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人生旅途哲思

自媒体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复合式阅读

2020-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巴特尔华哲

从信息创造价值的观点看,现在无疑是自媒体人欢呼的时代。

距离2003年美国人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提出"We Media"这一概念不过17年,自媒体借助科技力量蓬勃发展,一路更新迭代,从BBS、博客,再到微博、微信,现在又轮到直播、短视频闪亮登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到了最后原来还是自媒体人的啊!

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一批先知先觉者早就进军自媒体,抢着窗口期跑马圈地,吸粉加V,在流量加持下实现了财务自由,一些现象级人物更是成功"封神",成为众多粉丝膜拜的对象。在榜样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开始加入进来,成为自媒体大军中的一员,每天在头条、企鹅、大鱼、百家号以及众多微信公众号上参与创作的写手们不计其数,每一秒产出文字、图片、视频以海量计。


浪潮.jpg

相对于自媒体的一路高歌猛进,传统媒体则是风光不再,特别是纸媒受到的冲击更大,每年都有一批杂志报纸停刊倒闭。那些即使勉强生存下来的传统媒体,主要营收来源的广告业务也是大幅下滑,与黄金时期自是无法同日而语。生存,或者死亡,对于一些传统媒体来说可能还真的是一个问题。

我们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但在经历了早期的狂欢之后,我们发现:自媒体并不是完美无睱,它最大的特点是平民化,而平民化对于自媒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自媒体构建了强大的社会基础,刺激了自媒体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大量的垃圾信息、文章和视频充斥平台,标题党们用诸如《半年产出100篇10万+,他是怎样做到的?》、《论标题党的自我修养:病毒式内容传播背后的科学原理》,《高手教你制作10万+标题"》来吸引眼球;发表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作品内容低俗,粗制滥造,读后让人大伤胃口;抄袭和洗稿更是屡见不鲜。不仅如此,相比于作品的低俗化——因为读者通过点击行为尚保留有选择的权利,过分娱乐化和阅读碎片化是自媒体的两大硬伤。

客观地说,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适当的娱乐无疑是社会的减压阀,有助于舒缓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但如果过分娱乐化则会影响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无异于自我麻醉和逃避,走向娱乐至死的险境。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李兰娟院士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加强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阅读碎片化与娱乐化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如果从本质上思考,阅读碎片化也是一种娱乐化——思想和心理上的娱乐化。这是因为:自媒体平台采用的是借助个性化算法,通过关键词识别来匹配文章和用户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的好处是快捷、精准、高效,但弊端同样明显,读者看到的主要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内容。个人偏好之外,那些水准更高、价值更大的作品则被屏蔽掉了,人们获得的更多是思想的碎片。长此以往,人们将会陷入自我陶醉、自我感觉良好的甜区无法自拔,失去全面、深刻、准确地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静美.jpg

这时我们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似乎处于下风的传统媒体,原来我们一度要挥手道别的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竟是那样的优雅,正如微友张远所描述的:"在由编辑指挥演奏的这首交响乐中,标题只是其中的一件乐器,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当你打开一份报纸,无论是版面顺序、版面位置、占用版面大小、标题大小、有无摘要等视觉元素都抢在标题之前给你留下印象,指挥棒引导着你的阅读次序、视线流向、停驻时间。而当你翻开一本杂志,就仿佛期待满满地坐在了餐桌之前,等待着一场处心积虑的宴席。一开始的言论、专栏、漫画就是让人渐入状态的开胃菜,而重磅封面专题就是端上来时桌子都会震颤不已的主菜,接下来是满足你各种口味的分类栏目,杂志之杂(宴席之丰富)正体现于此。最后则是让你去腻清口的生活、娱乐、体育专栏等水果甜点。杂志的世界里,标题不过是每道菜端上来时撒上的花色点缀,大厨们更煞费苦心的是菜品的选择与搭配、上菜的顺序以及张贴海报(封面)。"读到这里,相信与纸媒有过精神恋爱史的朋友们都能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这也正是我每次阅读《三联生活周刊》、《读书》、《南方周末》、《南周人物》等报刊杂志的感受。

我们发现,抛开内容不说,即使这些报刊文章的标题,也就是张远所说的"乐器"和"点缀"也是那样精美别致,比如《向星空去》、《我纯洁地保护诗歌》、《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回忆早年读书的几个片段》。不敢想象,这样的标题如果要在自媒体上成为爆文,不知会被打扮成么模样。在标题为王的今天,即便大家如屈原、杜甫、白居易再世,他们的作品要想成为爆文,标题恐怕都要改头换面吧,比如《离骚》改成《一个正部级领导郁郁而终,投河自尽的真相是什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成《一个辞职高官买不起房子的悲惨生活》,《长恨歌》改成《一个皇帝和他妃子的风流史》。转念一想,如果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优秀的作品只有改成这样才能够传世,那不得不说是汉字和中文的灾难。

昨天,摩耶夫人发表了文章《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文中提到在这次日本对中国的捐赠中,多次用唐诗来表达鼓励和支持之意,比如日本舞鹤市捐赠时写的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时写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唐代鉴真东渡,日本长屋亲王所赠袈裟上的偈语),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时写的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富山县捐赠给辽宁物资时,则直接原创了一首中文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其中"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我们发现,危难之中,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不仅送来了救援物资,还送来了温暖典雅的中国诗句。而反观我们,除了"XX加油"、"XX挺住"、“厉害了,我的X",甚至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些浩瀚的口号以外,还真没有发现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语句。对照日本,我们缺少的恐怕不仅是马桶盖,更是精神世界的营养吧。


碑文.jpg

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对于个人亦是如此。毋庸置疑,自媒体的出现让我们真实地拥有了话语权,能够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以文会友,融入个性化的社群,也有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操作将文字变现,甚至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但是通过体验和反思我们应当形成这样的认知: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合多个向度。在建立与社会、与他人精神链接的时候,我们不应把注意力全部放到自媒体上,而应以多元化的视角,同时关注那些优秀的传统媒体,特别是一些有思想深度的纸媒,通过采取一种复合式的阅读方式,保持个人思想的独立,同时借助专业人士的分析引发和延伸自己的深度思考。在自媒体时代,相信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发育,将更加科学、合理和均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