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写作大师书院

求学之路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门外游客

1 指引

“我要写点什么。”舒怡正看着古装剧,剧情中一句“根本没有所谓的身不由己”又勾起了这个声音。最近心里时不时有“想要写点什么”的念头冒出来,常在耳边回响,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不经意间悄悄掉落在心底的某个角落,虽不强烈,却扎根深处,挥之不去。

参与修行后,舒怡每天都会写发现。有时候发现花朵在微笑,有时候发现美丑只是概念。然后就记录下来。

她称这些为发现,不叫感悟,是因为那种感觉就像是看到的,不是感受到的,就好像某种原本存在的东西突然被心看到了。一年多下来,一本空白内页笔记本已经被记满了。

最近不知怎么的,总觉得这些还不够,仅仅把灵光乍现的瞬间记录下来还不足以让心灵完整表达。想要写作的念头总是隐隐约约敲打着她。

生活一如既往地继续,想要写作泛起的涟漪渐渐扩散,但并不强烈。况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折腾。除日常工作之外,她还是依旧看书,修行,记录。

暑假终于在孩子们的盼望中到来。舒怡一家带着轻松愉快的行李踏上回家乡的高速公路,放飞的心也早已奔赴家乡湛蓝的海湾。

家乡是快乐的,家庭却是烦恼的。

妈妈家(娘家)的矛盾还是跟几年前一样。爸爸妈妈担心小儿子的婚事还没着落,抱怨大儿子不肯生二胎添个男丁。舒怡每次回来都会先给自己打好强心针,然后再安静地听妈妈唠叨她对子女的爱与无奈,还有期待。几年过去了,话题依旧,情结依旧,家里那淡淡忧愁的氛围也依旧。

堂叔家今年新添了烦心事儿。他的儿子谈对象了,本该是好事儿。如今却成操心事。对象是二婚的不说,女方还带着一个几岁大儿子在身边。堂叔气得走在绝望的边缘,辛辛苦苦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孝顺儿子,就因为喜欢上这么个女人不再听他的话。那感觉就像是被背叛了一样。堂叔把满腹委屈都倾倒出来,舒怡被他们的口舌狂轰乱炸一顿,便离开了。

每个家庭都有这样或那样难解的矛盾,看似很复杂,很不同,其实不然。父母们总是以孩子不听话为引子,然后接下来便是一连串不可理喻的事儿:想要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娶老婆,生孩子,甚至往哪个方向奋斗。

“控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矛盾,而究其原因便是控制。”舒怡终于能看清了症结所在,曾经她也是深陷其中的一员。

兴许是因为修行使她清醒,兴许是那个声音的不屈不挠。在家乡这段时间,她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人都处于同样的状态:只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对自己却一无所知。

“爱在哪里?必须写点什么。”这个想法再次出现,越来越强烈,种子已经发芽。

2 寻找

临近开学,舒怡夫妇携儿女回到常住城市。安顿好后,便开启写作之路的探寻。

由于平时过着半封闭的生活,对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人生地不熟,舒怡打算先去各大稍微熟悉点的平台逛逛。

来到之前朋友推荐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博主是读书倡导人,活跃于读书写作领域,近期正在开展写作培训课程。

舒怡按提示操作,加入为期五天的写作试听课。主教老师教导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的技巧,建议大家把每个十分钟都利用起来,选择重点内容阅读,然后概括出荐书稿,书评和拆书稿的写法。“不对不对,这跟我想表达的不相关。”舒怡一眼就知道这不是她要找的写作之路。

到“直呼”去看看吧,记得丈夫以前在那儿写过问答文章。

没逛多久,一篇《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吸引了她。翻开作者的主页,浏览到她的文章大多是这类书籍的读书笔记。舒怡给她留言,也跟她交流自己的看书心得体会。

很快作者便邀请舒怡进一个群里,类似读书座谈会。主要讨论看书的心得及生活运用。几天后舒怡发现,群主是微商代理人,跟写作没关系。于是她再次离开。

来到“晓红书”,舒怡以前在这里有一个帐号,发布几张图片之后便没再来了。有人给她留言,是一张宣传海报,大意是可以加入一个免费写作群,不会互相打扰,只是分享写作干货,解答写作相关问题。

舒怡按照海报留下的联系方式进入群里。确实比较安静,群主时不时分享一些优秀书评及写作知识,也有几个厉害的作者会把上稿的文章(以书评为主)发到群里,供学习和增加阅读量。

我看过几篇文章讲的是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为对方考虑,理解他人等内容。

看似很有道理,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在还没有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之前,所谈及的接受外界、接受他人其实都是忍受。”舒怡得出自己的结论:“若不是真正从心理解,忍受只会累积更深的积怨,潜藏着更大的爆发,带来更深的伤害。”

这块土壤还是不适合心底的那颗种子,舒怡继续上路。

走着走着,脚步在简书上停住。“这里好安静。”舒怡闻到不一样的味道,整个氛围像远离城市喧嚣的村落,只有一个个故事,只有一个个作者,没有很繁杂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她打算暂时在这里待一段时间。

不用再上路寻找,舒怡悠闲地在简书里到处逛。每天有空就点开首页,阅读被推荐到眼前的文章。

她注意到,有一个人的文章天天都出现在最前面,他写了很多关于写作的观点。而且写法很不一样,别人都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观点。他是一句话一句话写的,你要读一整篇也可以,读一两句话也不影响理解他的观点。

培训写作是我的慈善事业,是“以文载道”。
家长学会自爱,接纳自己,不要说教,学会沉默和闭嘴,反观内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就是“爱”,其中没有担心、恐惧、打骂、批评。

舒怡每天都会来这里,看这位作者的高论。从他的言论,舒怡觉得这就是她写作的方向。“十八年修行”的作者简介让她决定不再观望。

3 开启

九月二十三日,舒怡如愿加入把修行与写作融合在一起的写作书院。

“我终于上学了。”她心里雀跃如初次进入校门的新生,并用十万火急的速度把这份满溢的激动传送给弟弟:“要遇到一个让你义无反顾的人可真不容易!”

开学第一天,老师只跟她说一句:“想写什么写什么”。

“哦,原来是这样。真理是这么的简单。”舒怡瞬间明白,光是想,光有念头是没有用的,写才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不敢写,也是恐惧的表现。不用担心结果,不用担心写得好不好,尽管写。”书院里总能听到老师鼓励的话语。

“鼓起勇气写出来,不仅跨进写作之门,也是跨越恐惧的开始。”舒怡想道。

第一周伴随着舒怡的紧张与兴奋很快就过去了。这周她完成了几篇简短的文章,其中一个小故事还被表扬,因为没有在故事中硬塞道理。

“写故事不要掺道理和个人情绪。让故事本身说话,读者自己会思考。”老师经常强调,她记下并做到了。

渐渐地,舒怡发现,所谓的新生其实只有她一个。师兄师姐,甚至比她后来的师弟师妹都练习过写作,发表过文章。他们称自己为小白是礼貌和谦逊,而她却是实打实的新手。

书院里很热闹,她们互相点评文章,讨论写作方法,舒怡一句话都插不上。她连自己文章都还没写好,更不懂怎样点评别人的文章。她现在才发现,很多人的文章都写得很好,会帮别人的文章提出更好的建议。

舒怡默默地走出教室,远远地看着她们。她们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谈论,离她好远好远。那感觉就像一个插班生,所有其他人都是相熟的,只有她一个陌生人。

每次作业都是几百字,老师说如果一直是豆腐块的话,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情绪低落,灵感也走远,压力趁虚而入。任舒怡怎么用力想,都跳不出那几百字的界限。

“根本静不下来写作,怎么办?”她焦虑不安,在班里询问老师。

“我刚开始也经历过,放松一下,不着急,会好的。”浅简师姐送来安慰。

“别逼自己,累了就休息一下。”

“你刚开始写作,有紧张感是正常的,放松休息一下就好。”

“……”

同窗纷纷送来关怀与鼓励,舒怡被淹没在七嘴八舌的温暖与热情里。遥远的距离原来是自己制造的幻象。

“累了可以休息两天,但不要超过三天”。老师发话。

老师说如果太累休息几天不仅不会落下,反而会写得更好。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受一些苦是必须的,如果休息太久没有持续性就相当于从头开始。

被批准放假后,舒怡便每天打开群,认真的看里面的消息。她发现,群消息就是一个流动的知识宝藏。老师在里面说的话,伙伴们点评文章时的讨论都是在传播写作知识。以前光顾着埋头苦干,手忙脚乱地准备当天的作业,都不曾关注。

广泛读书,泛读与精读结合,背诵、朗读、抄写。”这是周老师对如何写出好文章的回复。

“一篇好文章,开头很重要。要么开篇点题,为全文做铺垫;要么将主题隐藏,只露出引子,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这是陶语老师给一篇故事的点评总结。

发现这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后,舒怡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群消息,把重要的信息记录到笔记本。

4 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舒怡对书院渐渐熟悉。她根据书院的日常工作和自己的生活规律,调整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看群消息,文章,写作都有特定的时间安排,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除每天必看群消息和完成作业外,她有空就会去同窗友人的简书个人空间逛逛。周老师励志、睿智,陶语老师飘逸、超脱,燕老师大爱、沉着,汐暮老师和善、热忱,静迎老师从容、平静,茉莉老师武功盖世,浅简老师跳脱如小姑娘……每个人特性都倾注在自己的文章中。

有一次逛到有舍同学那里,看了一篇《相亲》的文章,便给她留言:“这个故事是接之前哪篇文章的?还是新创作的故事?”后来群里都在祝贺她找到好归宿,才发现自己搞错了,摆了个乌龙。没料到隔天收到她的回复:“嗯,可以作为新故事的开始。”

于是,一个新故事便诞生了。是不是真故事又有何妨?写出来便成了故事。

没多久她便毕业,离开书院。舒怡心里莫名觉得失落。她俨然习惯了大家都在的样子。

书院每日热闹照常。这周如火如荼的缩写活动激起大家的无尽热情。一篇文章出来,伙伴们光速缩写。缩减至一半,四分之一,一百字以内,一句话,一个字……最后没了,文章在大家轰轰烈烈的缩写游戏中被成功隐藏。群里散发出疯狂缩写的快乐,活力四射。

“原来写作可以这么快乐!”在这次缩写活动中,舒怡首次尝到写作的快乐,感受到与文字互动的愉悦。

“根本就是一句话,所有文字都是为这一句话服务。”

“由于我们习惯把文章写长,习惯发散思维,很少练习归纳提炼,所以文章必然有很多水份。”

“只要养成精炼习惯,会缩写,把文章写长就很容易。”

缩写练习告一段落,老师做了总结:“燕和茗用打碎枷锁的方式示范了把千字文缩到一字的过程,其实就是突破自我设限。”

“我还是没能突破字数限制,请老师指导。”舒怡把《先死后活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提交上去,还是几百字的豆腐块让她感到气馁。

“往三千字写。”老师丢下这个任务。

“三千字……”舒怡心里毫无概念,她连一千字都不曾写过。

第二天早上送完孩子,舒怡就赶紧回家躲进房间,那气势一看就很明显:谁也别来打扰我。

她先闭上眼睛安静几分钟,待大脑放空,便睁开眼睛慢慢回忆当时与弟弟谈话的情景与内容,然后再慢慢用文字还原。

越写心越趋于平静,宁静的空气笼罩在她周围。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只有文字和记忆。外界消失了,记忆库里面的故事醒了过来,思绪绵延……

“嘀嘀嘀,嘀嘀嘀!”闹钟响起,舒怡回到现实,放学接孩子了。

“终于写好了。”连续两天的都心无旁骛,文章终于接近三千字。舒怡开心极了:原来自己可以写长。

“有些人从来不敢尝试三千字,没有尝试,怎么可能突破。也许三千字比六百字更容易,只是在头脑的想象中,我们认为不可能。”

“写长(比如三千字),我们才能突破心理障碍,开发出潜意识,创作素材根本用不完。”

老师发表了练习写长文的用意。写长和缩减都是一种刻意练习,不仅是用于提高写作水平,更是为了突破自我设限。

5 完结

三千字对别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可对舒怡而言却是不再害怕写作的里程碑。就像老师说的“突破心理设限”。这一刻,舒怡只想说一句:“感恩遇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