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

设法让学生掌握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儒生闲谈

“这道XX,我曾经给你们讲过的……”。

“这篇XX,我曾经要求你们背过的……”

……

听课的时候,这样的话不时有老师在课堂上讲。这反映出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掌握!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掌握!!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预设的双边活动。在网络和信息化想当发达的今天,一方面我们的老师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占有的资料和可利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没有掌握的情况?

一,学生的思想出了问题。俗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対有些学生来说,这是德育问题,需要家长、学生、社会、老师诸多方面联合起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个系统性问题,这类“掌握”问题,想在一节课上解决,估计做不到。

二,教师的教出了问题。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满足于完成任务,满足于把教材按照课标、考纲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课件然后自己在课堂上“演”给学生,完全忽视或者不顾及学生情况,所以,学生掌握不了,“我讲过了……”之类也就成了这类老师的口头禅。讲是老师的职责,听是学生的任务,然而,“掌握”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只有掌握了,学生学的东西才能变成学生学习的能力。那么?谁来管学生的“掌握”呢?

只能是教师。毕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业”不知“惑”不解“道”不通,当然需要我们教师。就如一次新冠疫情,不靠钟南山院士这群医者仁心之辈,如何扑灭这烈烈疫火?

所以,教师必须要研究、解决学生如何“掌握”这个核心问题。

第一是给观点给方法。教师对某一类知识和题型那是天然的“先知先觉”者这个我们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职业自信。这次疫情,让多少人惭愧于孩子的辅导?我们教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早已了然于胸,那就要清晰、准确的交给学生。我相信,目前,90%以上的老师都能做到这个!

第二,把需要用这种方法和策略解决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中解决、掌握方法策略,形成自己的方法策略,这是最难最慢的一个过程。一方面考验教师的搜索、研判能力,一方面考验学生的坚持、综合能力,一方面考验师生双方的沟通、反馈、纠正能力,有人说这个过程叫“静待花开”。如果谁想在这个过程中偷懒、急躁,那他就必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XX,我曾经讲(练)过……”之类,都是在这里出了问题。

第三,设法鼓动学生自己去掌握。真正的“掌握”教不会,只能“练”会“悟”会。所以,“我讲过……我强调过……”都是没用的!!要发动学生练、指导学生练、鼓励学生练……学生练会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感觉这好像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