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琴读经 2018-01-18 太18
马太福音第18章
整个十八章的教导都是主耶稣基于门徒争论天国谁为大作出的回应。主耶稣宣告:谁若变成小孩子的谦卑样式,谁在天国就是最大的。以此为开始,主耶稣教导:具有天国样式的子民,一定不可使他人跌倒(6-9节),一定不可轻看人所认为卑微的弟兄(10-14节),一定要努力挽回犯罪(使人跌倒)的弟兄(15-20节),一定要从心里饶恕得罪他的弟兄(21-35节)。
对世界绊倒信徒--逼迫,为要使其不信--的警告(有祸了!必将承受审判!6-7节),是为了要警告信徒:对信徒的绊倒--伤害其信心和良心,可能使他失去信心,有沉沦的危险(林前8:9-12)--在主看来是极严重的罪行,得罪一个肢体,就是得罪全身,犯罪(使弟兄跌倒)的这个人应该深深地悔罪,深深地为罪伤痛,伤痛地好像经历断手、断脚、剜眼一样,否则,他要因对罪的轻忽进入永刑。这警告真实有效吗?是的!可是人不是因信得生吗?因信得生的人不是不再被定罪了吗?这警告岂不与之相违背吗?不!恰恰是因信得生的人一定会对这警告作出应有的回应--竭尽全力不绊倒他人,如若绊倒他人定要忧伤痛悔,并且付出代价(作出补偿)--所以这警告真实有效!
对轻看弟兄之人的警告差不多:最小的一个弟兄在天父看来都是极其宝贵的,都是天父付出极大的心血和代价找寻回来的,并且既找着了就为之极大地欢喜快乐,一个人如果轻看天父所如此看重的一个弟兄,天父会怎样待他呢?
之后是关于对于犯罪之人当怎样处理的教导。这里的犯罪(得罪人)之事,是公开的犯罪,就是前面所说(因公开犯罪而)绊倒人的事。所以,对其处理,无论是从第一步--让一个人找到当事人私下指出他的错挽回他,还是到最后一步--当事人若不听教会就把他赶出教会,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都是在教会层面的处理。需要留意,四个步骤的处理(一个人去劝,两个人去劝,教会(牧师和长老代表)去劝,最后不听教会只有开除),目的都是为了挽回,每个步骤的的劝告都是在福音里的劝告。最后主耶稣说的捆绑和释放明显指向教会所作的最后一步劝惩--开除教会,只有在福音里作出这样的劝惩,教会对一个人才能行驶这样的权柄:接受教会在福音里的劝惩(劝告),向主悔转,就罪得赦免--这是释放;反之,不接受教会在福音里的劝惩(劝告),不向主悔转,就仍在罪中,与主相离,也与主的教会相离--这是捆绑。
另外也需要留意的是,两个人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父必成全,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主就在他们中间的应许,在此是和教会在福音中对犯罪的人进行劝惩(劝告)有关的应许,是指:哪怕教会只有两三个人愿意坚持在福音中对犯罪的人进行劝惩而教会其他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或支持,这两三个人祷告、聚集,寻求神的认同和主的同在,主应许神成全他们所求的事--在福音中作出劝惩,为了挽回那被劝惩的人,也为了教会得益处,也应许与这两三个人并这两三个人所在的教会同在。所以,我们对这段经文(19-20节)不当作过度的应用。
最后一段是关于饶恕弟兄的教导。针对的公开犯罪(使人跌倒)的人,教会应该按照四个步骤予以处理,如果犯罪只在两人之间(一个人得罪另一个人)却并没有其他见证人(16节),该怎么处理呢?得罪人的一方,主已经有教导(8-9节);被得罪的一方,主在此教导:完全从心里饶恕得罪你的那位弟兄。饶恕七十个七次,在许多版本中为“七十七次”,是主对拉麦之歌“若有人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4:24)的回应。人在血气中,对得罪和伤害自己之人的回应,就是报复,并且过于律法公义的要求(出21:24“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受,以脚还脚”)加倍地报复;但是有着天国样式的子民,已经在圣灵的引导之下,已经经历了神极大极深的赦罪之恩,他就应当完全饶恕自己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