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杂乎心情随笔

作最好的准备,不如一个烂开始

2016-12-17  本文已影响51人  木森运营

“我想做个自媒体人。”

那天跟朋友吃饭,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

“可以啊,什么类型的?”

朋友却一脸认真和虔诚,似乎对我突如其来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

“我以前看过你的文章,感觉写得挺好的,作为一名资深理科生,能有那样的文采和思考,你已经甩我们几条街了。去做嘛,好的准备,不如烂的开始,你可以这样。。。。。。”

我还在苦苦思索他的第一个问题,朋友思绪已经像缺堤的坝,帮我打气、规划和畅想未来了。

但我在一堆溢美之词中,只捕捉到这一句

好的准备,不如烂的开始。

看似平常的一句,细思下来,其实正戳穿了自己不敢面对的惶恐,那些久藏于心的已经腐烂的不堪过往。

跟朋友道别后,已是晚上十点多。我没有着急回家,静静的一个人在楼下的石板凳上坐着,烟掐了一根又一根,内心紧张不安,因为,有太多的思考没有整理,朋友的一番话反而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泛起了涟漪。

是的,我是个习惯了逃避的人。

跟大多同龄人的青春一样,离开校园之后,在似懂而非的社会里,渐渐看清一些真相,看懂一些不合理依然存在的现象,然后开始不安,开始痛苦,接下来是妥协,是迷茫。

但,我的迷茫似乎比别人的漫长。这或许跟我的成长环境有关,自诩是个平凡的人,虽然生于农村,也经历过短暂的贫穷的童年,但生活于一个与世无争普遍贫穷的村子里,跟你一样穷苦的孩子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在为生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样大家都困难的环境里哭穷,显然有些矫情造作。以至于后来在城市里,听闻身边的一些无病呻吟,内心往往不屑:就你矜贵,劳资曾经吃过的苦你都不敢想象。但即使如此,我自认为没经历过什么大起大落,至少我是活在平均水平上的。虽然相比城里的同龄人,自己懂事得早,但那并不是成熟。

成熟,不是代表什么都可以接受,而是更懂得自欺欺人。

然而,我没学会自欺欺人,在灰色的是与非,对与错之间,选择了逃避。

2

因为逃避,我曾数次错过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毕业那年,校园招聘有许多大咖公司招人,其中不乏BAT这样的巨头。对一个理工科学生,去BAT这样的大企业上班似乎是最好的归宿了,那时根本看不起什么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货色,只觉得这样的工作毫无意义,本该折腾的青春不应该浪费在看报喝茶这些庸常之事。我的学校是华南最有名的理工大学,按理说去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混个职位,完全不成问题。当年就业统计也证实了我的猜想,班里60多人,除了出国考研的,基本上都去了普通学校毕业生望尘莫及的大公司,比如百度、腾讯。

我却是为数不多的拖后腿一员,毕业后选择了去珠海,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美其名曰储备干部,实际是个移动岗,哪里缺人填哪里。看似充实忙碌,实质都是一些机械性的杂活。每当同学问起这个令人费解的选择,我会小心翼翼的呵护一下自尊:珠海美啊,我喜欢那个城市。

但真相确是,我是个挂科的坏学生,成绩单不漂亮,论文答辩时还差一点没通过。面试时,在其他同学大谈项目经验、奖学金时,我竟然每一样所谓标配能拿得出手。在那群朝夕相处的同窗当中,我第一次和他们有了陌生感,天啊,那还是我熟悉的人吗?怎么感觉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身优点,让我卑微的仰望?反观自己,平凡得那么不合群。我渐渐察觉,那些曾经一起撸串一起逃课一起打球的同学们,在踏入社会那天起,第一次被世俗的标准划分成三五九等。看着往日熟悉的面孔,我居然惶恐不安,卑微得如同狼群中的一只犬。感觉偌大的面试室里,我是最格格不入的那个,黯淡无光。

我还没准备好,这是我当初坚定的想法。

跟同学说了声我先上个厕所,然后就一去不回。我能想象当面试官在念我的名字,还是连续喊三次时没人回应时,面试官脸上的鄙夷,和同学脸上的疑惑。我远远的躲在宿舍的楼顶,害怕见到熟人,仿佛还是听见了面试官念我名字时的回音,那像是在审判,判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

几天过后,同班的 L拿到了offer,他跟我一样是个差等生。我没问他原因,但当看到他笑靥如花,和自己黯然失色的脸,我就知道为什么了。

是的,我们都没准备好,只是,L走出了一步,选择了开始。

几年过后,我无意中听到L的消息,说他一直在最初的公司,现在混到部门总监了,在深圳有车有房,养着一个幸福的家,活出了精英该有的模样。

说真的,我多少是有点嫉妒L。假如当初少了些顾虑,多一些冲动,L的生活应该是我过的。现在回想,我放弃了一个烂的开始,去迎接一场好的准备,但两者的档次,不可同日而语。

毕业之后,一路磕磕碰碰,换了好几份工作,但也没找到真正能心安的一隅。不是自己挑剔,而是自己始终无法走出那个魔咒:算了,我还没准备好。

因为没准备好,我不敢挑战一些看似无法胜任的岗位。但每次去新公司,才发现上司水平与我相当,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我。这时候,我会不甘,不满:凭什么他可以做经理?凭什么叫一个不懂的人来管我?结果就是,在与上司的不断矛盾中,黯然退场。

事情过后,我会想,假如让我坐他的位置,我是不是做得比他好?我真的能胜任吗?

不,我还没准备好!我怕,不敢迈出这一步。

事实上,那些论资历论能力跟你在同档次的人,他为什么能做你的上司?排除那些看不见的属带关系,最主要的是,人家肯走出去第一步,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毅然接受挑战,然后在不断发现的短板中,慢慢把能力补上。但你没去挑战开始,就永远没机会。

我很认同朋友的一句话,他说为什么一些人在能力相近的一群中脱颖而出?因为忽悠在前,能力在后。你先拿到敲门砖,才能进屋修炼。老板也并非傻子,他看到的不是那个吹得天花乱坠展望未来的你,而是那个明知修为不够却敢大笑江湖的你,他欣赏的,是你那份勇敢和担当。

多么现实的哲学啊!

回到自媒体这个话题,其实我的担心还是有的。担心文采不够,担心词不达意,担心思考没深度,担心误导别人。脑海里也涌现无数张画面:瞧他,写的什么鬼东西,狗屁不通。呵,这句话早看过了,没新意。你这样说,我完全不认同。。。。。。

做这个决定之前,我想明白了一些事,虽然有点晚。首先,我写东西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也没有责任去拯救受伤的灵魂。因为,写作是件很个人、很私密的事情,我可以肆意不羁,也可以优雅从容。就像我大排档里点了杯咖啡,旁人可以欣赏它的馥香,也可以讨厌它的浓烈,但感觉是他们的事,剥夺不了我品尝它的自由。当然,每个人的阅历、认知和感受不同,自然接收到的东西也因人而异。但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任何作品的初衷,不是为了改变读者,只是在作者自由的、毫无保留的、一气呵成的创作里,阅读的人恰到好处的找到了一些共鸣,然后塑造一个自己。

创作,一定是纯粹的。阅读,一定是有目的的。

正如很流行的一句话阐释的那样: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当然,假如一篇文章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让读者找到自己,塑造自己,那是最好的结果了。

是的,我还是下笔了。当第一个字出来那瞬间,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感,别人的嘲讽,脑袋的空洞,未来会发生但未必会发生的种种,统统抛脑后。因为在开始这刻,我就要粉碎一些来自自己内心的谣言。

是的,我还没准备好,但我选择开始。

这是杂乎的第一篇文章,感谢你成为我的第一位读者,后面会有更多创作,不美,但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