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练习-《再谈孟晚舟事件:你讨厌的中国,正千方百计地救我。》
标题《再谈孟晚舟事件:你讨厌的中国,正千方百计地救我。》
选题 尽管很多人在吐槽中国,但中国对在外遇到危难的国人是千方百计的关注和救助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hcqAbJZgJrxRH-P_OZCZg
来源:闲时花开 作者:刘娜 发文时间:2018年12月14日
1)切入点
①选题切入点(是否热点):
是,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羁押一事在2018年时发生,至今2021年仍不时牵动时事和人心。
②开头切入点 :
以孟晚舟被保释时发的朋友圈为起点,写孟晚舟事件,和当时中国对加拿大的反击。
2)观点:
“不够好”的中国在国际环境中,已经逐渐强大,慢慢成熟,更加团结。
段落分析
平行结构,通过前一个事件的议论和过渡句,引发下一个事件的叙述,串起了真实发生过的一起起事件,其中有一些当时都是热点事件,并据以创作了有影响的影视作品,用真实事件,一次次的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第一部分:拘捕 ·反击
展开:事件+议论+段落总结+观点+过渡句
事件:孟晚舟被捕、保释过程中人民日报的发声,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和对加拿大方面的反制。
议论: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你有你的司法独立,我有的我的依法治国。
段落观点:不够好的中国和中国人,在历经一起起危机四伏、暗涌不断的事件后,行走于世界规则和国际语境里,逐渐强大,慢慢成熟,更加团结。
过渡句:就像,7年前那场战乱。
第二部分:战火·救援
展开:事件+引用+议论+过渡句
事件:王本虎,中建八局的工程师在利比亚班加西遇到战乱,国家接他们回国的事件。
引用:NBC记者的话:
秩序,平静,友好。
没有人讨论航班,反对顺序,也没有人把包和大袋子弄出声响,仅仅就是一条沉默的人流,耐心的等待着政府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要去哪里……
无论他们在哪,他们的政府都在保护着。
议论:这就是电影《战狼2》的真实背景:
当有人不断抱怨,中国护照不能带他去世界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时,不要忘记了,更多异国他乡身处险境的中国人,却在泪流满面地感谢,唯有中国护照,能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接她的公民回家。
过渡句:就像,3年前的那场灾难。
第三部分:恐慌·自信
展开:事件+议论(叙夹议)
事件:张阿美,自由插画师、资深旅行者,也是《也门索科特拉岛“逃亡日记”》的作者。
2015年在也门的经历。
事件主干:张阿美在也门旅行遇到政变战争,当别国让公民留在岛上,中国大使馆派出的军舰迅速把中国国民救出来。
细节:
1、在救中国的人时候,顺便把被困的日本游客上鹤先生带走,言外未尽的含义包含了中国人的胸怀。
2、叙利亚小姑娘面向镜头的恐慌和中国小女孩被海军姐姐拉着的从容不迫。
议论:这就是电影《红海行动》的现实素材:
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抱怨国家太过中庸,国民太多劣根性,军事强国还是梦时,不该忘记了,我们有着这样那样问题的国家,我们永远冲在一线的军队,以比发达国家快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遭遇危险的同胞身边。
过渡句:就像,3年前的那场地震。
第四部分:灾难·平安
展开:事件+UGC+议论+过渡句
事件:2015年武汉姑娘阿缎在尼泊尔遇到80年一遇的强震,中国出动飞机将五千多名中国公民接回了家。
UGC:因为,当时是尼泊尔的旅游旺季,中国政府只接中国人的举动,被某些公知和大V调侃为狭隘。结果,网友们一致回应:“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议论:当键盘侠和杠精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和流量高速地,哗众取宠地吸引关注、收割流量时,民心已经厌倦了别具用心的裹挟,而是选择用理智和维护,祝福这片土地好起来。
过渡句:惟有祖国好起来,我们遭遇的意外与悲痛,才会少起来。
就像,7年前发生的这桩惨案。
第五部分:惨案·惩罚
展开:事件(叙夹议)+议论+段落总结+过渡
事件:湄公河惨案:13名船员,10多个家庭,从此支离破碎,无法修复。
为了破获湄公河惨案,给13名中国船员讨回公道,中国政府多次向泰国当局施压,中国多名缉毒警察以身殉职,献出宝贵的生命。
2012年4月,惨案主犯、大毒枭糯康,在中国的强硬要求下,被联合专案组从老挝押回中国受审。
议论:至此,13名血染湄公河的中国船员,才得以瞑目。
这就是电影《湄公河行动》的悲壮场景。
段落总结+过渡:当我们走在北中国的雪里、南中国的风里,或义愤填膺地抨击时政,或浑浑噩噩地揶揄人生,不要忘记了,此刻我们坐拥的风花雪月,离不开暗夜里那些默默献身的人们的负重前行。
第六部分:祖国·我们
展开:议论+排比升华+总结
议论: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叫中国。
她不够好的地方:……
我们身边的这些人群,叫中国人。
他们不够好的地方:……
升华:
灾难来临,危险逼近,不够好的祖国,会第一时间营救不够好的我们。
异国他乡,孤立无援,不够好的我们,会第一时间想到不够好的祖国。
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像,往事和岁月之间。
因为,都不够好的我们,本来就休戚相关,血肉相连。
感想&素材积累
- 对标题感想:
以孟晚舟热点事件引发文章观点,以“讨厌的中国”反常规引起好奇。 - 对选题感想
1)①是否为热点选题?(如果是,继续回答下面两问)
是
②如果是热点选题,对应什么热点?
对应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羁押事件,切入点:通过此事件看到了国家对于自己民众的保护。
③下次出现什么类型热点,可以用这个选题切入点?
出现打脸公知的事件,以往对中国评价不高,屡被公知非议的方面,中国正面应对的事件。
2) 对这个选题看法和感想: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绪,在2018年,还没有经历新冠的全球对比,国际国内,还有很多论调,调侃和讽刺中国政府的方方面面,各种公知,恨国党纷纷扰扰的时候。这篇文章就清晰的举出中国在国际社会多次事件中的应对,缕清人们被扰乱的思想,清醒的看到国家和人民虽然都不完美,但是是血肉相连。国家逐渐强大,人民更应该团结。是公众号推文当中,有高度,有水平的一篇佳作。
3.素材积累
1)要积累哪些案例、金句、科学知识:
案例主要是一系列的事件。
金句:
所以,我们和我们的祖国,应多给彼此一点时间,去接纳,去理解,去和解,去向前。
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像,往事和岁月之间。
因为,都不够好的我们,本来就休戚相关,血肉相连。
2)这些素材,可以用到哪类选题上:
用于国家和民众关系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