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荒废的十年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十年。
不知为何,最近接二连三地听到这句话:我荒废了十年光阴。。。
1,
一个朋友今年45岁。对我说,在她人生最顶峰的时候,暂停了工作,接受了佛教的洗度。
在家里背了十年金刚经。去西藏佛缘寺庙参与佛法宣传。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在单位做的不开心。她在上市公司负责招商工作。30岁的时候,一个香港佛家一定要收她为弟子。她觉得自己凡心太重,做不了佛家弟子,并未应会。随后的命里却总是佛缘不断。按道理玲珑精巧的女人,怎么看也不必要遁入空门。她最后偏在人生最好的十年像模像样地诵起了《普门品》《地藏经》。。。
在我无法理解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之时,一位老同学来电话说“我很迷茫”。这句话在三年前她是这样说的:我现在终于理解什么叫“碌碌无为”了。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设计的!忙忙碌碌却没有任何作为。像我这样的人,真是悲哀。。。!
我说,别悲哀,我也感同身受。
离我们真真切的的意识才溜去三年光阴,便到了感觉无力翻牌的地步?
都知道,人可以总结过去,但不能一味总结过去。要投入实际行动,尽管可能一样收效甚微。
是的。我们玩得转的时代就这样在指尖溜走了!如你逃过的课,错过的姑娘,未购的房子,头顶飘过的云彩。。。,再也回不来了。
2,
写作组上个月进行最后一天的告别活动。大家乐于讲讲自己的故事、特长与爱好。。。有群友讲笑话,有的发了自己配音工作的音频、有的朗诵诗歌,有的。。。忽然有一位说:“我真后悔浪费了十年光阴。”这种突如其来的“心迹吐露”,让欢乐的气氛戛了一下。很明显,告别会就像一场实体欢送会,大家进入了自说自笑,自哭自闹的高潮环节。酒不醉人人自醉。
我也想说说自己心里的话,还没等我说,其他人已开始抢话头了。。。
是啊!我也是。
想起过去,何止是后悔。。。
一个金融群。某日大家聊起房地产的变迁。
忽然有人说,十年前我干啥来着?!唉!钱都荒废了。
。。。。。。
过去的十年,钱荒废了,似乎,比人荒废了还重要。
是的。你荒废的十年,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十年。是中国梦长大了的十年。
压力、惶恐、安全感缺失。。。成为这个迅涌时代的标配,果断袭击了一代人。人们在无奈中苦命地说,“要是认真你就输了”,“难得糊涂的社会自古存在”。。。。。。
3,
如果说前两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中产焦虑的话,眼下这一刻则是各个阶层的人都在焦虑。
金字塔顶端的富裕阶层,从这两年起,也会为房产税,海外征税,高官廉政建设而彻夜难眠。
别说谁罪有应得。没有人罪有应得。终极逻辑非常简单,这仍是个成王败寇的社会。
只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没想到自己接班的时候,社会主义被整容成了资本主义的模样。较之以往社会主义的美,大家一面认同它足以引领世界潮流继续美下去,一面剖析自己的内里,怎么这么别扭,问题出在哪里呢?和平时期带来的精神压力竟不亚于战争时期的肌体劳役。。。
原因极为复杂。
A,时代因素是普通个体最大的不可抗力。
社会主义进程步入“高铁”时代。我们这些刚刚才坐过动车的小孩被惊呆了。于父辈而言,当高铁还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时,孙辈们已经轰轰烈烈启程出征。。。可燃冰试采成功、VR旅游代替双腿出行,科大讯飞翻译机置换高翻脑体,芝麻信用覆盖衣食住行,人工智能即将站在食物链顶端碾压人类。。。转眼便是一个黑科技上天入地的时代。
任何颠覆性的科技行为都会形成阶层整合、重组、继而加倍放大你与他人之间不可融合的差距。
前天,我去福田保税区。故地重游。福田保税区三号门周围的商家食铺早已更新换代。高楼云集。比起当年的低矮民房,旧日的一切都有着日新月异的气息。大的超市。。。食肆门面越来越好看,品类越来越整齐。老街道一去不复返。我知道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原来住的小瓦房,离三号门大概有800米远,每天睡过头了还在抱怨三号门要是开在家门口该有多好!十年之后,门果然开在了家门口!!千真万确的时空变幻映在我的眼底。我却惊醒于自己沉睡在时代的变幻里。我不住在那里了,也不去那里上班了。。。
这就是专家口中的“城市化进程”。我身在其中,应该荣幸无比。
B,个体的黑洞导致被动的无奈。
比于1961年的大饥荒,我那时还没出生,父辈们缺少物质的时代有着羸弱之美。物质过度匮乏,意淫行淫之欲也相应贫瘠。现代社会丰胸肥臀,繁杂五味,且喜于外露。人们溺于其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脂膏。
从整体看,“我荒废了十年光阴”这种遗憾,出现在各个阶层。只是顶级阶层收受的影响不大。底层因为各种资源的惯于匮乏,也感受不深。而中产阶层在上一个十年空前阔错,思想松懈。房价不高,教育相对公平,各种资源价值基本合理。。。且中产阶级的“世袭”制度又轻而易举地会被新经济秩序破坏,于是各种诉求让来不及准备的人们在中间的夹生状态中日益烦躁起来。
很多人还在讨论物质愈发繁荣鼎盛之后,精神如何远离凄楚。。。?
精神文明已经够好了。你说。
是的。和过去比,我们的精神世界已长出枝叶,开出花蕾。
物质却在不经意间轰然溃败。
美国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后,中产阶级社会崩溃。低收入者增加,人均收入减少。M型社会形成。什么是M型社会?即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不断增加,中产阶级逐渐消失的漏斗型社会。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曾研究日本社会2000至2010这十年,称之为M型社会。而日本刚好在进入70年代后,中产阶级社会才形成。人均薪资毫无悬念地稳固上升。把日美这段时间的变化放在一起比较。日本整整落后美国30年。
反观中国社会,最近十年,中间阶层通过求学、升职、加薪一步步走向史前光明。20年前那本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几乎人手一册。历史竟如预言般相似。然而新生代与新业态前仆后继,不舍昼夜追赶过来。人们开始担心财富无法传承,阶级地位随时被颠覆,怀疑这场高压接力赛中姿势是否正确?。。。
与此同时,从偏远山区走出来的没机会受教育的人,更多是无奈地走在这个食物链的底端,以无声的奋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噬忧伤。他们的困惑,不是洞察不到这些高层建筑,而是没有办法、力不从心去改变这些社会定量。
于是,逆袭思想应运而生。不但促进了社会进步,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间阶层的觉醒。
C,惯例以知识和才干为界限的社会阶层被房价重新分流了。
主体与客体的战场交相呼应,社会呈多次元状态。大多数人开始怀疑自己所在层级。人们心中全无信仰,亦产生了速消之后的疲惫,将房价、物质作为信仰。。。
房子是国民的居所,却成了贫民阶层的巢穴之痛。然而贫富不是由知识和努力决定的,而是仗靠所谓的眼界和魄力。你看,不懂杠杆的人被撬动地球的人死死碾压在另一头。人们的差距是十年前你买了一套破房子。而我却用钱买了辆越野车去川藏旅游。等我满脸黝黑归来再辛苦勤劳地积攒几餐澳洲旅费。你却卖了房子,移居澳洲。
这是中国现代史自大唐盛世以来,最叹为观止的“经济艺术”。
竟然有幸垂临我们身边?
我们却混混噩噩噩,熟视无睹?
转身一想,这十年来,80%民众的财富增量比不过20%顶级阶层的财富合量。但基层有了房产的人,蹭了顶层生产力的东风。面对这个古老的财富圈套,我们恍然大悟,要想办法避免穷则愈穷的命运,却怎么也赶不上历史的车轮。
D、教育的错位。
你捶胸顿足地说,我荒废了十年光阴,我真后悔。该怎么办?
于是产生了对子代的强烈寄托。于是教育这种朝阳产业被寄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学而思被推波助澜送到风口浪尖。
似乎我们只能从孩童抓起。家长和孩子被牢牢封堵在教育端口,其实是一种经济后遗症。我们走上了强国之路,却无可避免地在人力资源竞争中挣扎喘息。
我们在生活中教育子女,要自理自立。实质是希望交付他生存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意识到自身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唯恐无法为孩子赢取未来世界的竞争力。所以试图通过不断增加“辅酶”的“教育方法”寻求内心的短小平衡和短暂安定。并未理会那些照本宣科的匠人丢给孩子们的有答案的知识未必能帮孩子们解决未来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们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面要坚定提倡孩子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是提倡!)一面放开手把孩子交付给“学而思”去接受批量教育。全因一种美其名曰“你追我赶”的焦虑要求这样。
E,老龄化自我的到来。
任何好的改变必然伴随着坏的发生。严肃的是,70年代人已经开始迎接老龄化自我的到来。80年代的人才刚刚遭遇身体秩序的破坏,意识尚不明显。
从孩子出生算起,途径父母身体病患率的增高,到不知觉中忙碌工作消耗个人电能,这两个夹层年代的人最终会导致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遭遇各种老年病的提早袭击。
好似国家为了发展牺牲了太多,难处显而易见。
我们看到了祖孙三代人生活方式的叠态变换,却不知该如何迎接以资本万恶为形状的社会主义的未来。
4,
同学会里,只有小学同学群还在搞活动。我的小学同学80%在老家的小城。家乡虽然历史悠久,但在这些年的改革快进式剧目中收视率始终不高,囿于北方经济大环境的困境,从整体上看,革新篇章略小,解述点寥寥无几。好在我的同学们人善心甜,心身自由。不必为所谓的“理想”而郁郁。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就是活着的终极理想么??
高中、大学同学群,仿佛还是在几年前,大家终于找到了彼此,温暖而庆幸。每天都有人聊上几个钟,兴致来了还会高歌一曲。。。
然而这两年,高中大学群销声匿迹了。不知道大家在忙什么?我脱离了同学群,却陷入了无数个陌生人组成的微信群。
似乎以拥有更多的,来替代缺失的一块儿。
怕漏掉互联时代的任何最新讯息,却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消耗殆尽。
于是,千年老庄的避世之念将失去的人心慢慢收复。
然而,历史是跃动的,以十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大的盘整。距离我上一次高考刚好20周年。同学间上一次畅所欲言地聊天绝对不是在十年前。即使是,那心态和内容也一定经历了百般变幻。缘何如此?人们在不知觉中才慢慢发现。。。
5,
上个月,老家一个朋友来深,说,我看你们这(破)地方节奏太快,每个人都两脚生风。我女儿在小城市呆着,每天早上九点钟上班,小茶水一喝,小报纸一看,那叫一个舒坦(注意:是舒坦,不是舒服。舒坦有舒服坦然之意。)言之凿凿者皮肤尚已爬满皱纹。年纪已有四十过九。“小报纸一看”存在于哪个年代的哪个片段?小茶水喝着,真让人艳羡。。。
刚工作的时候,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都是名声尚可的企业。工资在当年看也勉强笑口。只是忙起来连口水都喝不上啊!弱弊!谁说不是!
身在北京的好友说,开始每天早晚喝药了,要戒咖啡!问她怎么了?她说心浮气躁,调理体质,本来每天早上习惯一杯现磨,现在换成早晚一杯熬好的中药了!我还曾祝贺她抛开“松下幸之助”和“杰克韦尔奇”的实业圣经,及时准入巴菲特、索罗斯的金融世界,真可谓乘风破浪。。。而今她也怕一不留神,就处于历史的某种被动之中。
我们已经过了喝咖啡的年纪,要开始喝点中药了。。。才发觉每一次社会变迁,都可以将我们压在金字塔越来越往下的位置。
人人如此。如不变换姿势去适应时代的潮流,终将以冷眼旁观被时代冷眼旁观。
7,
上次提到我们熟悉的“转型时期”至今,只用了区区十年。游戏规则随时在变,并以随时转场的形式。如果参与体验不好,甚至等不及你们玩到最后一秒。庆幸我们还在当局,熬也得熬到最后一秒。毕竟这个当局终将过去。
然而,这个游戏中,仍有很多乐而忘返的人,他们具备什么特质呢?
a,早年沉积较重,并持续朝往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努力的精专者。这类人的志向、效率和产能往往偏高,现状还是不错的。较之以前充耳不闻外事的状态,精专者们在自己行业的内部足以参悟到时代的变化。自然知晓嫔弃旧思想,旧认知,从态度和技术上去应对新时代、新变革。
b,常年保有学习习惯的人。以知识储备防寒过冬,内心天地终可宽阔应变。现象和本质都不会混淆一个雷打不动常年坚定不移的人。
c,不辞劳苦的权贵阶层。在新社会语速下,连富不过三代的预言也会缩短。而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权贵阶层掌握着大量的劳民时间、权利空间,得以从更高的角度俯视社会。并且,在人人都有第二、三职业的今日,权贵子弟早已配备了多维身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容易长袖之舞。
d,目标清晰的赤脚者。没鞋穿的孩子,信念更深,披荆斩棘跑得更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古以来,草根阶层不乏积极向上之人,日子甚至好过两头不沾的中产阶级。
你我属于哪一类人?
8,
社会以倍量级进化,我们如何应对呢?
我们焦虑财富如何增长,大过个人如何成长。。。
我们顾忌的是时间窗口、教育肌理、健康量度以及源于财富之中心的后续问题。
对策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吧:缩减开支,增强自身学习,减少浮夸观念,增加根性教育。
A,缩减开支。受限于大手大脚的习惯。从理念上反思个人、家庭支出是否合理?
人们只会在经济危机中缩减开支。而不愿在忧患意识中缩减开支。如不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开源节流的意义,那么耗费在朋友、同事、陌生人的面子上的,除了金钱还有未来所剩不多的宝贵时间。完全可以量力而为的支出,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和最亲密的家庭成员共同商议,制定新计划。
B,增强自身学习。不必多言。以往讲求的是持恒论方法论,目前需要配备《未来简史》、《奇点临近》之类的远瞩书目。不能优于时代,可使自己与未来概念提前衔接。
C,减少浮夸观念。意味着不论多么富有,仍求脚踏实地。经济、文明、友谊、婚姻都可能因为浮夸而产生虚假繁荣。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D,增加根性教育。依靠祖传文化宝库修心内视,强健道义之根性思想。自己行为处事有根基可依,也为后代传袭范典。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我们自己好像被高转数洗衣机侵泡着,那么眼下十年我们已进入漂洗程序,未来十年会面临甩干模式。我们担忧的是之后会不会织体分离??毕竟每一个过程都在颠簸中进行着。。。
我们的懊悔各有不同。就像栽种一棵苹果树,有人后悔没好好浇水。有人后悔没花费些去防虫打药。有人后悔打了药,没洗洗就吃了。还有人后悔。。。
想起过去,不止于悔。
面对未来,止步于悔。
相对于动则上亿的融资项目,精确到万位的数码像素,撬动13亿人口的共享经济。。。十年时间不过才3650天。
人人都是自己的革新者,还来得及。
~嗨,大家好,我是“拼拼黑凤梨”,终于见到你了。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