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女性价值观小觑
去电影院看电影,是源于《单向街书店》公众号《<寻梦环游记>里没有我要的梦>一文指出了导演矮化女性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单一的问题。作为一名伪女权主义者,我对于各种贬损女性的文字都极为敏感。于我,挑剔嘲讽的文字胜于热情洋溢的赞誉。我一向喜欢论辩,但却短于逻辑,长于抒情,所以不敢造次,只是略表态度。

故事简单,叙事平淡。男孩米格的先祖父埃克托追求歌唱事业,离开了先祖母伊美尔达和幼女可可,因此米格家族成员被禁止唱歌,男孩米格视德拉库斯为偶像,追随他偶像“抓住一切机会成功”的鸡汤鼓舞,试图在未经他人准许的情况下借用偶像的吉他参加亡灵节音乐会,机缘巧合打开了亡灵世界的大门,在与先祖父埃克托、祖母伊美尔达及其他亲人的互动中,识破了德拉库斯谋杀并夺人作品的恶行,原来万人崇拜的歌王,为了成功,不惜牺牲一切,亲情,友谊,甚至人的生命,米格为祖父埃克托恢复了名誉,也得到家人谅解,可以继续追逐唱歌的梦想。
故事的核心内涵是,死亡不会消失,被人遗方才真的逝去。有人摆设照片纪念,才可在亡灵节回归与思念的人相聚。

影片里的女性由米格的奶奶、米格的老奶奶、米格的先祖奶奶组成。女性固守历史传统,渴望家族的凝聚,寻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指向的先祖的精神,使命和禁忌。展现出制作皮鞋作坊式生产模式,共同生活的聚居,共同祖先的祭奠,家庭成员间高度黏合的情感需求,是对失落文明,田园牧歌的无限留念。
影片里的男性由米格,米格先祖爷爷德拉库斯组成。男性追寻梦想,渴望成功,离开家乡故土,寻找着成就自我,流芳百世的可能性。指向的是社会的认可和历史的铭记,远行的足迹,版图的扩张。

导演是否在向西方家庭观念致敬,我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关于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家族的生活模式的解体,是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的必然,而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则消融了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界线。
这样的价值设定,是否剥夺了女性的选择权利?女人一定要在社会坐标中获得位置才有价值吗?所谓被世人的铭记,无非就是获得地位,名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记忆的始终是少数,即使如羊皮纸反复修改,即使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各有面貌,但是始终不属于多数的平凡人。平凡大多数终究会淹没于历史的长河,即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即使我们生活的轨迹会由各种数据库自动记录。所谓的价值?是被动接受的还是主观选择的?是植入还是生成?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以特定职业获得社会位置,也不是固守家庭领域获得亲眷念,因为这只是结果的呈现,与过程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也始终是做出选择。一是有做选择的自由,二是有承受选择后果的勇气。

道路有很多条,也许殊途同归,也许是背道而驰,也许并行不悖,毕竟罗马城早就不是当日的罗马城,但活着从来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至少能够有选择的活着。
路在前方,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