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心主义》危险且令人着迷的理论
一 分类与主题
1.分类
论述类、理论类、科普书籍
2.主题
生命和意识是理解宇宙真实本质的关键
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宇宙偶然间创造了生命。
3.问题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宇宙必须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出发,唯有这个角度才能得出真相,否则,别的方法都无意义。
二 架构
生物中心主义的七条原理
1.我们感觉到的真实,是与我们意识有关的过程。
我们认为的真实,基本来自于感官:嗅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
所谓的真实是:外界与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且意识在此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没有意识,就不会感受到真实的存在。
举例说明:森林中的一棵树倒了,如果没有人在场,那么会发出声音吗?
答:不会。声音本质上是一种波,由于树木和地面的接触,引起的空气的震动,这种震动需要传递的介质——空气,产生了空气波,如果没有人在场,那么就只会有空气波而已。
人的耳朵,接收到这种震动,并转递给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展示给意识的方式,就是声音。如果没有人在场,就不会产生声音。意识是创造真实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视觉本质上是电磁波,触觉和电子的互相排斥有关。都必须有意识的参与才可以,创造出感官的真实。
2.我们的外在与内在感觉是难解难分的。它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能分开的。
自我与外界的区别,主要在于控制,我相信我能控制我自己,我拥有自由意志,但是我不能控制外界,因此我们两者有区别。
但自由意志只是人类的幻觉,生物学家想知道是人自主产生了“动作”的欲望,还是大脑自动产生信号,并展示给意识,让人误以为是自己产生的欲望。生物学家研究后发现,人的大脑产生电信号的时间,远远早于人反馈有欲望的时间,更早于这个人动作的时间。生物学家可以通过对电信号的监测,提前预言这个人是否行动。
如果我以为我能控制自己,但是实际上并不能,那么意识观察自己,与观察眼前的桌子有什么区别呢?人的身体、感官、情绪、思想像是一个自动化机器人,而后台有一个意识,所有这些都放映给意识看,意识误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机器人,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个机器人和别的事物一样,都能被意识观察,都是客体。那么自我与外界的区别就被模糊了,甚至可以说没有区别。
如果这个自动化的机器人是我们称之为自我的东西,实际上只是一种幻相,他自动地产生欲望、产生幻相,而我实际上更接近的是意识,那个观察者,那么我这一辈子所做的为了“我”好的一切,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我执,自我的执着,牢牢地绑死一个人,但是其实自我不存在。
3.亚原子粒子——实际上所有的粒子和对象——与观察者的在场有着相互纠缠作用的关系。若无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在场,它们充其量处于概率波的不确定状态。
4.没有意识,“物质”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概率状态中。任何可能先于意识的宇宙,都只存在于一种概率状态中。
量子力学中最终重要的结论就是观测者影响观察对象,从而影响实验的结论。对该问题的最佳介绍,我推荐物理学家们魔改的“双缝干涉实验”。
恐怖程度不断升级!最完整的双缝干涉实验演变史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里用薛定谔的猫进行说明,根据哥本哈根派的解释,当没有打开盖子进行观察的时候,箱子里的猫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既是生,又是死,当然这种状态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一旦打开盖子进行观测,即意识进入,则波函数坍缩,猫只表现出一种状态,要么生,要么死。
还有一种解释是“平行世界”理论。物理学家们为了避免将意识引入到对客观世界的分析中,便提出了平行世界理论,在这种理论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发生了,即这个世界的猫是活的,就一定有一个世界的猫是死的。因为我们只存在于一个世界当中,当然看不见另一个世界中发生的情况。
如果宇宙先于意识存在,那么也只是一个概率的波动状态。这里所说的概率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描述。只有当意识产生时,波函数坍缩,宇宙才存在。没有什么是真实的,除非被感知到。
5.唯有生物中心主义才能解释宇宙的真正结构。宇宙对生命做精微的调节,使生命在创造宇宙时产生完美的感觉,而不是相反。宇宙纯粹是它自身完整的时空逻辑体系。
作者列举出许多的常数,比如牛顿万有引力常数,这些常数哪怕有一点的变化都不可能有生命的诞生。宇宙对于生命来说,刚刚好的令人讶异。
根据人择原理来解释是,因为我们刚好活下来了,宇宙才会显得如此的契合生命。而生命没有办法存在的宇宙,也不会有我们,也不会有观测了。这部分作者有反驳意见,但我没看懂,就不介绍了。
根据生物中心主义的观点,在意识诞生之前,宇宙呈现一种波动的状态,意识一诞生,宇宙坍缩成允许生命存在的观测状态。宇宙展现出的完美感,也就合情合理了。
6.时间:在动物意识感知之外,并无真实的时间存在。时间是我们在宇宙中感觉变化的过程。
7.空间:空间与时间一样不是物体或者事物。空间是我们动物的另一种认识形式,并不是独立的存在。我们像是乌龟身上的壳那样承载着空间和时间。因此并没有与生命无关的物理事件发生在其中的、一个自我存在的绝对基体。
这两部分瓦解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这两部分,我能看懂的很少。只说书中的一个例子,如果我搭乘一艘火箭,以光速的99%速度旅行,那么我的时间会膨胀7倍。从我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的变化,我在宇宙中旅行十年,就是年长了十岁,但是等我十年后回到地球的时候,就会发现地球上已经过了70年,我的朋友们都已经死去了。时间不是客观的存在,我的确是过了10年的时间,但是与此同时,地球上度过了70年的时间。
我的理解是,时间和空间就是意识给我们带上的眼镜,这个眼镜摘不下来,而且有变形作用。让我们无法看见时间和空间的真实面貌,只能活在“当下”这个时点中,并在线性过程中一点点前进。
三 补充
这个作者远比我高杆太多,我在阅读过程中,能理解的是少部分,大部分都不太理解。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语言这个工具在描述意识的问题上,本身也存在缺陷。
目前我无法对本书进行评价,因为我还不够资格,我觉得我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和作者达成相差不远的理解水平。
本书中的观点极大地冲击了我的固有观念,可以说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明显感觉到这种思想的危险性。生物中心主义是一种危险且令人着迷的理论。
最后,我做出一点我自己的猜想:
外界没有客观、独立存在的宇宙,也没有独立、存在的物质,只有意识存在。一切都是意识。
意识创造了自我,而自我为了活下来,则创造一种“我”的幻相。我执就是不断加强这种幻相。
我们看见的东西并不是真实的,而是最简便、最有利于我们生存下来的标识,美与丑、善与恶,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为了引导我们走进或者远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