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高考不青春向上的阶梯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高考写作||雕刻自由

2025-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高考写作||雕刻自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月,《语言文字周报》主办的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和十大网络热议语公布结果,“卷”入选十大网络流行语。不论是躺,还是卷,说白了,都是把自己的状态交给环境,这样的被动不可能带来好的生活。

对于这样的“卷”,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

首先,要确定文章的结构。通常议论文的结构是引言、论点、论据、结论。接下来,思考“卷”的含义。卷在这里指的是内卷,即过度竞争,人们为了不被淘汰而被迫付出更多努力,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导致资源浪费和身心疲惫。材料里提到“躺”和“卷”都是被动的,所以作者可能需要探讨如何超越这种被动状态,找到主动的生活方式。然后,找一些例子来支撑论点。比如历史人物如何主动应对环境,或者现代的例子。比如苏东坡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陶渊明归隐田园,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些都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应对的例子。还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比如加缪的话,或者哲学家的观点,来增强说服力。另外,要注意辩证分析。不能完全否定卷,毕竟竞争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度的内卷确实有问题。所以需要平衡,指出主动选择的重要性,而不是完全随波逐流。可能的结构:引言引出卷的现象,然后分析被动的问题,接着提出主动应对的方法,举例子,最后总结升华主题。需要避免套作,例子要新颖,分析要深入。比如从哲学角度探讨自由意志,或者引用存在主义的观点,说明人应该主动创造意义。要注意语言流畅,用词准确,避免重复。可能需要多次修改,确保逻辑清晰,论点明确。检查是否有跑题。题目要求对“卷”的思考和认识,所以重点在于分析卷的被动性以及如何超越。不能只批评卷,而要提出解决方案,即主动选择,创造价值。最后,确定标题,要简洁有力,比如“在命运的齿轮上雕刻自由”,这样既有比喻,又点明主题。

在命运的齿轮上雕刻自由

当普罗米修斯将火种盗向人间时,奥林匹斯山的众神赋予他永恒的惩罚:被锁在高加索悬崖上,每日承受鹫鹰啄食肝脏之苦。这个古希腊神话的隐喻至今仍在回响:在命运的齿轮前,人类是否注定要做被铁链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在“内卷”的飓风中,我们是否只能被动选择躺平或随波逐流?

庄子曾在濮水边持竿垂钓,面对楚王“愿以境内累矣”的邀请,他持竿不顾:“吾将曳尾于涂中。”这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对生命本真的坚守。魏晋名士嵇康在刑场抚奏《广陵散》,让琴声穿越时空,在竹林与铁幕间划出一道清亮的弧光。他们用超然物外的姿态证明,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对抗齿轮的转动,而在于找到与之共舞的韵律。就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既在佛国的框架中起舞,又用飘带划出自由的轨迹。

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用金线编织的赞助网络,将整个欧洲的艺术家卷入竞争漩涡。但年轻的米开朗基罗没有在雕刻刀与颜料的厮杀中迷失,他选择直面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当同行们在画布上堆砌金箔时,他仰卧在十八米高的脚手架上,用四年时光在五百平方米的穹顶描绘《创世纪》。这启示我们:超越内卷的关键不在于逃离赛道,而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就像量子物理中的粒子,既要遵循测不准原理,又在不确定中创造可能。

王阳明在龙场驿的夜晚,面对瘴疠与孤寂,悟出“心即理”的智慧;苏轼在黄州江畔,于“大江东去”的涛声中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这些古人在困境中开辟的精神疆域,恰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言:“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敦煌藏经洞的经卷在封闭千年后重见天日,那些跨越时空的墨迹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其困局,但人类永远保有在石板上刻字的自由。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必做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也不必做西西弗斯式的悲情英雄。当我们在“内卷”的齿轮上雕刻自由的花纹,让每一次转动都成为创造而非消耗,那些被鹫鹰啄食的肝脏就会化作新生的火种。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依然鲜艳,人类精神的飞天终将在时代的穹顶上,舞出超越宿命的轨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