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友会简友广场读书

《孟子》(二)梁惠王下篇5——顾左右而言他②:逐字稿2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知非非非

逐字稿2

接下来我们来听听第七章,“孟子见齐宣王曰”,孟子还没走,已经失望了,但是还没走。他又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大家听这句话觉不觉得熟悉,就是《南渡北归》里边的梅贻琦——清华大学的校长曾经讲过,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就是从这句话脱胎过来的。

“故国者”,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是乔木之谓也”,就不是说这个国家的树木,都看着很粗大,高大乔木。我们过去有个领导人叫胡乔木,就从这儿来的。那种高大的栋梁之材,看起来很多,这个就叫作有历史。你看,我们为什么喜欢到大学校园里边逛,或者我们喜欢去那种寺庙里边逛,树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风景,就是大学校园里边的树都特别粗,你看那个树的粗细,你就知道这个学校的历史大概有多长了。

但是孟子说什么呢,孟子说你别太在意那些树,一个国家有历史、有文化,不能够仅仅看树,树再粗,只是证明时间长,它不能够代表文化。“有世臣之谓也”,什么叫世臣呢?就是能够长期跟随你的臣子,这个叫作世臣。甚至有的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样的人,你像张廷玉这样,三朝元老,一代一代跟下来的,这个叫作世臣。

为什么世臣很重要呢?你知道很多王宠信的是宠臣,宠信的是嬖人,就是他身边的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有时候王还会突然启用一个年轻人,但是能够长期跟着他的,证明你的德性是足够服人的。如果你没有足够好的德性,这些人就走了,所以“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所亡也”,就是您今天没有这样亲近的大臣。“昔者所进”就是任用,你以前所任用的那些人,今日不知其亡也,就是现在都去哪儿了?你用过了那么多人,现在都去哪儿了?你身边连一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孟子说这个话,其实给自己的走已经打好伏笔了,孟子已经动心了,他准备要走了。他在走之前,他试图跟齐宣王再说一次,说留住一个人是很重要的。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王说,舍弃一个人也很正常,这个总得有流动性,但是我想向您请教的是,我怎么才能够看出一个人不称职,不称职的点在哪儿?你看王又把话题引偏了,孟子是告诉他说你怎么留住人才,王问的是,我怎么能够更有效率地赶走他们,所以王说“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您教教我舍弃的艺术吧,怎么能够识别这些不行的人。

孔子对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就是在春秋战国的那个时候,家庭出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家看我们讲《论语》当中说到子路,说到冉有这些人做了大官了,多大的官呢?他们能够做到普通老百姓所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季氏的家宰。你要想越过层级,能够站在鲁君的朝廷之上,非常困难,就算你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你都做不到,因为你不是贵族。

所以孟子在跟齐宣王讲,说您要用一个贤人,这事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一定要慎重,如不得已。为什么呢?因为你随便提拔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卑就是地位低下的人,越过那个地位高的人,疏就是离得远的人,越过戚,就是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你们这都“家天下”,你们都是一家人打出来的天下,你让那个外人要超过你的亲戚,可不慎与?做这样的一个提拔,可不是得非常谨慎吗?

接下来孟子讲了自己的人才观,他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就你左右的这些人,你身边的这些伺候你的人,你的司机,你的马车夫,你的会计,你的王后,这些人都跟你说这人特别好,不能信。“诸大夫皆曰贤”,你的朝廷上的这些管理层,都告诉你说这人很好,也不行。“国人皆曰贤”,你听到老百姓,都传颂说这个人真好,“然后察之”,你还需要去认真地考察他,派组织部去跟他谈话,然后再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去收集他的资料。“见贤焉”,他真的是个好人,然后才用。

我们在《论语》当中曾经讲过,叫“浸润之谮,肤受之诉”,就是为什么左右的人说话特别重要,枕边风特别重要呢?宦官在古代的皇帝身边那么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天天说,每天说一点,每天说一点,“浸润之谮,肤受之诉”,让你自己能够感受到,你看这人多好,他给你买了这个,这些东西是你非常难以抵抗的。

所以孟子所讲的是,你需要有一套自己的选拔人才的机制,也就是必察之,你如果不能够有一套客观的选择人才的机制,你光靠听别人说,哪怕是你的大臣说,都不能够轻易地相信。“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一样的道理,他们说这人不行,你也不能随便地相信,你也需要去考察。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就是大家都说要杀这个人,这个人应该被杀掉,你也不能够随便地相信,你需要认真地考察,如果真的发现他有确凿的证据,应该被杀掉,这时候再杀他。“故曰:‘国人杀之也’”,这样才能够说不是我要杀他,是大家要杀他。“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就是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么慎重地去考察任用一个人,或者罢免一个人,或者杀掉一个人,你才能够成为国民的父母。

但关键问题在哪儿呢?我们研究管理这么长时间,就是察之这件事是很难的。假如你再问孔子“如何察之”,孔子的答案是什么呢?孔子说:“人焉廋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你看他凭借着什么,看他以什么为乐,安住在什么地方,看他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你就看出来了。

你要问孟子说怎么察人呢?孟子在后边讲过说很简单,视其眸子,就你看他的双眼,你就能够知道这个人心里想什么。这都不可操作,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法传递的东西,你让齐宣王看别人的眸子,齐宣王自己心中就那么多的邪恶,他能看出什么眸子来。所以西方的办法像柏拉图,他们那个时代就说,要有哲人王,也就是最好的做皇帝的人是哲学家,这些人本身就是哲人。

那应该怎么办呢?孟子自己来干,你自己来做这个哲人王,这就完事了,但这个又做不到。所以,我们觉得还是现代社会稍微好一点,你不能够凭一己之喜怒哀乐,说杀人就杀人,说罢免就罢免,我们需要有数据,有事实,有看他团队的这些人的这种反馈,有360度的考评,哪怕KPI指标(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没有那么准确,但是最起码它也能够反映一定的表现。

所以在历史上,如何察人、如何用人,或者用错人所造成的这种损害真的是太大了。你想想看崇祯和袁崇焕的关系,你说崇祯的判断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还包括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这个列举出来,可能每一代的帝王都能够列举出这样用人察人的故事。

有一本新书,叫作《我会独立思考》,是写给孩子们的。但是我觉得大人们都应该看,我们特别欠缺的就是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们得具备批判性思维,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缺乏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我们的情绪在起作用。比如说你听到了别人说这个人不好,你的脑海当中,突然产生了雪崩式的思维。什么叫雪崩式的思维?就是万一这个不好延续下去怎么办,万一这个不好,搞大了怎么办?万一影响了更多的人怎么办?

你看,你没有客观地看待不好这个事到底有多不好,而是你的大脑当中的雪崩式的思维,把它灾难化了,这时候你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举这个例子,只是独立思考当中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点,其他的还包括幸存者偏差,包括从众式想法、花车游行式的想法等等,我们的心理往往都是脆弱的,容易被别人影响。

所以如何察人,如何保持独立地思考,对于每一个管理者,对于每一个老师和家长来讲,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学会察人。左右皆曰贤,诸大夫皆曰贤,国人皆曰贤都尤未可也,要察之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