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之秋-(美)裴士锋25
太平天国
一八五一至一八九四年席卷中国大片江山的战争,不只是十九世纪破坏最烈的战争,也可能是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战争。这场战争在英语里称作太平叛乱(Taiping Rebellion)。惨烈的十四年战争期间,至少有两千万人因为这场战事及它带来的恐怖饥荒和瘟疫而丧命。太平叛乱最后几年期间,美国上演了南北战争,而中国这场内战的死亡人数至少是美国内战的三十倍之多。
洪秀全几次科考失败,一次重病后,开始信仰基督教,并创立上帝教。科举考试耗时太长,几次考试如果失败,几乎就耗尽了古代文人的一生。对科举绝望之后,洪秀全走向了反面,想推翻这种腐朽的制度赖以生存的政治建筑。
洪秀全通过传上帝教,吸收到很多的信徒,特别是两广瘟疫期间,传闻只有信仰上帝教才能消除瘟疫。瘟疫过后,民众普遍认为是上帝教消除了瘟疫,所以两广地区信仰上帝教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两广地区的客家人来说,满清的统治始终是外族统治。他们在满清的统治下,受尽压迫和剥削,生活过的非常凄惨。
洪秀全的振臂一呼,得到客家人的积极响应,反正都是没有活路,不如放手一搏,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太平军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最后定都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洪秀全自称天王。
太平军的组成除去两广的客家人和上帝教的信徒外,还有所经过地区的流寇、罪犯、受清政府通缉的人和没有生计的穷人。所以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起义军都是乌合之众,也可以预测这种部队无法推翻满清政府,尽管这种政府已经腐朽不堪,风雨飘摇。
太平军所到之处,城市皆为废墟,当地人有的提前到乡下躲避,有的被杀死,有的直接参加到太平军。
太平军离开两广地区北上后,清政府将该地区的太平军亲人和一切有关系的人进行了大屠杀。聚当时目击者回忆,到处都在逮捕杀戮,而这种杀戮常常是几万人。
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对于中国的内战持观望态度,他们保持中立,看事态的进展。英国只关心这种战争是否影响自己国家的丝绸和茶叶生意,具体谁胜或谁败它并没有太多关心。
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国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天津大沽口集合,没费多少力气就击败清朝守军。他们从大沽口进入,沿河直达天津。中途没有遇到任何清军抵抗。因为清军的所有精锐都被调到南方镇压太平军的起义。沿河的当地民众只是好奇的观望这些外国舰队,甚至在舰队遇到麻烦时,当地民众还出手帮助他们。当然,他们也会给民众一些报酬,比如面包片或铜钱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进一步消弱了它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威望,民众也进一步认识到清朝的无能和腐败。
英国签订完成《天津条约》后,掉头转向日本。由于日本浪人亲眼目睹了中国被打败的惨状,所以德川政权没有做任何抵抗就让英国人长驱直入,而且英国舰长还受到了很高的礼遇。这使英国对日本的印象很好。
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刻,清帝每天带着妃子在后花园骑马打发时间。也许他明白,人力很难回天了,不如享受眼前美好吧。
太平天国政权竭力拉拢英国人,期待英国加入一起推翻满清政权。英国人不断权衡自己的贸易得失,并不轻易支持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