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人生这条路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2人  皖南医学院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人生这条路

有的人往往在陷入人生重大抉择时会选择逃避,放弃手中的选择权,习惯于被动地,依赖于外力或所谓的命运来迫使自己走上一条目的不甚明确,路途尚未知晓,于当前状态而言还说得过去的道路。

至此,碌碌无为,虚度一生。

于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遗憾此生,倒不是做错了些什么,而是什么都没有做,一生如同陷于人满为患的集市,浑浑噩噩,一头雾水的被推搡着不断向前,一句反驳,一丝挣扎也无。

这是我在看到书中习近平选择知青下乡而不是留京等待当工名额时想到的另一种人生状态,书中还提到他们在去延安的专列上亲友送别时整个专列都在哭,唯独他在笑,他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习近平在留京与下乡之间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我想他是深思熟虑过的,留京的确条件比去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要好得多,可是在那个时代,又是北京,他是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崎岖坎坷的道路,但是他知道,至少在这条道路上,他的生命属于他,他的未来,他的人生,都在他自己的手里。

人生是没有如果的,但我还是仍不住去想,如果习近平留在了北京,做了一个工人,那会是怎样的光景,中国如果没有习大大,又会怎样,我想象不出来,因为习大大的性格早已注定他不可能做出那样的选择,他有着如人们所说的“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困境会让他的意志愈发坚忍不拔,会让他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青年习近平有着年轻人的热血,冲劲,敢于担当的同时又聪慧明理,他和每一个爱国青年一样将自己看作是这脚下的黄土地的一部分,他知道苦对一个人成长的好处,他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他在最苦的时候也不曾崩溃逃避甚至是放弃。

那是他最苦的时候,不单单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苦。那时候他的父亲习仲勋受迫害、被批斗,母亲被审查,而他也顶着“黑帮子弟”的名头,作为知青,他没了出路,很可能一辈子与陕北黄土作伴,他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但从未与同伴抱怨过,他在巨压下带领着大家建设梁家河,并一直都在思考与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他说没有人“天生伟大”,世间万物都有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历练与成长的过程,终于,他从最初迷茫的城市少年在黄土地的养育下蜕变为了优秀果敢的党员干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并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以亲历者坐在一处追忆往年闲话家常中将那段有血有肉、情真意切的故事娓娓道来,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仿佛闭眼便是那黄土窑洞,挑着扁担的青年由远处走来,他步子迈得沉稳,两肩被压得微微前倾,看见你面上便露出些腼腆的笑意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人生此路,愿君善行。

17麻醉杨金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