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今年七十岁
如果路遥先生还健在,到十二月三日,刚好是七十周岁了……
如果路遥先生还健在,在《平凡的世界》之后,我想先生还会写出更多的作品。其苦苦酝酿的关于怀念妹妹的《生命树》、关于成吉思汗的创作计划的“大书”也应付梓了。
四十二岁,就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正值壮年之时。这一时期,是人的过渡期,兼具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期的成熟稳重于一体,可以说,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生发期,是日头正盛的蓬勃发展期。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在他的文章《在路遥墓地前》这样写到:“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无数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
在短暂而辉煌的四十二岁生命历程里,路遥先生先后经历了缺衣少食被过继的困顿期、无学可上的迷茫期、一跃走上文坛并获奖的荣耀期、获奖之后告别鲜花和掌声的清醒期,以及苦苦思忖再铸文章的奋斗期。纵观先生的一生,仿若璀璨世界的闪耀明珠,虽经岁月的涤洗而不减其华,生命之花像陕北高原上挺立的山丹丹花一样竞相迸放着,愈发明媚而闪耀。
二十余个日日夜夜,一个陕北硬汉用咖啡和香烟来延续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始终如一的毅力和超越常人的魄力,完成了后来享誉文坛的小说《人生》。
路遥先生在《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这是的路遥先生告别纷扰、无比清醒地走向了朝圣之路——毛乌素沙漠。此后的六年,路遥先生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尽可能地掌握详实的资料,他没黑没明的广泛阅读,包括近百部中外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辗转多地,体验生活,力求写出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的作品。
那是一九九一年的三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先生六载如一日牛马般的劳动得到了肯定。然而,在写完小说后,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却每况愈下。离世前,路遥先生还念着家乡的吃食,还念着生他养他的爹娘,还念着养育了他的那片热土……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路遥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用奋斗的文学态度和勤恳的人生信条给了现实、给了历史以深厚的交代——从一个他功成名就的时代,活到一个让后来者们时时铭记的时代。
和共和国同龄的路遥先生,精神丰碑不朽,灵魂永驻人间。睡梦里泪眼朦胧,我看到路遥先生的手里拿烟卷,烟圈倚着指尖升腾而起,在天堂里仍在执笔著书。另一个平凡的世界里,别样的人生依旧演绎着,以信念、以匠心,以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