际上就是现代常见的化脓性骨髓炎。这种疾病的起因与永琪长期参加骑射操练以及围猎受寒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骑射之术出众 乾隆皇帝宠爱有加

永琪是乾隆帝的第五个儿子,他的生母只是一个品秩不高的嫔妃。然而,永琪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深得乾隆帝的宠爱。永琪幼时就显示出出众的智力,不仅通晓汉文,还能够流利地使用蒙古语。他学习能力强,记忆力惊人,无论是汉学还是武艺,都能迅速掌握。

尤其是在骑射这门传统武艺上,永琪的天赋可谓惊人。骑马射箭对许多皇族子弟来说并不容易,但是永琪却游刃有余。他骑术稳健,箭法精准,每次参加乾隆帝的皇家围场狩猎活动,都能轻松打下猎物。乾隆帝非常赞赏永琪在骑射方面的天赋,经常带着他一起出巡或者狩猎,让永琪充当贴身侍卫。永琪表现出色,成为乾隆最信任和依赖的儿子之一。

骑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根据史书记载,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马车存在。到了殷商周时期,战车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秦汉以后,骑术逐渐成为军队的主要作战方式之一。在古代社会,掌握骑射技能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武力。它不仅是战场上的必备本领,也是贵族的必修课。满族建立清朝后,皇室将骑射视为重要的娱乐活动和训练方式。

乾隆从小接受骑射训练,对这项技艺情有独钟。他经常组织士兵进行演练,或亲自带领儿子们等人到郊外打猎。这成为皇家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永琪聪明才智,同时也沉浸在骑射的环境中,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青年射手。他的骑术稳定,箭法熟练,让乾隆看到了满族骑射传统的延续希望。

这也是乾隆格外宠爱永琪的重要原因。在乾隆心中,永琪不仅是聪明能干的儿子,也是大清王朝马术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这无疑让乾隆感到骄傲。

二、围场狩猎 积劳成疾

永琪从小就承袭了满族的骑射传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清朝皇族崇尚骑射,常年进行围场狩猎。然而,长时间露天骑马射箭,极易受到风寒的侵袭。永琪作为皇子,参加乾隆狩猎的时间更多。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累,再加上经常暴露在寒风之中,使得永琪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患上了“附骨疽”这种怪病。

这种病起初并无大碍,仅有些微风寒的症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导致骨髓感染,全身骨骼传来剧烈的疼痛。永琪开始行动不便,只能卧床休息。乾隆得知后非常担忧,连续派遣宫中最好的御医为永琪治病。

然而永琪的病情仍然每况愈下,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大夫们也无能为力。看着心爱的儿子在病痛中煎熬,乾隆不禁红了眼眶。乾隆热衷于围猎,这成为清朝皇室的一大传统娱乐活动。每当万里无云的晴日,乾隆都会召集大批文武百官,带领儿子和宫女等一起到郊外进行围场狩猎。

这其中包括射羽箭、放猛兽等多个环节。乾隆希望儿子们锻炼骑射技能,因此常让皇子们充当先锋。永琪骑术高超,所以自然成为乾隆最信赖的儿子之一。长时间的奔波劳累,再加上经常暴露在寒风之中,对年轻人的身体无疑造成了巨大的消耗。而在围猎活动中,要持续一整天,疲惫不堪之余,又很容易感受风寒。

永琪日复一日地参加这样的猎运,长此以往,他的抵抗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当“怪病”来袭时,他已经无力抵御,只能任由病魔侵蚀他的生命。围猎可能是皇家贵族的乐趣,但它终究不是一项无害的消遣娱乐活动。在追逐刺激的同时,也不断积累着命运的荒唐。当积劳成疾来临时,后悔和心痛已经无力改变事实。

三、医治无效 英年早逝

永琪病倒后,乾隆竭尽全力照料他。不仅派出御医开方,加强身体,还经常亲自探望,试图用温暖的话语安慰永琪。然而,悲剧还是接连发生,永琪的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他的双腿完全无法活动,只能整日卧床休息,甚至连翻身都困难。

疾病的折磨使他在深夜焦虑难眠,即便入睡也会因疼痛而惊醒。看着永琪在病魔面前变得如此脆弱,乾隆的心如刀绞。乾隆想尽一切办法激励永琪坚持下去,决定在永琪病愈后封他为亲王,给予永琪名分和地位,为他的治愈提供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永琪并没有挺过那个冬天。在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下,年仅25岁的他最终支撑不住,在乾隆三十一年冬阴的时候去世。永琪的突然离世让乾隆帝痛苦不堪。他在弄清御医失职之后,愤怒不已,将主治御医处以死刑。

乾隆非常珍视永琪这个儿子,他明白永琪的英年早逝与骑射操练过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当初少让他骑马射箭,也许永琪就不会染上“怪病”,生命也不会如此突然结束。这成为乾隆内心永远的遗憾。

当时的医学水平十分有限,对许多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都不了解。宫廷御医虽然号称天下第一,但面对永琪的病情却束手无策。他们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认为永琪是由于风寒导致“积劳成疾”,使用一些驱寒止痛的传统方子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

面对病情恶化,御医们只能以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却无法准确抓住病因的根源。等到病情发展到晚期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乾隆眼看儿子在病魔的侵蚀下日渐虚弱,却无能为力,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一个父亲最害怕的就是无法挽救挚爱孩子的无力感。

他想尽办法安抚永琪,严厉追责御医们,但终究无法阻止生命的逝去。当永琪最终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乾隆的心如刀割,悲痛欲绝。命途多舛,医道艰难。我们还需要经历多少失去,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可贵。

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源

永琪离世后,乾隆一直探索疾病发生的根源。根据太医的记录,永琪所患的“怪病”名为附骨疽,今称为化脓性骨髓炎。这是一种由细菌感染骨髓引起的疾病。如果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人还有机会康复。然而,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附骨疽往往会被拖延,最终导致骨骼坏死。

乾隆通过分析断定,永琪病发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从小骑射操练过度,又长期随驾围猎,不断遭受风寒的侵袭,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了大祸的发生。事实上,如果是现代医学,永琪的病情并不会无药可医。化脓性骨髓炎只要能够及时发现,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手术清创引流,就有望治愈。

可惜永琪生在两百多年前,医学发展还远远跟不上。究其根本,还是时代的局限性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这也成为乾隆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一根刺。乾隆努力寻找永琪的死因,才恍然大悟,永琪的“怪病”与他的日复一日的马术训练密切相关。

我们常说未雨绸缪,但是面对真正的危机时,往往已经太迟。许多征兆在不知不觉中浮现,但悲剧却在不经意间降临。生命的脆弱在某一刻突然显现,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结语:

永琪作为乾隆心目中最受宠爱的儿子之一,他英年早逝的噩耗无疑是晴天霹雳。他生前聪明才智,骑射出众,本该有着辉煌的未来。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天妒英才。25岁的年纪,永琪就这样被疾病夺走了生命,给乾隆帝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