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留学专家水哥解读2016美本申请,新的一年为你导航
2016年的常规申请(Regular Decision)的申请(也就是2021年入学)工作刚结束,之前的早申请结果也出来有段日子了。新年伊始,在这里对我看到的2016年HGCP及我所了解到的本科申请一些现象做些分析、总结,希望能够给2022er及以后的学生、家长一些有启发性的建议,少走误区。先说明,一家之言,我承诺做到自己能做到的真实客观,大家批判性阅读就好。
一、2016本科申请现象
1、申请竞争越来越难
本来我花了一些精力去研究这几年的录取数据,但是认真想想,其实大家能明显得感受到如今美本的申请热度和难度了。所以其实我不想在这儿过多强调这点,大篇幅说这个感觉除了增加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感,彰显留学机构的重要性,别的意义不那么大。毕竟大形势我们改变不了,大家只要知道,在几年前美本人数就超过美研的状态下,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做好申请的准备过程就好。
2、DIY越来越少
从2006年潜水CUUS到如今上CUUS的频率越来越低,在美本申请业务上,无论是大机构的体量还是中小机构的数量和体量都在大幅增加。说这些只想让大家明白,如今做美本申请已经不是找不找机构,而是找哪个机构的问题了。因为现在机构的作用已经从我刚入行的帮助自己大幅提分拿到“奇迹性结果”到如今的有点像保险的作用了。大家都用,你不用,你在时间、经验上就有些落后。所以早些年批评找机构的人,说没能力DIY就别去美国读好大学的观点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out了。我只欣赏一种DIY的学生和家长,就是觉得对方机构的思路、理念和经验无法帮助自己,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思路(具体建议在后面说)。
3、高中低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
这个现象也是我支持罗胖的“中国未来即将迎来阶级固化”、“中国即将诞生世界最大的中产阶级”这些言论的原因。如果从我刚入行到现在这个10年的纬度看美本群体的变化,这个群体已经从最早的达官贵人子女专属演变到现在的平民化现象。
中国这“激荡三十年”[1]造富导致能够掏起一两百万送孩子去美国读本科的家庭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客户从最早的一线城市优秀人群或者二三线城市一方诸侯变成如今的只要工作、生意做得不错的家庭就可以,三四线城市的人数数量在逐年增加。总体数量的增加导致群体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从申请目标来分的话可以分为:申请目标为top30的精英,目标在top30-80的优秀学生和80+的常规学生。
★ 其中第一梯队中竞争趋于惨烈。这里的组成人群有血统良好的“贵族”有在改革开放后凭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商业能力[2]为子女铺好路的家庭。
★ 在第二梯队中则以“有教育情怀又无私的工薪阶层”[3]为主体。他们中少部分做的优秀的家庭可以将孩子送入第一梯队,多数则过得相对幸福,没有那么惨烈的竞争,压力也相对小一些。这个群体中也有一部分过于焦虑、功利心强的家庭,但从我这些年的观察来看还是前者占主体(当然,HGCP的客户样本很有可能存在片面的问题)。
★ 第三梯队中以正在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为主,他们在“教育情怀”做得不够成功、对子女的成长教育培养上投入精力不够或不得法,希望通过留学给孩子重新争得一些竞争力,又或者是实在在国内教育体制中无法适应、只能通过另外一条路尝试解决孩子成长问题。这部分孩子的申请难度更多其实是在于孩子是否想清楚为何要出国,以及能否认真完成相应的申请准备工作。托福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问题。
4、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孩子增多
往年专业选择上,很多孩子和家长会选商科、理工两大热门领域。而如今当我们真正跟孩子们聊的很深入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不少会明确把心理学当作申请专业方向。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推出一个可能的假设:由于计划生育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的历史阶段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父母忙于事业,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同时这些孩子由于城市化,往往放学之后玩伴减少,形成了“圈养”和独处机会增多的状态,加之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祖辈(尤其父母自己的上一代)的教育方式、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导致他们出现了严重的成长困惑:什么样才叫成功?什么样才叫幸福?我的父母相爱吗?这类问题越来越多。
5、开明的家长数量也在增加
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让我们很欣喜的现象,比如前几天有个孩子和我们反馈的专业兴趣是兽医,是个女孩儿,而且不是家长定的,是因为孩子在练马术的过程中对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为难得的是,父母很开明的支持孩子的这种选择。像这样的例子在这些年我们咨询过程中看到的越来越多,他们真的无私且智慧的看待自己孩子未来的成长,他们自己可以有晚年保障体系,可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再像陈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逻辑》中所理性谈到的亚洲社会基于对自己未来保障、“投资”的控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4]
二、给2022er的申请建议
那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下面我给一些个人看来可能比较重要的点,供大家参考。
1、成功难以被复制
李善友在他的《认知革命》中强调,人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只能通过归纳法简化世界以形成认知。[5]在面对人的成长这个同样非常复杂、令人困扰的问题,而缺乏批判性思维氛围的环境下,国内的家长更容易走人一个习惯方式:看看那些成功的孩子是怎么成为牛孩的,怎么成功的,然后就开始学。
可是成功是难以被复制的,失败才是值得学习的。比如二战时,美国军方希望对飞机一些地方加厚钢板以增加飞机的安全性。我们常人的逻辑应该是:看看飞机哪里弹孔最多,就在哪里加厚,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哪里没有弹孔才可能更需要加厚。因为那些弹孔多的飞机活着飞回来了,飞不回来的飞机的弹孔你看不到!
我看过很多成功的学生、家长写的关于申请总结的书,虽然其中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经验总结,但是更有很多地方,对很多人来说是片面的或者误导的。我并不是说有人会刻意误导别人(不是没有,但我认为比例很少),就跟胜利者写的史书其实不见得是真实历史的道理一样,成功人士写出来的经验,对我们来说真的适用吗?我们在申请中,只会将往年写的好的Essay给学生作参考,启发思路,但从来不会沿用;一些好的活动,A学生适合,B学生其实并不见得适合。所以尤其是对竞争非常激烈的申请,我们更多只敢说根据我们所见的案例、总结的经验,可以告诉你有哪些坑不能踩,而不敢说你一定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2、善用机构
随着市场的大热,大机构扩张、小机构冒出,尤其是在单价高、利润率高的美本领域。如我最开头所说的,现在对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不是要不要选机构而是选什么机构。这个问题我在知乎专栏《留学申请,到底要不要找中介?-终结版长文,慎入》中有总领介绍(文章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0091315 ),不做赘述,这里只针对美本机构选择补充几个执行要点。
★ 国际学校申请体制注意事项
一般开明的高中只管自己学校出了多少名校,不会在乎是通过哪个机构做的。但是前些年国际学校增长迅猛(《民促法》对他们的影响短期还不会显现,也对2017、18年申请者不会产生影响),这里出现的一个比较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利益关系,不少国际学校会在入学的时候就将孩子的升学指导费用收了。这种情况一定要提前注意。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将服务外包给一些机构或者自己招人做申请。大家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那些不允许学生在外面找机构的国际高中或者出国班。因为垄断背后是利益,而纯为利益考虑的机构,难把学生前途摆在第一位,能够拿到外包机会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关系。而往往这种方式是无法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资源的。所以遇到这样的国际学校千万要早做准备。如果成绩单实在拿不出来,那么一定要尽可能参与申请过程,了解申请进度,看到自己的Essay,找人暗地帮忙。
如果学校允许,那么就看看自己学校的counselor是否够专业,有多少年的经验。目前阶段来看,能招到高水准counselor的国内国际高中还是少。
★ 目标top20机构选择的要点
如果目标很高,那么机构选择核心是真正指导自己的人的水准。这里有很多主打前AO(admission officer),高价推高端品牌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可迷信前AO,尤其是美国本土AO,一来要看他们能在你身上投入多少时间,二来要看他们是否了解中国国情。否则就会像我们之前去Wellesley的那个学生,和老外配合得不好,后面换我们做申请,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
这部分家庭有不少是不缺钱的,或者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惜代价,所以会有同时找两家机构的,我并不反对。但是我个人认为,这需要选择者内持定见。因为申请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哪个思路一定好或者一定坏,如果自己没有鉴别观点的能力,那么非但不会得到帮助,反而会导致思路出现混乱。所以我建议只有在和上一家机构配合的不默契,或者感觉帮助不够的时候,才做这种选择。
这块儿的建议核心就是见到给自己真正做服务的老师,确定服务模式,内容,理念契合之后,再签约。
★ 目标top30-80机构选择的要点
这种学生最需要看重两点:
①专业度。这种档次的学生在我个人看来是可塑性较大的群体,好的引导可以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咨询师的专业度很重要。(当然这个有点废话,但是很多时候的选择就是在做因素排序)
②对方对自己的在意程度。美本竞争激烈,一个藤校录取可以让机构来年招生市场很有提升,所以会导致有很多机构集中优势头部资源,不计成本做服务。而对其他学生不会这么重视。这是无法明说的潜规则,利益驱动,所以需要注意考察。
★ 不知道目标的机构选择要点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申请什么档次的学校,GPA不够3,学校也不是牛校,比如百分制不够八十高中连地级市重点都不能排top3的(可以三四线城市理解),第一次托福不能考60以上的话,那么别着急选机构,找了估计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你连最基本的门槛还没过,这个时候你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最基本的语言和学习问题,大多数规划对这个阶段来说意思其实不大。而且对于机构多数缺乏了解,很容易被忽悠。
3、早规划、早准备
从准备上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个道理不用多说。而从申请策略上说,17 Fall连转学申请都开始出现priority了。人数多,如果准备得充分在第一轮申请是可以增加录取几率的。加上一个有质量的课外活动是需要时间来证明兴趣程度,积累资源达到最佳效果的,所以早规划是有意义的。
我这里的早规划,我的建议是:你已经决定100%申请美本,那么从高一到高二准备是比较妥当的。因为面对巨大的课业压力,如果不做好规划会导致后期极其被动。
4、注意阶段性结果、控制节点
这点其实不光是美本,其实所有孩子都需要注意。这些年我从经手的学生看来,大牛之所以成为大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能够在不同的阶段取得阶段性成果。就像我们HGCP包括我本人在指导学生的时候,都喜欢把大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合理的小目标,督促孩子一个一个完成,到最后申请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不管DIY还是找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都要注意把握好关键节点。至于怎么把握,因人而异,篇幅有限不做展开。给入门者一个最关键的倒推节点:如果是2022er,那么17年10月是必须拿到有效SAT/ACT和IBT/IELTS分数[6]的重要节点。
5、课外活动的选择
美本申请最令人纠结的就是课外活动的选择了。支教、动物保护、弱势群体关注、环境保护、商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文体等等等等,种类繁多。因为是整体规划文,所以无法展开,推荐HGCP彭辉老师之前《避开申请致命伤--关于Common活动列表中的那些错误填写》这篇文章中两个案例中所诠释的思想。这里只强调最核心的点:渴望活动在保证孩子感兴趣,有能力做好的前提下,越有个性、令人印象越深刻越好。
大家都是在孤儿院做志愿者,你能去停尸房做志愿者感受生命的意义,无论是对你心灵的洗涤还是对AO的冲击都是不一样的[7]。所以别人家干啥你就干啥,看看自己(对家长来说就是观察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激情在哪儿。为了活动而活动,其实没啥意义,这些招生官其实对国内情况越来越了解。
不过目前国内学生家长在活动选择我认为根本问题还是要从孩子真正的兴趣角度去考虑。要看孩子在什么方面有天赋,然后提供资源,引导孩子往这块儿去尝试发展。这个无论是你现在高二,还是初二,我觉得都不晚。
6、专注
这个点是我个人非常强调的点。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找到自己的兴趣,接下来最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了。现在孩子们的选择太多,如果精力太分散就不可能在一个领域突出,更别提在所有领域突出。当我们专攻一个领域,那么在这个领域我们将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获取资源。
例如,大家知道要想成事需要团队,优秀的团队!而优秀的人,只会选择在某些领域很优秀的人合作。拿我自己举例,留学咨询,这个是很小的领域了,但是我专攻了10年,从而建立了自己在此领域的优势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尊重,所以我从一名普通咨询师成长到一个100多人团队几千万营收企业的founder,这中间我所成长的部分不仅仅留学申请业务知识,还有团队管理,领导力和认知层面的升级等。我们所指导的这些学生,其实他们都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是一定会在某一项最多两项做得非常专注,取得很突出的成绩(神一样的人,不是没有,但这种我觉得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小概率事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具备可借鉴意义)。
所以专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既能够取得成绩,对申请有帮助,又有利于孩子剖析和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未来的规划,让自己早日找到“Who am I”这个问题的答案。
以上就是我对目前申请的总结,以及2022之后申请人的建议,篇幅所限,有很多点无法展开。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点针对性的给大家做进一步剖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觉得文章对自己有帮助,也欢迎转载,让更多的人看到~还是我一直秉持的观点:说真话,共赢。如果大家有问题,也随时可以和我们交流~
注释:
[1] 取自吴晓波著《激荡三十年》;
[2] 一个不太严谨的说法,主要指通过高考制度改变命运或者凭借商业才能在“激荡三十年”中获取财富和地位的两类人群;
[3] 取自网络上一段描述:“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选择出国学习。尤其是申请到国外名校的孩子,不是“挥金如土”的富二代,他们只是一群孤独前行,撞得头破血流也要打开一条路的孩子;而他们的背后也不是什么土豪,而是有一点教育情怀又无私的工薪阶层。他们没有把孩子搂在怀里,为了自己的天伦之乐,而是倾其所有和所能,也要给孩子一个看世界的机会。人就一辈子,我们可以选择享受安逸的生活,也可以选择改变世界,没有孰对孰错。”
[4] 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5] 李善友混沌研习社公开课《认知革命》;
[6] 这里所谓有效分数是,在申请中虽然可以在11,12月刷分,但对申请目标来说可以提交申请的分数,例如你目标top20,那么2200左右就属于有效分数,低于2000就基本定义为无效分数了;
[7] 几年前一个真实的申请案例。
【本文作者】曹贤水HGCP联合创始人人称水哥,《你也能去美国留学》作者,新浪博客、豆瓣、知乎、寄托天下等国内各大论坛的知名留学专家。亲自指导数百名学生成功拿到哈佛、斯坦福、康奈尔、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