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了很多道理,但还是写不好文
齐帆齐微课
从精神层面上说写作可以是一种生活状态,没有尽头;从物质层面上说,靠写作实现不同个体的金钱自由或是一定程度上的金钱自由可以当作阶段性的目标。
若是只考虑第一种,写不写的好文就不用讨论了,写就是。但往往大家都是冲着第二种来的,我也不例外,那么就需要考虑寻找自己的写作练习方式了。
在简书看了很多关于怎么写作、怎么编故事的文章,在微信阅读也看了几本这种类型的书,总结一句话:全都好有道理。套一句流行语“我懂了很多道理,但还是写不好文”。
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两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各种文章都在论述各自的观点,有说读书累积最重要,有说练习码字最重要,有说收集素材最重要,看到众说纷纭,本人困惑了,我不能用所有这些都很重要来敷衍我自己,我需要一个正确的调配,我如何从这些观点中找到写作提升的正确比例?
甚至不止是比例,是每一处细节的时间安排,包括记忆的方法、思考的长度和宽度、生活中敏感度的有意锻炼、阅读的选择、对素材的提炼、专注力的深度挖掘等等,你不能说这些是一件事,它们是十分复杂的思想选择,它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比如,我此时正坐在单位的班车上,发动机在座位底下轰响,等红灯的时候它的响声更加清晰低沉,我想象它在蓄力;绿灯亮起,车辆起步,发动机的声音立刻提高几个分贝,更加高亢,我想象我已起飞;有同事要下车时,车辆缓缓靠边停下,发动机的声音也趋于平缓,我想象我已落地。你以为我在想象坐飞机的感觉,但不是,只是我对发动机声音专注感受进行表述,此时我必须下车了。
我用了半个小时就表述了这个,既没有阅读,也没有看文,什么金句都没有记住。这样的时间调配是正确的么?就目前来说我不知道,这一刻我仅仅是在写,在看,在想,顺着自己的习性,没有特意的设计练习,进步是肯定的,是不是有效率的进步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如此练习一年后我也可以拥有老练的文笔,但可能还是停留在日记体。
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我无法回答,但我有思考,多上几堂写作课,听听别人的看法,阅读写作书籍也许可以找到答案也许不能,因人而异。
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写作学习方式,仅得到一些体验和感受。
写作课一套足够,写作群一个就好,经典技巧类书籍翻几本也够了,写作类文章浏览几十篇也就掌握了大概的方向了,怎么安排练习还看自己从这些资源中的理解提炼,找到在自己舒适度以上恰好的克难程度,既能保持热情又能不断突破,实现在持续写作练习下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如何学习才能写出好文章,这是千人千面的问题,你还得自己摸索解答。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15篇,共1071字,累计17514字。