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实战: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卡在哪?
经过多年互联网+转型的概念轰炸,很多企业家依旧苦恼的卡在原处,或者在转型中连连掉坑。师炜和他的西米互联,作为一只互联网出身的团队,却一直都服务在传统行业的转型产品上;4年30多个转型产品的咨询与孵化,横跨多个行业的激烈碰撞,让他能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传统行业的转型问题。
点子x产品x团队x执行x运气 ——Sam Altman, YC孵化器总裁
点子
如何想出转型的途径,不能靠苦思冥想,如同 YC孵化器的 Paul Graham所说:
活在未来,再把缺失的做出来。(Live in the future, then build what's missing.) ——Paul Graham,YC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转型的思考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站在前沿,更多的接受新事物,你会看到未来的行业生态,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所要做的,只是把它变成现实。
而西米合作的众多产品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家并非互联网原住民,对互联网的认知限于科技文章中的新概念;互联网能做到什么,会对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很难想象到。这也导致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互相渗透中,大多是互联网团队引发的变革。
以下引用自——Marc Andreessen: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商是软件公司:Amazon
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商店也是软件公司:iTunes, Spotify 和 Pandora
世界上最好的制片商也是软件公司:Pixar
世界上最大的营销平台也是软件公司:Google
世界上最大的猎头公司也是软件公司:LinkedIn
第二常见的问题——用户思维缺失。长时间在功能、质量、效率方面的专注,缺乏从用户出发的思考,或者认为自己能代表用户;导致很多产品创意都是从自身出发——“我能做什么、我想要做什么”;往往容易脱离用户需求,做出来的产品无法被接受。
产品
打造产品方面,不了解互联网产品的工作方式方法,而导致后期巨大的设计与技术债务,时间整月的浪费,甚至很多项目死在这个环节。
一、产品定位不清晰,摇摆不定,核心价值不清晰。想着——A点兜不住,还有B点;主要功能不行,还有其他功能补贴。
每个功能看似成本不高,然而真的发布给用户后,发现每个功能都可以深挖;造成产品臃肿,维护成本高企,核心价值却日显单薄。
现实是,单纯为了某些数据而做的功能大多只是暂时掩盖问题,欺骗自己。没有核心价值的功能做支撑,盲目的堆叠只是陷入迷乱的现象。此时更应该停下来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
二、规划太长久,初期规划就想到一两年后。可以尝试把产品想象成自由进化的生物,功能与运营结合考虑,每个版本先运营一段时间,看是否能适应新生态,你才知道往哪个方向进化。
三、不重视体验设计,以为体验设计就是做界面。没明白体验设计是有内而外的设计,是整个系统逻辑和产品设计的主线索;同时,也对用户情感、接受度、用户数据等有着重大影响。
设计服务市场的野蛮竞争,拼量比价,也经常导致人们失去对设计价值的判断,容易在体验设计方面因小失大。
产品策划和设计,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如果你自己不是用户,那千万要贴紧用户。
执行
大多数人只会停留在点子层面,不把产品做出来很难猜到结果;与西米互联合作的企业家大多都是实干派,有着说做就做的创业精神。但是,就算同样的点子,在执行上与互联网团队相比失分明显。
一、频繁变动,总是想要尝试更多的方式,认为创意能带来胜利;然而每样尝试都有机会成本,较互联网团队总是容易走更多的弯路。对创意的辨识力和经验是一个失分项。
总相信好的创意能够移动大山。 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机,创意只不过是为推土机指引方向,让它知道该到何处掘土。——彼得.德鲁克
二、小步快跑;很多企业家手头资金充足,希望一步做到位,却忽略了时间成本和团队激情的消耗。
新的项目往往需要持续不断的激励,市场变化很快,需求也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反应不够迅速的,往往要支付更昂贵的成本。
三、过早的关注数据和用户访谈;不少团队已经认识到数据和用户访谈的重要性,在一开始就监测各种数据,运营工作也围绕数据和用户来开展。
但是很多团队为了数据目标,掩盖了问题的发生;而用户访谈则成了另外一个陷阱;错误的话术,不科学的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将团队带入歧途。
数据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用户访谈能告诉你为什么发生,但是,缺乏产品经验和系统思维,这两样东西也会成为一个失分项。
团队
西米的每个项目团队,经常看到的情况是5人小组,或者20人小队,每个人的能力必须符合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因为脑力工作的特性,合适的伙伴往往比普通员工的价值输出能达到十倍。
比如,产品经理不称职可能会造成项目的灾难,体验设计达不到标准会让你的产品力大打折扣,一个不称职的工程师,会引发重大的技术债务。
项目团队需要在管理成本和团队实力上达到一个平衡的点;每多一个人,管理成本升高,连接效率下降,又会影响团队实力。
很多企业家也一直在谋求合适的团队,阻碍却十分严重: 1. 认知鸿沟,聊不到一块或互相看不上 2. 互联网行业薪资高,超出了传统企业标准 3. 无法评估其能力 4. 观念及工作方式差异,和现有团队无法配合
转型是基因融合
传统企业转型,各个环节都容易卡在认知、观念和经验的差异上,这也是师炜创办西米互联的价值所在,希望连接起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之间的鸿沟,作为一段互联网原住民的基因,注入到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
不要“+互联网”要被“互联网+”——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作者:师炜,资深产品总监,曾任职 腾讯、迅雷、万兴等;其西米互联团队服务互联网+转型孵化30余家企业,提供 产品规划/策划/设计 深度孵化、转型咨询、技术投资。
微信公众号:师炜
西米互联版权所有,转载请保持原文,微信咨询:XM-si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