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北京的货车司机们
在接触到另外一个我不熟悉的群体的生活圈子之后,我喜欢去融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子。
最近一次帮亲戚搬家,车很早就到了。两位大哥,看样子30多岁的样子。天气不算很热了,但是体力劳动还是满身大汗,光着膀子,留着三七分的发型。壮实的肌肉是干起活来很轻松,负重在没有电梯的居民楼下载的楼道里上下奔波,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还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农忙期间,每天有大量的粮食要收获,抱起一百多斤的麦代子,一天两万斤的粮食来回倒腾好几次,这些劳动之后,满身疲惫,但是也带给我一些骄傲的自豪感,能够驾驭这些,是一个男人力量的象征。在长期的写字楼工作之后,已经几乎丧失了这种劳动锻炼的机会。我不知道长期从事这些劳动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作为社会学的爱好者,我认为社会学不是在各个社会学的著作中,它在你的生活中,流淌于对社会的观察,对世相的解剖。
如何打开话题是一个需要技巧的事情,你肯定不能选择互联网,科技这样的话题。要选择对方熟悉的话题。我问你们一天能拉几个活呀,开车的司机说3个左右,也不好说。但是似乎没有聊下去的意思,话匣子还没打开。我说,我舅舅也是干这个的,不过他是一个人跑金杯车。司机说,那金杯还好点,一个人就能干,像我们这样的箱货,最少得两人。我说,他一般都跑58或者货拉拉之类的来接单,最近58平台改名了,新名字叫快狗,有人调侃说,给我来条狗拉货,要一条大狗,很多司机不乐意了。一个段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进入聊天状态。不是你问一句说一句,而是愿意说给你听了。
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品牌,我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这些认知,来自不同的群体。比如京东在我们老家农村,就不是很流行,最近火爆的拼多多,在那里完胜京东和淘宝。在北京的写字楼里,也就是每天负责写稿子,写公众号,靠键盘,鼠标和大脑生活的白领,他们是鄙视拼多多的。同样,我在深入了解京东的供应链,客户体验,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精神面貌之后,我也不会认可公关部,新闻部,品宣搞出来的那一套东西,高高在上,逼格高的不行,但是真实体验,远不是这样。
前两年工作的原因和北京物流圈子里的很多人也都接触认识过,伴随着滴滴在出行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很多人在想做货运版的滴滴,于是诞生了一大批相关的创业平台。听过这些人的演讲,也听过他们创业的故事,融资,上市之类的剧本也多次都听过,见过。但是这些还是离我有些远。而伴随着我对于这些平台所服务的最基层的货车司机们的生活状态的了解,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存在。
司机给我讲了几个故事:
这些平台吧,每家抽成的比例都不一样,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二十几。你在百度搜索,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兄弟搬家。他们有钱做广告。之前58的销售,来我这,粘着我们,说,哥你来我们这做广告吧,一年一万多,有啥啥啥服务。但是你这个投入肯定连前一百名都排不上,所以我们现在也都不做了。
听到这里,我开始想起来,最初工作的时候跟着阿里巴巴的员工在江苏昆山的各个工厂的老板那里去跑业务的场景。只是不知道做完推广,做完广告之后他们的收入是否有所增加。
第二个例子是云鸟的客服,那个时候他们做云鸟的业务,拉京东的冰箱,8800元一个。拉货的时候箱子破了,司机说,要不要打开看看。然后云鸟的经理说没事,没事,你们拉就行了。到了之后客户看箱子破成这样了,拒收,拉回来了。于是开始和京东,云鸟之间进行费时费力的沟通。云鸟的客服说,你们不符合规定,货款不能给你们结算。于是司机不愿意了,开始去找云鸟的客服协调。京东就把破损的责任划归到云鸟。云鸟的客服说给司机,你们出一半的钱,4400元,然后这个冰箱归云鸟公司使用了。司机说,你们这不是耍流氓么?我出一半的钱,冰箱归你。于是再给云鸟的经理打电话,并同时做了录音,经理承认了当时是他不让开箱验货的。再次找到云鸟的客服,才算是拿到了之前自己应得的货款。拿到货款之后,车队里的几个兄弟,全部从云鸟撤了出来,不跟你玩了。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有用脚选择的权力。他们没有表达自己声音的通道,没有键盘和鼠标为他们争取权益。
与此同时,我想起了两年前在嘉里酒店的一次就会上,云鸟的高管的一个激情彭拜的演讲,云鸟客服的创新模式,有问题,10分钟闪电赔付,选择相信司机,把司机做朋友。我没有做过更多的调研,只是把我所经历的事情完整的,真实的表述出来,这也不代表这家公司的完整情况。但是云鸟这两年确实没有之前的火爆了。资本砸不出客户体验,砸不出温暖。资本理解互联网的逻辑,但是理解使用互联网的这些人群的逻辑,还需要有共情感。显然电话那头的客服,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很难和司机有共情感。
这些底层的货车司机是这个城市温度的写照。
需要办理的证件:货运证明,每季度5000,一年2万。运行一个车,一年三万左右。新换的交警队长,没有送礼,开着警车去堵截。原来送过礼的交警队长调走了。你在北京交管局办的证,到通州不管用,还得在通州办,在通州办完之后还得在顺义办。
最近他们被要求办一个贴在车上的东西,他们说不知道是什么,问我知道在哪办不?我说这个东西是RFID卡,电子车牌。可以精准的识别车辆的信息,很难造假。
当发展的速度放缓之后,很多积累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对于公司如此,对于国家也是如此。
互联网创业者的精神内核还在么?
58,百度等公司的销售轮番来,一年广告费需要1万多。一个是政策的收缩,底层群体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互联网,科技似乎提供了一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但是发展到现在似乎也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各种技术,但是精神内核哪去了?
KPCB的创始人,约翰迪尔在投资的过程中会经常问创业者一句话,如果给你足够多的钱,请问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能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哪些更好的变化?
资本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创业者论文资本逐利的工具。没有了精神内核的资本,最终会放大人性之恶。
小米:为了体验的平等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如何看待在知乎上,雷军的声誉要明显好于余承东周鸿祎马云等人?
雷军的故事很多,之前有个雷军的八卦帖,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了。
说起来的话,其实出生于国家级贫困县霍邱县的余承东,在华为做到消费者业务CEO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黄果树瀑布旁小山村出身的任正非,复员后集资两万元成立华为公司,代理交换机开始,实在觉得无路可走孤注一掷研发C&C08机,最终发展成为十多万名员工的世界五百强,简直就是一部当代商业史诗嘛。
文艺青年张朝阳,MAKE Tencent GREAT again的小马,成为首富之后继续当老师的老马,全都是故事满满的人,为什么只有雷军在知乎上形象这么饱满呢?
其实很简单,雷军是一个现代中国青年认知中,自己也可以实现的成功故事。
雷军的故事就是一个人,不断犯错,不断奋斗,有过黑暗时刻,有过人生巅峰,无数次接近顶点,却又滑落原点,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当代中国故事。
为什么很多青年对华为的故事无感?第一因为华为太大了,青年有距离感,小米是一家非常亲民的企业。第二因为华为的故事太苦大仇深了,这家企业是充满了苦难的,整个价值观对于青年来说距离太远了。
我跟你讲雷军奋斗,创业,搞投资,小段子,你看着觉得很亲近。
我跟你说华为员工去非洲被绑架,遇到恐怖袭击,遇到政变,遇到极端恶劣天气,被枪杀,在棚子里点蜡烛啃泡面干三个月喂蚊子攻克问题,你听着就觉得距离太远了,甚至觉得很假。
所以小米和雷军在学生群体居多的知乎上面,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的。
同时雷军诚恳而极有个性,表面看着憨厚,但行事雷厉风行,或者说个正词儿,叫根正苗红。
说得好笑点,为了拯救小米,雷军必须成为偶像,于是雷军就经常在公众视野里曝光,其实我觉得原因不复杂,因为雷军曝光的性价比很高,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宣发策略。
我两年前写过,雷军就是活生生的中国成功学,好好学习,认真努力,不做出格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成功。
现在我的观点依然是这样的,我认为当代青年的偶像如果是我们的企业家,不管是哪一位,都强过崇拜什么偶像。
当代中国企业家,无一不是人中之杰,有着强悍的目光和恐怖的行动力,有着对社会长远而深刻的责任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不是一些评论家在角落里阴阳怪气评论几句就可以诋毁的。
雷军无疑是中国当代最顶尖的企业家之一,人靓盘正,歌儿又唱得好,没架子又玩得开,人气高是正常的。
我也希望当代青年可以看到企业家们人性中的钻石,而不是逮着一些黑料,在小圈子里津津乐道,从失败之初学经验,在成功之处了解背后的坚持和执着。
大家不要做一个阴嗖嗖的评论家,要学会为中国企业家鼓掌,心中要有明亮的火焰,多一些光和热。
当一个留守儿童通过几百块钱的红米手机,看到远方打工的父母,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所有的偏见都没有了。
苹果服务不了这些群体,一个苹果手机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一个是写字楼里的认知,一个是真实的世界。罗胖有一期节目说,为什么欧洲生产白左,被人强奸了还要道歉。其中有一个解释是这样的。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是大城市你看不到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都被隐蔽起来了。
最近都在喊Google重返中国,Facebook重返中国,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硅谷的宠儿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败了。从资本,从运营,从公关各个原因不一而足,但是总体上来讲,硅谷的科技精神还是更加纯粹一些。如果你在硅谷的创业圈子里被人知道抄袭,对不起你别在这个圈子里面混了,每人跟你玩。而中国的创业圈里,很多带头以此为荣。所以有人感慨,中国人在国外为什么有钱了还是被人瞧不起,精神面貌没有改变。最有钱的一批人就是这样的精神面貌,又如何呢?
滴滴客服和Uber不一样的基本假设
回到滴滴顺风车的事件,结果确实令人遗憾,有很多原因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对于整个事件过程以及滴滴公司与温州警方之见的扯皮也不做过多评判,其实外人也很难评判。
我更想说的是,滴滴前员工的爆料的关于滴滴和Uber在管理上的区别,实质一定程度上正是X理论与Y理论的一种呈现。该员工反馈他之前是做Uber的,后来滴滴借助资本的力量将Uber并购了,他也成了滴滴的人,不过后来发现滴滴和Uber虽然在业务上高度重合,但是在管理逻辑和文化上却有天壤之别。
Uber的出发点是信任,管理的逻辑源于信任,信任员工,信任乘客,信任司机;
滴滴的出发点是层级管控,是压榨,压榨员工,压榨司机,甚至乘客;
他举了个例子来说,Uber支付默认是免密支付,因为它觉得如果你不是免密支付,那你就不信任我,那你也没有用我的必要了。如果乘客来反映没坐车却扣了钱,那客服第一操作就是查看乘客的资料,如果没有欺诈记录,就默认乘客说的是事实,会把司机的钱扣回来,退给乘客。但司机会来反映,我拉了乘客,本来已经收到了钱了,却被你们扣了。客服同样操作,如果没有欺诈记录,那也先把钱退给司机,乘客钱也不扣,这笔钱等于是Uber出的。但如果调查出来后发现有人欺诈,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司机封禁七天起步,乘客第一次正常退钱,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永久封禁。
4
在Uber任何一个客服都有这些权限,都可以这样处理。Uber给员工的权限非常大,就算你不按建议流程来,只要能给出合理的理由也行。Uber车出现类似滴滴的事故也不少,但一旦出事不会像滴滴一样,第一反应是压下去,Uber是你该报警报警,该找媒体找媒体,因为这是你的权利,而且我自己做的没有问题,根本不怕。
Uber每一个客服的权利跟经理的权利都是一样的,门禁可以刷进任何一个Uber办公场所,可以封禁任何一个人的账号,扣任何人的钱。有人会说,那不怕员工瞎搞吗,前面说了,Uber的信任是写到企业精神里的,你是我的员工,我相信你。当然,任何操作都会有记录,找到你非常简单。其中,当然也有作恶的员工,比如收司机钱给司机解封的,这种最后都是被开除的。总之,信任员工的成本代价是有的,但换回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而换到滴滴这边,客服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权利的,顶多也就是五块钱优惠券的权利,屁大一点事都要层层上报处理。一出事情,所有客服能做的也是一遍一遍的说请乘客耐心等待,公司内部正在处理。其实客服也是蛮无奈的,她们在这个岗位上基本上也只能依靠标准化的语言和服务,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起码正常人的很多的主动性。所以到最后,乘客和客服的对话也才会显得那么无力。
作者:Tolian
这一点我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这个可能和文化有关系。欧美的商业环境发展是比较成熟的了,我刚去欧洲的时候,惊讶于他们的火车站居然没有安检,公交车,地铁也从都没有闸机,默认你是买票的。默认你是守法公民。信用卡刷卡的时候不需要密码,默认你是好人。但是如果偶尔的抽查,查到了你逃票,对不起,这是要重罚的。不只是大学,小区同样没有围墙,小区内部的道路都是互通的,开放式街区。但是私人领地未经允许是不能随意进入的。整个社会的文化基础和我们有很大的差距,短期内文化上,我们也许难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赶上。但是这个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借助中国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信用网络体系,缺陷也是一个大的机会。
技术为了什么?
我去故宫的时候在想,几百年过去了,最上层社会的奢华,还是大差不差。但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进步,在于让底层人民的生活平均水平大幅度提升。
百度魏则西,滴滴顺风车,个人的能力被科技极大的放大,个人之恶,平庸之恶,也被极大的放大。与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再次被网络成百上千倍的放大,活在没有实际体验的认知中,活在新闻媒体塑造的风险社会的认知中。
短期来看社会的变量会有政策,法律等等各种因素,但是长期来看,技术是几乎唯一的变量。技术创新,让很多人不用再去追求权力去走向人生的巅峰,而是可以通过对技术的追求来实现财富自由,实现社会地位的上升。但是很多人把这些当成了目的,没有了精神内核的支撑,有了一大堆头衔的总,但还是难以受人尊敬。也难以实现雷军这样的大成。
当你们什么时候不再叫我金山老板,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就成了。
雷军在上市前有一篇文章叫做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里有一句话蛮打动我,他就说体验的平等。我就会觉得对啊,因为很多人都在嘲笑小米,硬件利润5%,你自己不挣钱搞得行业也没钱赚。但是,他真的做到了体验的平等,手机、充电宝、电源、电池,这种东西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大家的体验是一致的。当然,他做得无比辛苦,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认为他的这种慢慢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产业终局的方式,推进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七线城市,我们体验的平等。但是这个过程中,他在做。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