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受骗》:只要有渴望,就有被骗的可能

2021-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棉_Amy

余华的小说《活着》当中,年轻的福贵混迹赌场,相信能够将父亲赌输的房产赢回来。结局我们都知道,在与龙二的终局赌局上,福贵最初赢了一两次,相信自己即将时来运转的他,却在下半夜乾坤颠倒,败光了所有家产。至此,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其实,不光小说里、赌场中存在骗局,现实生活中的欺骗更是层出不穷。搜索引擎输入“被骗”二字,可以搜出很多相关新闻。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受骗呢?在所有欺骗背后,是否有共通之处呢?之前,我一直把欺骗归因于骗子太聪明,而被骗的人太笨。直到看了这本《我们为什么会受骗》,我才发现并非如此。

本书作者康尼科娃以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是畅销书《福尔摩斯思考术》的作者,为《科学美国人》撰写心理学专栏。

在这本书中,康尼科娃讲述了历史上很多欺骗故事,受骗者从家庭主妇到商界精英,甚至包括加拿大皇家海军。同时,本书对普遍存在的欺骗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剖析了后面的心理学规律,并给出了一些预防被骗的诀窍。

01骗子是什么样的人?

电影《猫鼠游戏》中,莱昂纳多饰演的弗兰克可谓将骗术进行得风生水起。

因为父母离婚而离家出走的他,意外得到一套飞行员制服,于是他的行骗之路正式开启。

他冒充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免费乘坐其他航空公司飞机飞行;他制作假支票,利用时间差,凭借飞行员身份套取支票;他假装医生,获得美女护士的青睐;他假装律师,得到了准岳父提供的法律相关工作。

在我们的印象中,骗子要么如谍战片中的间谍般老谋深算,要么如《画皮》中的狐狸那般貌美如花,要么如投机者一般急功近利。

然而,这位叫作弗兰克的骗子只是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未成年,有着高挑的身材,帅气的外表,迷人的笑容,高超的智商。任凭谁看到他,都不会把他和骗子联系起来。

在书中,康尼科娃说,真正的欺诈高手从不强迫他人做任何事,却会让人成为自掘坟墓的同谋。

确实,当弗兰克带着迷人的笑容夸赞银行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时,那位笑得合不拢嘴的姑娘完全忘记了要仔细检查弗兰克的支票(当然,即便认真检查也不一定检查得出来),甚至把弗兰克请到柜台里面,仔细讲解支票相关知识。

正如康尼科娃所说,欺诈游戏是依赖软性技巧的活动,靠的是信任、同情和口才。而骗子,尤其是高水平骗子,是这方面的高手。

02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那么,骗子到底是如何让我们上当的呢?骗钱、骗婚、骗房,看似纷繁复杂的骗局背后,其实有一套共通的心理学原理。康尼科娃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料敌机先。骗子找到目标人选,与其建立联系,初步确定对方的身份,并通过对方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推断对方的生活情况,获得受害者好感、信任和喜爱。

第二步,动之以情。骗子对受害者展开情感攻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贩卖焦虑、恐惧等,或让其感受到快乐、幸福等,充分调动起受害者的情绪。人们一旦感情用事起来,就会很容易被操控。

第三步,请君入瓮。动之以情是告诉对方“你有问题”,“请君入瓮”则旨在让受害者知道自己有解决方法,并采取一系列劝说策略,让受害者用骗子的方式看待世界,从而忘记自己的知识、理智、习惯,一步步调入圈套中。

第四步,完美故事。通过“请君入瓮”,受害者已经半只脚踏进圈套。此时,骗子引导受害者共同描绘一系列美好的故事,相信自身具有特殊性和优越性的人们,就很容易相信自己遇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并非这些故事天衣无缝,而是我们愿意相信,甚至希望故事是真的,所以愿意去配合。欺诈游戏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行下去了。

第五步,取信于人。这一步的关键是让人信息为真,其实就是让受害者从中体验到一定的甜头,认为自己是受益者。这些甜头,会促使我们把更大的欲望幻化为对未来的预期。可以说,我们和骗子合作,说服了自己,将骗局进一步推进下去。这个阶段,我们会非常乐观。

第六步,欲擒故纵。如果让目标损失一点,会怎样?就像赌徒在赌场上小规模赌钱赢了不少次,忽然输了一次,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根据常识,大部分人会追加投入,想办法把钱赢回来。骗子利用之前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乐观心理,确定目标会陷入更深,这就是欲擒故纵的全部精髓。

而且即便目标产生怀疑,骗子也会通过认知转换等手段,牵引着目标的认知和情绪,让目标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之前的胜利上,而忽略眼前的一次失误。

第七步,得寸进尺。有了共同情感,共同的失败经历,到了这一步,目标已经成为囊中之物,心甘情愿教出自己的财务,同时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八步,逃之夭夭与斩草除根。上一阶段结束,骗子已经得手,逃之夭夭是骗术的最后一步。我们听到过太多这种骗子“一夜之间人去楼空,不见踪影”的故事。也有一些情况,受害人发现了骗局,找上了门,骗子便会再次利用双方之前的情感,尽最大可能拖延对方需求帮助,这个步骤被作者成为“斩草除根”。

被骗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不公开。因为人们都太过重视自己的名誉,不愿意成为别人眼中的傻瓜。骗子利用了这一点,甚至主动为受害者创造这种名誉,让被害者骑虎难下。受害者保持沉默,于是历史一再重演。

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然而,当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就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最独特的那个人。对此,我们深信不疑,甚至发展成我们的信仰。

可以说,只要对奇迹的渴望还在,对那种高于我们平凡人生的现实的追求还在,欺诈游戏就有继续畅通无阻的可能性。

03如何避免受骗?

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有钱、更聪明、更有价值,骗子利用这种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目标、价值和方向,让我们有了信仰。

书中提到过邪教组织,即便是被定义为邪教,即便犯罪头目被抓,受害人仍然不相信,认为是执法机构弄错了。因为教众相信,让他们变得更好的组织不会是邪教。但是,他们却忽视了这个组织让他们付出了多少钱财。

那么,对于骗局,我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或者说,要避免被骗,我们就应该断绝对于奇迹的渴望吗?

并非如此,康尼科娃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解决方法。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曾到邪教组织卧底数年,解救了众多信徒。他们总结出33个避免被骗的关键点:

首先,保持理性。从以上关于骗局的八个步骤中可以看出,骗子主要是利用情感来控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可以帮助自己保持理性,看清真相。

其次,设定底线。绝大部分骗子的目标是钱。参加活动时,告诉自己,某个金额是自己能够顾承担的最大极限。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就不参与。有了这一底线,即便被骗,金额也不会太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跟自己的家人、朋友保持沟通,当自己想要越界时,及时喊停。

最后,运用好知识的武器。当被告知一门赚钱行当时,先不要急着投入,可以先查找相关知识,做了充分了解之后再行动。要知道,世界上最有钱的投资人比尔·盖茨和查理·芒格,也只投自己了解的对象。

诈骗过程中,多数受骗者曾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然而人是情感动物。在情感裹挟下,在对自我的高度认同下,人们硬生生把“可能被骗”的想法挤出脑海,回到骗子为我们打造的信仰中。

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尤其是涉及较大金额财产时,一定要理智,并提醒自己设定底线,运用知识。

04写在最后

只要我们对未来有希望,只要我们对人生有渴望,就可能有人投我们所好,让我们相信,只要付出点什么,世界就会比我们认为的更美好。这种时候,欺骗就可能产生。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骗子的这套把戏,并把握好一个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投入点财务或感情,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什么时候又该守得住底线,运用理智和知识,为自己的权益保驾护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