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都挺好》大结局:为什么养老也是明玉一个人的事?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听话不长大

***   文章配图来源于《都挺好》《芳华》剧照


《都挺好》果然大团圆了,看得我真是恼火。

不是因为它大团圆生气,而是因为,我想过大和谐,但是没有想到和谐的方式居然是这一种:作为苏家一直以来的既得利益者,大哥和二哥两个人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远走他乡,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生活了。反而最不受待见的明玉仍然要承受这么多,一个人照顾老年痴呆的苏大强不说,连工作都辞了,这都是什么世道。编剧的安排真的让人,无话可说,难道说女人最后只能回归家庭、困于家庭,女强人都逃不过,大家最好都别想做了。

特别是苏大强的那句:“你大哥在国外有家有孩子,二哥还要忙事业,你这么有钱你就该管我。”

这都是些什么逻辑呢,明玉有钱就活该这样吗,她难道就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吗?

果真是除了明玉都挺好

苏大强去给苏母上坟:“我一辈子跟你唱反调,到头来还是遂了你的愿……”,遂了她的什么愿?自由是老大的,票子是老二的,负担是明玉的,可不是遂了她的愿。

还有苏大强的老年痴呆我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他记得给明玉买复习资料的事情,之前大半辈子都那么窝囊了,一直在逃避责任,结果老年痴呆了你跟我说他记得自己要对明玉好,还偏偏只记得明玉的事情, 我真是·······还不如让明玉得了间歇性失忆症,只忘记苏家的事情才好呢。

果然是到了结尾还这么闹心

我真的是要气死了

因为又有多少现实都是这样


感觉电视剧里告诉我们明玉最后还挺幸福的,但实际生活中,也不知道脸上的笑容里掺杂着多少呵呵的无奈。

就像明玉的扮演者姚晨在微博里说:像我们真实的人生,经常和爱与和解擦肩而过,而很少真正得到它们。面对命运的无奈,我们只能笑笑说:都挺好。

明玉真的是等来了想要的情和理吗?不,明玉永远都等不到了。

因为赵美兰已经去世了,明玉永远等不来她的一句话,即使她在世,也一定不会说。

苏大强看似把情和理给了委屈多年的明玉,但是这种给,在我看来,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条件就是不要打扰大哥和二哥,还要负责他的身后事。

对方并不愿意把情理堂堂正正地归还与你,你一定要再一次牺牲些什么才能换来你想要的情理,而这次牺牲依然以你想要的情理为基础。

所以你说明玉的心理真的释怀了吗,也许吧,但是现实里的明玉是不可能就这样释怀的,他们无法宣泄,只是选择了吞咽,把这些创伤藏在心底深处,只在夜深人静时拿出来舔舐,吐出一口浊气,吐不尽心头不平。

这辈子都不可能释怀的,但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笑笑,人生假如可以重新选择一次,可是也没有假如,只能就这么算了吧,不是原谅,是放过自己,认了、忍了、算了。


也许是我还没有修炼到那种风轻云淡,可以和往事轻松和解不计较的程度。总觉得剧里和现实都是如此,是不是就告诉我们: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轻易抹杀掉以前的那些不公平和做过的很过分的事?

作的人可以使劲儿作,因为到最后总有人替你收拾烂摊子,解决后事。

自私的人可以继续自私,那些亏欠都可以不放在心上,问题出现了就赶紧远远逃开,睁只眼闭只眼,和和稀泥就过去了,只要最后动动嘴皮子,大家都会原谅你,自己还是能继续享受原来的各种好处。

只有那些善良温暖内心柔软的人只能有认命一条路,独自抚平内心的创伤,默默承受着生活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常,认命地拾拣各种奇葩带来的一地鸡毛。

真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哪怕这种偏爱要以牺牲别人来获得,即使不讲道理、不求良心也无关紧要,因为总有人接盘,总有人要背负,只要那个人不是自己就可以。人人都应该争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好处照样拿,责任全不用承担。

也许善良和责任从来都不是为了什么回报,只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可是如果所有的善良都换来如此的结局,善良难道就不会寒了心吗?又怎么能说服别人继续善良?


电影《芳华》里有一句“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电影里既得利益者的郝淑雯在结尾变得多么有正义,义正言辞地喊道“你敢对战斗英雄对手”,仿佛从前带头排挤何小萍的人不是她,仿佛从前那些对刘峰的诋毁、欺侮和落井下石从来没有发生过。

另一个林丁丁也移民到国外好好地做她的贵太太,当年的事情可能早就如一段插曲随风而逝,被她忘记。

电影里的何小萍和刘峰像极了电视剧里的苏明玉,明明都那么优秀,好事做尽,但结果也只能就那么算了,承担着命运的不公,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一笑置之。

他们真的是不在意吗?我想还是在意的,只是经过世事的磨洗,这种在意再也没有了申诉的意义。人还活着,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的呀,你要是一直记仇,难受的还是自己。可是你说就那么释怀,心里又该有多么心酸无奈。

所以就只能像明玉,强行给自己灌输小时候父母对自己好的场景,将那些为数不多的温暖拿出来放大,以此来安慰自己也是曾经获得过爱的孩子,没有被家庭彻底抛弃。

影视里的这些伤害到最后可以一笑置之,现实生活中,这种无法申诉的遗憾和憋屈才如影随形,一直存在。

还是那句话,现实中多少遭遇不公的人本身过得磕磕巴巴,到头来还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考验,而那些过得还不错的兄弟姐妹早就把责任推到一边,一边得到大众的口碑,一边收获着自己的春风得意。这才是影视剧的结局和现实最让人如鲠在喉的地方。


每一个大家庭里,最不受宠的孩子反倒是最孝顺的那个。

我爷爷奶奶有六个孩子,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爸爸排行第三,一直都是不被喜欢的那个。

爷爷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年轻时地主家的儿子当惯了,太爷爷还在的时候靠着太爷爷生活,太爷爷不在了指望着儿子生活。大儿子和二儿子成家后分出去只管小家不顾大家,责任就落在我爸爸身上,既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还要负担下面弟弟的学习,尤其是五叔叔小时候就是个熊孩子,不爱学习还非要去学校上学,把我爸折腾的够呛,饶是如此,我爸爸仍然不得青眼。

我爸爸一直到28岁才结婚娶了我妈,比我两个伯伯晚了快十年,照理说结婚后应该和大伯、二伯一样分家单独过,但是并没有,虽然爸爸成家了但是却不能分家,理由是“你分出去了我们怎么办,要饿死了!你两个哥哥还有自己的家要照顾,顾不来我们,我们就指望你了”!

好,于是我爸咬咬牙,开始舍小家顾大家,住着两件破瓦屋,还是那种土坯堆起来的,奉养父母、照顾弟弟,还要供弟弟们上学考试学手艺,其次才是我妈。28岁才结婚的男人,别人家小孩都打酱油了,他连小孩都不敢生。我妈也是大度,居然就那么跟他过来了。

好不容易到了五叔叔成家了,终于可以分家了,我爸还要问岳父家亲戚借钱赊账盖房子,也是够憋屈了。房子盖好了单独住也没用,我们家房子距离爷爷奶奶家房子近啊,爸妈常年在家,老人还是继续由我家照顾着。


我小时候也能感觉到我们不受爷爷奶奶待见。

小时候家里穷,好吃的东西不多,逢年过节有了好吃的,首当其冲就是盛一大碗送给爷爷奶奶, 但是我就不明白,我们家好吃的要先送给他们,他们吃剩下的都要过期了才能给我和弟弟。

同样都是孙子,为什么奶奶不帮我爸妈带小孩,却能给我五叔叔家带小孩;我爸妈干活时要时时刻刻把孩子带在身边磕着碰着,叔叔们却可以远在外地安心工作,孩子自然有人给带的好好的,磕不着碰不着。

爷爷和苏大强比起来也没差多少,每天到对面山里拾一捆柴火堆在院子里,然后就坐在大门的门枕上抽旱烟,等着我奶奶或者我妈叫他吃饭,几十年如一日。

我奶奶从坡上摔下来半条命都没了,叔叔伯伯们都放弃抢救了,我爸骑着他的小摩托带着去医院抢救,又是补药又是炖汤的养着,养了大半年了终于好了。你以为我奶奶终于认清我爸的好了,真是太天真了,隔了一年,我爸出车祸骨折了,我奶奶每天从我家门口路过五六趟,从来没有进门问过我爸爸什么情况,更别说一碗汤了。

就连爷爷奶奶分家时,也要两个伯伯和五叔叔聚在一起先分一遍,然后大家再重新聚到一起再分一遍,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下来的传统和规矩。

可是到了我爷爷养老的时候大家又开始推三阻四,各个说我来我来,其实都不来。

我爸现在提到这些事情还有些生气,说叔叔伯伯们没有良心,但是又能怎么办,就像我妈和他说的“你也只能认了。”

越是遭受到不公平越多的人,要求的越低,我爸只是希望爷爷奶奶能对他有一句肯定,哪怕说一句“这些年辛苦你了”都行。

可是他等了几十年,等到他们都去世,也没能听到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那些属于他的情和理、属于他自己的委屈也只能干巴巴的咽下去。

能怎么办呢,他们在世的时候,你不能跟老人计较,他们去世了,你也不能跟棺材里的人计较,再怎么样,还不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同出一脉的血亲。只能是不要想了,也不要计较了,这辈子还不都是这么算了。

实在过不去那个坎,就自己拼命找点温情时刻来安慰自己不要太难过,往后的日子还能就这么过下去。


看电视的时候我和朋友就在讨论这些情节拍的真实又不实:真实在人物的形象随便一抓就有现实的例子,不实在明玉强大的开挂能力100个人里也难以挑出来一个。

这下到了结尾果然没让人失望:越不受宠的孩子越孝顺、越要付出得最多。

谁让你缺爱呢?谁让你有钱呢?谁让你是女孩呢?谁让你不受宠呢?谁让你······一切都能成为理由,一切都称之为命运。

现实里的一口郁气到了电视剧里都让人吐不出来。

剧中的明玉和解的还稍显完美,而现实里的更多的明玉和解的都如电影《芳华》里的刘峰和何小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