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U:要学设计得先改变思维模式
摆脱迷茫
上次我们聊了什么是迷茫状态以及如何摆脱迷茫,经过不断和大家讨论,又收集和提炼了一些新的观点。
其实无非是要解决3个问题:
1.我是谁(认知自己)
2.要去哪(树立目标)
3.怎么去(找到路径)
这三个问题回答得越具体越详细,迷茫就越少,也会减少很多烦恼。这似乎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那么我们具体一点来看看到底方法是什么。
1.去了解(对内、对外)对内就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短板是什么,有什么兴趣点;对外要了解你要从事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本质是啥。一定不要仅仅从表象去肤浅的认知这个事情,而要具体考察这个事情的内在。比如你要做工业设计师,你就一定要知道工业设计到底是干嘛的,如果你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那这个认知本身就是片面和局限的,会对你后面的选择与判断造成偏差。
2.设目标(长期、短期)比如你要10年成为设计合伙人,5年当上设计总监,3年成为资深设计师,现在先找到工作再说。这种具体且有可实现性的目标,会引领你一步一步实现理想。理想就是拆分成无数个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就离终点更近一步
3.做计划(边做边调整)为了达成目标,给自己设立合适的执行计划,比如我第一年先赚一个亿(嘿嘿)。这个计划是动态调整的,随着自己的状态与所处环境,不断在执行的过程中去调整。比如你要想要未来两年成为资深设计师,那么需要先找到一个适合的平台去让你接触更多资深设计师才可以接触的工作。
去了解 → 设目标 → 做计划
记住这九个字,试着执行一下,看看能不能摆脱迷茫状态。
在群里面聊到这里,很多大学生朋友有些犯晕了,他们共同的地方都在于,没有学会如何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这里我不得不来谈谈什么叫做学习。
我在知乎专栏看到这篇文章《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快速学习法》,这篇文章是关于学习认知的,其实大部分人,包括我们这些所谓的老鸟,在一些不熟悉领域的认知,都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高中政治课学过这个吧),才可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和内涵,进而才可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想说,我们大学前的12年教育,其实都是扼杀你的创造力思维的,而学习设计的过程,其实是在建设你的创造力思维。如此看来,过去那些从没经受过传统填鸭式教育的人,最容易学会设计思维,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
思维模式影响行为方式
我认为工业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没有发现知乎一堆设计师提问,类似“你们在生活中有遇到什么不方便的事情吗”,之所以问出这种问题 就是因为他们没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也不知道问题到底是指什么。
一个设计师区别于普通人的最大差别,不在于解决问题。普通人也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一堆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师背后总有一堆人指手画脚,因为解决问题其实不是特别难。设计师区别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在于你要发现对的问题。其实问题有很多,哪些是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可以忽略掉,这个发现并判断和选择合适的问题,是设计师需要运用设计思维、经验、逻辑和调研,才可以去做的事情,普通人没经受设计训练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如果选错了问题,就意味着你在做无用功。很多智能硬件公司做的产品在市场销量不好,他们自认为找到了痛点,但实际上这个痛点不够痛的核心原因很可能就是他们选错了问题。某些老板们觉得自己懂得发现问题,也认为自己找的问题是对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老板都是蒙的,凭过去的直觉和经验去判断,经不起推敲。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快到老板无法用过去的经验对未来做出正确判断。这就是李善友说的,创新的本质是跨越不连续性。那些做出重大决策错误的老板,都是没有跨越不连续性的。因为过去的经验在新时代没有参考意义了,他们还继续用旧思维去考虑新问题。越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越容易在跨越不连续性的时候栽跟头。摩托罗拉之于数字手机,诺基亚之于智能手机,微软之于手机系统,雅虎之于移动互联网,都是一样的。曾经的专家,爬的越高摔的越狠。
张泉灵在罗辑思维的演讲,就是在讲如何改变思维模式去影响行为方式的。她一个20年经验的著名主持人要改变思维也非常痛苦,但她很快就做到了。只是她觉得变得还不够,还需要更快。但那些融入骨髓的习惯,怕是一辈子也动不了。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会形成习惯,习惯可能会变成枷锁。枷锁一旦形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脱掉了。或许今天最大的优势,明天就会变成最大的阻碍。
有人说要活在当下,计划赶不上变化,机会到来的时候自然会抓住。别忘记我们还有一句话,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倾向于,当下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适应未来而做出的准备,人活着就是为了迎接未来。具体来说,如果我认为未来大公司的架构会消失,全部人都会自由化,那么我现在就要把自己自由化,早日适应未来的状态,提前做好准备。所以我不会再考虑去大公司,找个高薪的工作,因为我认定那种状态不是未来的常态。而不认同这个未来趋势的人,还是会继续现在的生存模式。直到未来到来了,大公司架构瓦解了,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被迫自由化了,却无法适应。
环境发生变化,这个事情当年已经发生过一次了,还记得国企下岗吧。所有那些被迫适应新环境的人,都非常痛苦。而那些下岗以前就早早的出来创业,白手起家的,现在越来越好了,而且非常适应现在的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很快会来第二次,第三次。这个时代很奇妙的地方在于,三十年间可以发生好几次巨大的环境变化。适应变化的人乐得其所,而不适应的人就越来越痛苦。
何为学习
跑题跑的有点严重,我本来是想聊学习的本质的。但要认清楚什么叫做学习,首先就要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因为我们大学前的12年教育,都是学科制的教育方式。而学习设计,最好的方式是项目制和问题制。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及时反馈,当你发表观点表达想法的时候,对方就可以马上对你反馈,你再不断获取反馈并修正自己的观点与行为,这才叫做学习。这里的对方,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同事,可以是任何给你正反馈的人。
在一个互联网社群里面,如果有几百个人,如果大家都来反馈,那每个人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我把这种互联网群体一起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裂变式学习。大家分别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技巧,然后又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别人的长处,这种类似火影里面的影分身,你自己裂变出无数个自己(这里就是社群里面的每一个成员)每个裂变出的个体分头学习,最终所有分身又合在一起,本体得到全部的经验值,我把这种成长模式叫做裂变式成长(鸣人就是用这个方法快速学会螺旋丸的)。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学习效率以及视野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不是一群人学一样东西,而是一群人学一堆东西。
聊到这里,突然有人告诉我一个很高大上的词语,叫做“知识共同体”。关于这个有点耳熟但又摸不着头脑的词儿,等我有所研究以后再来码字吧。
拓展阅读:
知乎专栏《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快速学习法》
罗辑思维《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
罗辑思维《跨越不连续性》李善友
罗辑思维《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张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