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草读书|感悟《坛经》一偈
2019-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董园园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吃斋念佛,修行于世,多数人可能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那就是,潜心内修,苦苦求索,才能到达般若彼岸。
六祖慧能《坛经》上面这段话,好就好在说得有哲学智慧。
任何高深理论发展到最高层级,必死斤是哲学层次的。儒、佛、道三家自不必说,充斥着思辩智慧。基督、伊斯兰也概莫能外,只不过形式上不同。若然有疑,看看《圣经》《古兰经》原著,便了然于前。
佛经本已具足智慧,从最具经典的《楞严经》《法华经》《心经》《金刚经》中,便可见全貌。心经之文,尤为字字思辩,有无相生之理说得极为透彻。
这就与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再往前探究,就与百经之首一一《易经》的最高源思想相通了。
然而,总览之可结论如下:西方思想严密具体,东方思想玄深高远;中国文化交给你一把钢匙,后面还有很多事要你自己做,而别的文化,更多的是严格恪守就是了。
慧能这句偈,有点中西结合的味道。佛不能空念,禅不可枯坐。否则,陷入唯心主义的循环空想之中,一无所获。
也可讲,思想不会孤立产生。中华民族历来不崇尚空想,要讲也是管用的智慧。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才是这个民族五千年之所以风云变幻的愿因所在。
入世与出世,在中国文代中,绝不可能割裂开来。
唯其如此,慧能才成大家,坛经才能称为经。
一切都有缘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