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还需要报纸吗?
比起一张张大页的报纸,今天头条、凤凰新闻等新兴移动新闻app真的是太方便了。未来我们还需要报纸吗?报纸真的会消失吗?
我有在上厕所时看报纸的习惯,每天早饭前,揣着今天的报纸进厕所,坐在马桶上,边上厕所边看今天的新闻,一般15到20分钟,一份报纸看完了,国际国内周边的消息也大致了解了,个人卫生问题也解决了,很是规律。
近年改为用手机刷新闻,小小的一台拿在手里,的确方便了很多,想看哪里点哪里,看文字不舒服,还可以看视频。还有各路神仙的辛辣点评,围观群众的热闹讨论,呵,别提多带劲。
但一些问题也出现了,首先我上厕所的时间大幅延长了,以前是15到20分钟,现在起码30分钟起步,甚至有几次害得上班差点迟到。而即使我花了更多时间阅读新闻,我往往可能还不知道今晚家里会停电。隔壁那条街的商场今天大促销。
传统儒家经典《大学》开篇提出“止于至善”,教我们适可而止,凡事都有个度,到了这个度才有最好的体验,不然少了过了都不好,就像做菜,不放盐是没法吃,但盐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才有美味。信息也是这样,不一定了解得越多越深越好。
报纸的优势是提供一个边框化视角。所谓边框化视角,就像我们在看书看资料时,会把重要的东西画个红圈,这样我们再回头看时,一看就能看到重点。一份报纸是固定版面的,一天不管发生了多少事,都只能填这几个版面,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只能选择更有价值,更引人注意的信息,并且还要判断信息之间价值的大小,价值更大的可以独占一个版面,小点的只能挤个豆腐块,再小点的只能缩在中缝。但不论如何,上了报纸的,都是一天海量信息中画了红圈的重点信息,都是有用的,当然有的消息不一定是对我们有用,可能是对办报的有用,比如广告。借助报纸这个边框,我们,能方便地关注到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事。
报纸这么好,怎么现在不行了呢?就像做菜不能只靠盐,还需要各种调料。报纸光凭边框化视角这点也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卖信息是件很个性的事,男人女人、干部工人、潮人土鳖、北上广江浙沪,肯定关注信息各不相同,一个边框满足不了所有的人,因此报纸也会有很多种,有国家级的报纸,也有地方报纸,有晨报,有晚报,有证券报,有体育报,你看,报纸在满足个性这事上,也很努力的。但万万没想到,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会来的这么快,一下给了客户质变级的个性体验。
报纸就像一直是做宴席的,弄一桌菜大家都吃,尽量照顾每个人的口味,但突然隔壁突然开了家自助餐厅,而且这个餐厅用餐价格低的吓死人,食材近乎无尽,还不用担心排队,那报纸这个开传统餐厅的不就一下给整蒙了嘛。
但整蒙不一定表示会被淘汰,报纸的边框化视角毕竟是菜里一种重要的调料,相信人们一定不会抛弃那个熟悉的味道。而且自助餐吃多了,往往会难控制食量和营养摄入,不如去吃一桌精心设计配制的宴席。
所以我相信报纸一定不会消失。有智慧的报人会在坚守自己的优势下,吸收这时代大潮赋予的新能量,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但也有的报人,会抛掉自己的祖业,去跟风办自助餐,这就生死难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