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科技:儒墨两家孰优孰劣?
首先,这个问题需要理一理问题层面和逻辑概念。
如果用学派来概括思想,那我们姑且先把道德与儒家联系在一起,再粗浅地把科技与墨家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我们把道德和科技的关系比较问题,简化成了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比较问题。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二元对比问题的主要方面。
一面是推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一面是执守兼爱非攻的墨家。这两方所主张的思想仅从字面来看方向并不统一,然而深入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儒家的仁义道德显然是殊途同归的:儒家追求仁,墨家追求爱,仁与爱本就是普世价值的一体两面。
再次,我们抓住思想体系脉络来辨一辨二者关系。
儒家推崇道德修养,认为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总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安身立命,志作君子,崇尚礼法,以德治国,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诉求。而墨家主张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都应该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可见二者都不提倡穷兵赎武,但儒家更看重规范和秩序,而墨家更推崇平等与互惠。
最后,我们用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客观分析二者的优劣。
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依礼记礼运篇所解五伦十义,君要做仁君,臣要做忠臣,父要做慈父,子要做孝子,推而至于夫妇兄弟朋友,也各有其道。到后面董仲舒著《春秋繁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过于理想主义的,看重等级有序的人伦规范和道德文化层面的学说,就显得不接地气了。
墨子主张“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反对侵略,修养身息,发展科技,强国富民,就是墨家的终极目标。它看重技术,却始终不离大道,不避讳利益冲突,却能用客观理性的方法去承担和解决问题,是真正的经世济用之学。
综上所述,儒墨两家的思想体系,是普世价值一体两面的充分体现。
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名家都对墨子极为看重。孟子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把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可看做是对墨子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学、军事防御工程等诸多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就连清代大儒曾国藩也曾说“吾学以老庄为体,以禹墨为用”,这恐怕就是最好的例证。
儒墨两家的思想,不可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因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分别具有不同的现实意义。在传统文化哲学里,科技始终处于术的层面,这就意味着技术被看做奇淫技巧,若没有道德规范作支撑和约束,很可能沦为政治工具而走上极端。
因此,只有同时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双管齐下,以德御术,才能实现社会与国家的空前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