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焦躁和恐惧最好的方式|立即行动+强制储蓄+爱上运动
文:汪星人 2023.9.11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总是感觉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对未来很迷茫;
每一年给自己定了很多目标,可一到年底,发现啥目标都没完成,埋怨自己又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总在为每个月的各种贷款而着急上火;总是感慨工资怎么这么不经花呢!
对生活心烦意乱,似乎成为了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生活的常态.。
有数据显示,在23-40岁的人群里,有58%的人因为财务状况,人际关系而失眠,在39-54岁的人里,这一比例明显上升14%。
对以上情况有困惑,躲是躲不掉的,那我们该如何正视它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个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
1. 马上行动
人之所以会产生的情绪,是因为明明想干某件事,但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迟迟没有行动,反而被自己的幻想“吓死”。
去年,表妹准备考公。她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差,本科的学校不好,怕面试时不被看好,于是焦躁得睡不着觉,也没法安心学习。
我跟她说,与其怀疑自己不行,不如从现在开始,按照考试要求先来个自测。
若有差距,则搞清楚自己究竟在哪方面做得不好。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抓紧时间去攻克,总比在这里担心这,担心那更有意义。后来,通过努力和自省,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正如史铁生所说的:“在你不确定脚下的路该怎么走的时候,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都不管。”
很多事情,还没开始做,我们就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自导自演、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也因此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战胜焦躁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自己做起来,干了再说,这样就没有多余的时间,让自己胡思乱想了。
2. 强制储蓄
读书的时候,听别人谈钱时,总感觉俗不可耐,他们怎么就这么肤浅呢,钱又不是万能的。
进入社会后才知道,生活中处处都需要钱。如房租、吃饭、坐车等都要钱。
没有钱,日渐老去的父母,生病了拿什么去交治疗费?
没有钱,怎么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倘若自己哪天失业了,拿什么去交房贷和车贷?
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钱能解决生活中99%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养成强制储蓄习惯,即便自己在没有工资收入的时候也能好好地生活。
那么,如何开始强制储蓄呢?
(1) 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现在网络购物特别的方便,只要打开某宝、某东,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可是,买下的东西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答案肯定不是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商家的促销活动,冲动地买下很多我们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到头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在购买东西前先列一张清单,将必需的东西列入清单中,按清单采购,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省下一大笔钱。
(2)找到自己的“拿铁因子”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可有可无”的消费,比如:一杯咖啡、一杯奶茶、一块点心,一件华而不实的衣服……这些消费的金额也许不大,但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最后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我们来算算账,每周用来买奶茶的钱是 30 元,一年52周,省下来,一年就可以多存 1560 元了。
在时间的复利下,这每天省下来的奶茶钱虽不多,但在不久的未来,会给带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收入一储蓄=支出
通常,我们对每个月赚来的钱,都是先用来满足消费,在满足了各种支出后,如果还有剩余,就将它存起来作为结余,也就是:收入—支出=储蓄。
但是,这样做可能会造成消费随意,欲望无穷,储蓄往往最后都变成了“零“,甚至是负数,哪天我们需要大笔的支出时,会立马地傻眼,自己存下来的钱,居然连支出的零头都不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收入-储蓄=支出,这一公式来执行。
具体的做法是:
在取得收入后,先计划好这个月要存储多少钱,然后剩下的钱,才是本月的日常支出的钱。
比如,每个月我都会给自己,设置合理的存钱目标,工资到手后,先将这部分钱拿出来,放入低门槛的理财产品中。让钱流动起来,也可以赚点零用钱,除掉这部分钱后,剩余的才是这个月可以支出的钱。
强制储蓄,不仅可以扫清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还可以化为我们生活中的“定海神针“,增加生活的底气。
3. 爱上运动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身,如果把人的健康比做“1”,那么“1”后面的“0”,才是事业、金钱、地位等等。有了健康的“1”,后面的“0”越多,也才会更有意义。假如“1”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也只是一无所有。
如今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不妨转移下注意力,到外面散散步,打打球,此时的你,会发现曾经憋在心里的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了。
经常运动,能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内啡肽,排出身体的毒素,让自己看上去比其他人更年轻、更有活力。
人生是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无论未来的路该通往何方,请相信自己,从今天开始,做好每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扫除内心的焦躁和恐惧,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