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与主人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人因为钱而导致焦虑与不安的问题,有些人都已经月入五万了,还说自己活得像条狗一样。
如果按他们的这些逻辑,能月入五万的国人有多少呢,国人的月平均工资才几千元而已,再加上财富分化,什么二八原理,财富聚拢效应,这样算来,几乎全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达到月入五万,所以也相当于绝大多数的国人都不如狗了,根据他的逻辑,因为他起码还认为自己是狗,那不如他的人似乎也不如狗了。
https://mp.weixin.qq.com/s/vjNMI4F_eMxGNIUGj3yt6Q
而这些人,总是欲壑难填。这种文章传播开来,令许多人为钱不择手段,自己有病,还要传播自己的病,这当然是要批判的。而整个社会都是在贩卖焦虑,现在又开始贩卖离婚,自媒体文章到处都是,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在社会上的漫延。
当然,也许这也是思维格式化的必然现象了,因为更多的人也从来没有意识到,人还可以有另一种别的生活方式,或一扇窗户或更多窗户的可能性。于是,在社会长期的影响下,也不探讨与追求新的可能性了,这是一种集体潜意识,长期环境影响下的产物。
所以说,这种人的脑子只是为了钱,脑子有问题,而且有大问题。总之,他月入五万了,愿意做狗就做好了,不要拉着别人也一起做。这种人我说是活该,他们在各种欲望压力下,都这么高的收入了,还欲壑难平,还觉得收入少开支大,哭穷活不下去了,“如丧家之犬而惶惶不可终日”。
那么,这里面可能涉及到钱与他的主人的关系的认识问题了。这也是陷入了一种人与金钱的主奴关系中的思维定势之中,所引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了。
因此,我很感叹,钱与人的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心理方面有问题了,固著与陷入思维定势了,当把钱当作了人生的唯一的中心目标的时候,也是一种对“成功”的理解的狭义问题,当然更是,长期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下的,所引起的某种思想教育主导形成的,一种思维固化。
那么,钱与他的主人是什么关系呢?
这里面有几种关系需要考虑,一是,钱是人的主人;二是,钱是人的奴隶;三是,钱和人都是欲望的奴隶;四是钱和人互为主人。这里面涉及到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
钱是人的主人,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现实中的人,更多也只是认钱不认人的。比如上篇文章说到的某些老师明里暗里“强迫”家长送礼的问题,老师只认钱其实是谁送的他不是很在乎的,因为这个家长送和别的家长送,对他来说意义也不大,他也不会记起就像某些人认为的弄个账本来记录一下,以后好知恩图报,很显然他是不会的,人太多了也记不清,同时,他认为他是家长的主人。
虽然说对某个送礼的人来说比如钱也有限,但有限的钱送礼的人多起来了之后,就可以形成一笔大钱了,所以他很开心,因为得到了这个大钱,虽然是不同的家长凑合在一起的。因为他认为你家长是他的奴隶,你家长送钱来,就是要交给主人上供,但实质上,还是因为钱而不是家长,他为什么要收礼呢,其实就是因为需要钱,而在钱面前,这些老师当然也是奴隶了。
但在这个关系的界定中,家长在面对钱还是老师,都是绝对的奴隶了,因为他要把他的钱送给老师,他之所以送钱或类似物质利益而不能送其它的,正因为老师不要其它的只要钱,当然他没办法只能送钱,所以此时钱是一种中界,当然钱来的也不是很容易的,不管他挣得多还是少,都是他的血汗或曾经努力或付出时间能力的象征。
从这一方面来说,钱挣得并不容易,当然人在挣钱的时候也是被钱所困所累所伤,很显然人或这位家长也是钱的奴隶,但是呢,他还要把钱交给别人而不是他自己享受,这等于是把自己的辛苦劳动的成果和享受又奉献给了另外一个外人,让这个外人得到了更多的享受,当然,他也相当于是这个外人的奴隶了。
当然了,有时候,家长也是主人,因为老师并没有要求或暗示送,家长强制或主动的把礼物这类东西送给了老师,送之前也没有征求老师的意见,问题是真的咨询了老师还让送吗,恐怕送礼的这个活动也熄火了,但对这种情况来说,家长的强制或主动强行关系,老师也没办法,不收也得收,这时候,家长当然也是主人了。
当然了,家长的送礼,有时是主动的,也有时候是被动的,他主人和奴隶的身份也可能不断的变幻,比如有人说了,老师可能也不让送的,但这个问题也可能不存在,如果咨询一下老师让不让送礼,老师100%会说不让送的,这不是老师想不想要的问题,这种问题是一种官话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人们倾向于不说真话。
因为,某些家长本身也不纯粹,他也有着他的利益,但是,即使老师这样说不要送礼(除非在学校内贴大字报,送礼犯罪,这样谁也不敢送了,送了也不敢要了),还是会有家长送的,因为这里面有一种利益关系,家长可能也想得到回报,比如让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班干部或或参加什么竞赛去参观什么场所,等等什么的锻炼机会,多想想他的孩子等等。
上面的关系,根据这四个范畴或大前提,也很容易说得清楚的,在下就不在一一叙述了。
我着重的来谈一谈这个主奴思想的来源,当然这都是从历史上来说的,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有关系的。而钱与人也正好的构成了一种主奴关系,至于这几种关系,其实黑格尔已经在他的哲学中,主奴关系的表述出,已经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比如,他认为,主奴关系至少包括这三个方面,一个是统治的关系,第二个是主奴之间的恐惧关系,第三个是主人与奴隶的互相培养和陶冶。
我们来看看这些理论问题。
在统治的关系中,主人是自为存在的意识,但已不复仅是自为存在的概念。主人离不开奴隶,其本质隶属于一个独立的存在,一般的物。主人与奴隶于物的双重关系,主人对物的直接关系,就成为对于物的纯粹否定,主人享受了物。
那单独欲望所未能获得的东西,他得到了,享用中得到满足。光欲望不能获得这些,物有其独立性。主人把奴隶放在物与自己中间,主人与物的非独立性相结合,主人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让奴隶对物予以加工。此时的主人的状态是:第一,他不亲自对物进行改造;第二,他依赖一个特定存在。
而这两种情况他都不能成为他的命运的主人,达到绝对否定性。奴隶在此扬弃了他自己的自为存在或独立性,但完成了主人自己想完成的事。奴隶在此成为了纯粹的否定力量。主人的意识在此反而不独立,主人达到的确定性并不是以自为存在为他的真理。奴隶的意识反而是独立的意识,奴隶迫使自己返回到自己的意识,并且转化为真实的独立性。
那么,主奴之间的恐惧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奴隶来说,主人是本质。对奴隶来说,独立的自为存在着的意识是他的真理,这个真理对奴隶来说不是本身固有的。奴隶却包含纯粹否定性和自为存在的真理在自身内,他亲历经验这个本质。奴隶存在怀着恐惧,他经历过死的恐惧,对绝对主人的恐惧。
死的恐惧在他的经验中曾渗透进他的内在灵魂,震撼过他的整个躯体,并且一切固定规章命运都使得他发抖。这个纯粹的普遍运动、一切固定的持存的东西之变化流转却正是自我意识的简单本质,是绝对的否定性,是纯粹的自为存在,这恰好体现在这种意识里。
……
在这种过程中在一切个别的环节里他扬弃了他对于自然的存在的依赖性,而且他用劳动来取消自然的存在。
主奴关系相互一体,互相强化,谁也不离开谁,比如奴隶意识到自己是奴隶的时候,他可能不想当奴隶了,而主人意识到自己在统治管理奴隶的时候,为了更有利于统治的和谐,不致于让奴隶们反抗或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伤害,或者为了缓解这两者的矛盾,不然会导致他主人的身份的变化,这对他来说也是很痛苦要避免的一件事情,搞不好因为奴隶的意识觉醒,也会要了主人的小命。
因此,他为了自己而稳定的享受主人的身份给他带来的优越,他也不得不要放下身段,想想办法也来让奴隶有点主人的感觉,或让奴隶也要有点主人的权力意识,这样他们互相通过培养或陶冶,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于是,各得所安,其乐融融。
那么, 具体一点来说,如何进行培养或陶冶呢?
对于主(或主人)的恐惧是智慧的开始,在这种恐惧中意识还没有意识到它的自为存在。通过劳动的奴隶的意识回到了它自身。劳动是受到限制或节制的欲望,延迟了的满足的消逝。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成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
这正因为对象对于劳动者来说,有独立性。奴隶在恐惧中感觉到自为存在只是潜在的,在陶冶事物的劳动中则自为存在成为自己固有的。
所以说,通过这些理论,也是很容易解释清楚,在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一些现象的,当然了这只是理论,是一种思想而已,是一种对于现实现象的解释而已,而不是现实本身。
所以说,现实中的人总有现实的困境,在我看来很多都是思维被格式化后一种困境。比如,人一旦同质化,你去问一百个中国人,基本上99个人想的是一样的东西,说出来的东西也基本上是一样的,我做过记者,这一点很清楚,采访不采访其实都一样,我这个曾经的职业也早就告诉我了,在采访某个人物之前,我对一些问题也早有了答案,而他们的回答也很少脱离我的预先设置好的答案,或者说是99%的符合我的答案,因为这些答案电视广播报纸都已经提供了,他们也说不了什么个性化的东西了。
他们也只是复述一个自己从这些媒体来的一些观点而已,而不可能也不会有他个人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官腔吧,这是一种意识格式化的现象,如果说出的东西和主流不太一致,这对他来是一种不安,他会一直说不好意思,这个不要记了,他会一直表现出一种自我保存或保护的本能。
因为你真的把它的这些所谓的“浪花式的思想”给记录下来的,他是很害怕的,也是很有顾忌的,虽然他说的那些东西一点也不新鲜,已经有N个人说过N遍了,他还是心里有不安,觉得自己思想出了小差,好像自己犯个错误一样的脸红,心理上这一关就过不去了,总之人在镜头面前是很紧张的,因为万一说错话,是要付出“代价”的,索性不说或只说官话算了。
当然,这似乎是一种事实,也谈不上什么好坏价值观的判断。
比如,我们观察一下,这个意识太强烈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连追求幸福的可能性也基本是类似的,而没有想到或意识到人除了钱,人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实,一心只认钱只想钱,这当然也是人的物质基础,但已经有了钱的人还这样认为,还觉得自己穷,那多少钱算是有钱人呢?
那这也确实比较有点可悲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作为有灵性的人的生命的一种降级。
当然了,说到思想的固化,我本人也固化,不然我不会说这个问题了,但我起码还能认识到这个固化的现象,自己并能对之反思,时间久了,就可以给自己打开一扇窗户,或更多的窗户,让更多的阳光空气雨露来滋润我的心灵,或者说给了自己的生命更多的可能性,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